2.(1)向甲、乙兩個均為1L的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5mol SO2和3mol O2,發(fā)生反應:2SO2 (g)+O2 (g)?2SO3(g)△H<0.甲容器在溫度為T1的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SO3的物質的量為4.5mol;乙容器在溫度為T2的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SO3的物質的量為4.6mol.則T1>T2(填“>”“<”),甲容器中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108L•mol-1
(2)如圖1所示,A是恒容的密閉容器,B是一個體積可變的充氣氣囊.保持恒溫,關閉K2,分別將1mol N2和3mol H2通過K1、K3充入A、B中,發(fā)生的反應為:N2(g)+3H2(g)?2NH3(g),起始時A、B的體積相同均為1L.

①圖2示意圖中正確,且既能說明A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又能說明B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d.
②容器A中反應到達平衡時所需時間t s,達到平衡后容器的壓強變?yōu)樵瓉淼?\frac{5}{6}$,則平均反應速率v(H2)=$\frac{1}{at}$mol•L-1•S-1
(3)將0.1mol氨氣分別通入1L pH=1的鹽酸、硫酸和醋酸溶液中,完全反應后三溶液中NH4+離子濃度分別為c1、c2、c3,則三者濃度大小的關系為c1=c2<c3 (用c1、c2、c3和>、<、=表示).

分析 (1)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越高,生成的SO3越少;先利用三段式求出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再根據(jù)K=$\frac{{c}^{2}(S{O}_{3})}{{c}^{2}(S{O}_{2})×c({O}_{2})}$計算;
(2)①化學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發(fā)生變化,以此進行判斷;
②已知反應為N2(g)+3H2(g)?2NH3(g),通入1mol N2和3mol H2,達到平衡后容器的壓強變?yōu)樵瓉淼?/6,根據(jù)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比結合三段式計算;
(3)pH=1的醋酸中醋酸的濃度大于0.1mol/L,則通入0.1mol氨氣反應后,醋酸有剩余,醋酸電離的氫離子能抑制銨根離子的電離,氨氣與硫酸和鹽酸恰好反應.

解答 解:(2)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越高,生成的SO3越少,達到平衡時甲容器中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質的量少,則甲容器的溫度高,即T1>T2;
2SO2 (g)+O2 (g)?2SO3(g)
起始(mol/L):5 3 0
轉化(mol/L):x 0.5x x
平衡(mol/L):5-x 3-0.5x x
達到平衡時SO3的物質的量為4.5mol,則x=4.5mol/L,所以K=$\frac{{c}^{2}(S{O}_{3})}{{c}^{2}(S{O}_{2})×c({O}_{2})}$=$\frac{4.{5}^{2}}{0.{5}^{2}×0.75}$=108L•mol-1;
故答案為:>;108L•mol-1;
(3)①a.密度=$\frac{總質量}{體積}$,總質量一定,A中體積不變,故密度不變,所以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
b.恒溫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保持不變,則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都是正反應速率,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
d.N2的轉化率先增大,后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與圖象相符,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②N2(g)+3H2(g)?2NH3(g)
起始(mol):1      3         0
轉化(mol):x      3x       2x
平衡(mol):1-x   3-3x      2x
達到平衡后容器的壓強變?yōu)樵瓉淼?\frac{5}{6}$,則$\frac{4-2x}{4}$=$\frac{5}{6}$,解得x=$\frac{1}{3}$,
v(H2)=$\frac{\frac{1mol}{aL}}{ts}$=$\frac{1}{at}$mol•L-1•S-1;
故答案為:$\frac{1}{at}$mol•L-1•S-1;
(3)pH=1的醋酸中醋酸的濃度大于0.1mol/L,則通入0.1mol氨氣反應后,醋酸有剩余,醋酸電離的氫離子能抑制銨根離子的電離,銨根離子濃度較大,氨氣與硫酸和鹽酸恰好反應,所以溶液中銨根離子濃度:c1=c2<c3;
故答案為:c1=c2<c3

點評 本題考查較綜合,涉及平衡常數(shù)計算、反應速率計算、平衡狀態(tài)判斷、弱電解質的電離等知識點,這些都是高考高頻點,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計算及知識運用能力,注意只有反應前后改變的物理量才能作為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依據(jù),注意化學平衡常數(shù)計算中用物質濃度而不是物質的量計算,這些都是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甘肅省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電池以K2FeO4和Zn為電極材料,KOH溶液為電解溶質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Zn極發(fā)生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B.正極反應式為2Fe + =Fe2O3+5H2O

C.該電池放電過程中電解質溶液濃度不變

D.電池工作時向負極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常溫時,向20mL0.1mol/L的HR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與滴加NaOH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R為強電解質
B.圖中四點,水的電離程度:c>b>d>a
C.若常溫時,0.1mol/LHR溶液的電離度為1%,則常溫時R+的水解常數(shù)約為10-9
D.b點溶液中存在c(Na+)=c(R+)+c(H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0.A~E都是有機化合物,A為一取代芳香烴,B中含有一個甲基.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名稱為乙苯
(2)由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_{△}^{H_{2}O}$+NaCl
(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應條件分別是NaOH的醇溶液、加熱、濃硫酸、加熱.
(4)由A生成B、由D生成E的反應類型分別是取代反應、加成反應.
(5)在E的同分異構體中,苯環(huán)上一硝化的產物只有一種的共有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兩組峰,且峰面積比為1:1的是(填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用HNO3和HF的混酸處理某金屬后,產生的酸洗廢液中含有Fe3+、Ni2+、NO3-、F-和Cr2O72-等.下圖是綜合利用該酸洗廢液的工藝流程:

已知:
①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時的pH:
Fe3+Ni2+Cr3+
開始沉淀1.56.74.0
沉淀完全3.49.56.9
②Ni2+與足量氨水的反應為:Ni2++6NH3?[Ni(NH36]2+
(1)再生酸中含有HNO3,采取減壓蒸餾的目的為降低蒸餾的溫度以減少硝酸的分解.
(2)濾渣1的主要成分為:Fe(OH)3和少量氧化鐵.
(3)“轉化”時NaHSO3與Cr2O72-發(fā)生反應的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1:3.
(4)已知[Ni(NH36]2+為難電離的絡合離子,則“沉鎳”的離子方程式為:[Ni(NH36]2++S2-=NiS↓+6NH3
(5)濾渣3的主要成分為CaSO4、Ca(OH)2和CaF2
(6)經檢測,最后的殘液中c(Ca2+)=0.001mol•L-1,則殘液中F-濃度為3.8
Mg•L-1,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標準[已知Ksp(CaF2)=4×10-11,國家排放標準要求氟離子濃度小于10mg•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室溫下向10mL 0.1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 0.1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兩點所示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a>b,且a點所示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10-8.7mol/L
C.pH=7時溶液中c(HA)>c(Na+)=c(A-)>c(H+)=c(OH-
D.b點所示溶液中c(A-)>c(H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體積為1L密閉容器中充入3mol的H2和1mol的N2,經測定反應開始后3s末的v(H2)=0.3mol/(L•s),則3s末H2的濃度為(  )
A.0.9mol/LB.1.8mol/LC.2.1mol/LD.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銅在我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于鋁,廣泛地應用于電氣、機械制造、國防等領域.科學家可以通過X射線測定銅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結構.
①寫出基態(tài)Cu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②用晶體的X射線衍射法可以測得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對金屬銅的測定得到以下結果:晶胞為面心立方最密堆積,邊長為361pm.又知銅的密度為9.00g/cm3,則銅晶胞的體積是4.7×10-23cm3,晶胞的質量是4.23×10-22克,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6.01×1023mol-1(列式計算,已知Ar(Cu)=63.6).
③圖是銅的某種氧化物的晶胞結構示意圖1,可確定該晶胞中:陰離子的個數(shù)為4;陽離子的配位數(shù)是4.

④通過X射線推測膽礬中既含有配位鍵,又含有氫鍵,膽礬CuSO4•5H2O可寫成[Cu(H2O)4]SO4•H2O,其結構示意圖可簡單表示如圖2:
寫出膽礬晶體中水合銅離子的結構簡式(必須將配位鍵表示出來)
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填字母).
A.在上述結構示意圖中,所有氧原子都采用sp3雜化
B.在上述結構示意圖中,存在配位鍵、共價鍵和離子鍵
C.膽礬是分子晶體,分子間存在氫鍵
D.膽礬中的水在不同溫度下會分步失去
⑥往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離子.已知NF3與NH3的空間構型都是三角錐形,但NF3不易與Cu2+形成配離子,其原因是NF3分子中氟原子電負性強,吸電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對電子難于與Cu2+形成配位鍵.
⑦Cu2O的熔點比Cu2S的高(填“高”或“低”),請解釋原因Cu2O與Cu2S相比,陽離子相同、陰離子所帶電荷也相同,但O2-的半徑比S2-小,所以Cu2O的晶格能更大,熔點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探究氨基甲酸銨(NH2COONH4)分解反應平衡常數(shù)和水解反應速率的測定.
(1)將一定量純凈的氨基甲酸銨固體置于特制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假設容器體積不變,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在恒定溫度下使其達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數(shù)據(jù)列于如表:
溫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總壓強(kPa)5.78.312.017.124.0
平衡氣體總濃度 (×10-3mol/L)2.43.44.86.89.4
①可以判斷該分解反應已經達到化學平衡的是BC;
A.2v(NH3)═v(CO2
B.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
C.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D.密閉容器中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
②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列式計算25.0℃時氨基甲酸銨的分解平衡常數(shù)1.6×10-8(mol•L-13;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銨固體放在一個帶活塞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在25℃下達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溫下壓縮容器體積,氨基甲酸銨固體的質量增大(填“增加”、“減小”或“不變”);
④氨基甲酸銨分解反應的焓變△H>0;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該研究小組分別用三份不同初始濃度的氨基甲酸銨溶液測定水解反應速率,得到c(NH2COO-)隨時間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⑤計算25℃時,0~6min氨基甲酸銨水解反應的平均速率0.05mol/(L•min);
⑥根據(jù)圖中信息,如何說明水解反應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25℃反應物起始濃度較小,但0~6min的平均反應速率(曲線的斜率)仍比15℃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