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電離方程式中,書寫正確的是(  )
A、KClO3=K++Cl-+3O2-
B、NaHCO3=Na++H++CO32ˉ
C、NaHSO4=Na++H++SO42ˉ
D、FeCl3=Fe3++Clˉ
考點: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專題:電離平衡與溶液的pH專題
分析:用化學式和離子符號表示電離過程的式子,稱為電離方程式,表示物質(zhì)溶解于水時電離成離子的化學方程式.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一般可根據(jù)它們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來判斷.所有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數(shù)與所有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
解答: 解:A、含有原子團的物質(zhì)電離時,原子團應作為一個整體,不能分開,氯酸根不能分,則電離方程式為KClO3=K++ClO3-,故A錯誤;
B、碳酸氫根離子不能拆開,該離子方程式為:NaHCO3=Na++HCO3-,故B錯誤;
C、NaHSO4=Na++H++SO42-,電荷守恒、離子符號正確,所以電離方程式書寫正確,故C正確;
D、離子方程式電荷不守恒,該離子方程式為:FeCl3=Fe3++3Cl-,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離方程式的正誤判斷,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然后再根據(jù)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進行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變化生成物總能量比反應物總能量高的是( 。
①生石灰與水反應
②鋁與鹽酸反應
③氯化銨與Ba(OH)2?8H20反應
④石灰石高溫分解    
⑤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H20.
A、①③④B、②⑨④
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水中蘊含的元素有80多種,其中Mg、Br、I在海水中的總儲量分別約為1.8×1015t、1×1014t、8×1010t.由于海水中鎂的儲量很大,工業(yè)上常以海水為原料提取鎂,因此,鎂元素被稱為“海洋元素”
B、對于可逆反應N2(g)+3H2(g)
催化劑
高溫高壓
2NH3(g),增大氮氣濃度可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
C、硫酸工業(yè)中,從吸收塔上部導出的氣體再次通入接觸室進行二次氧化,進一步吸收后,二氧化硫的含量很少,可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D、陰極射線和α-粒子散射現(xiàn)象都對原子結(jié)構(gòu)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V L 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過濾得沉淀,然后在高溫中灼燒沉淀最后得到白色固體mg,溶液中SO4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 。
A、
m
27V
mol?L-1
B、
2m
27V
mol?L-1
C、
3m
54V
mol?L-1
D、
m
34V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用語表述正確的是( 。
A、蔗糖的分子式:C6H12O6
B、NH3的電子式:
C、甲烷的比例模型:
D、二氧化碳的結(jié)構(gòu)式:O-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1體積水,吸收560體積NH3氣體(標準狀況),所得氨水的密度為0.9g?cm-3,則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約為 (單位為:mol?L-1)( 。
A、25B、5C、8D、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18℃時,H2SO3的Kl=1.5×10-2、K2=1.0×10-7,H2S的Kl=9.1×10-8、K2=1.1×10-1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亞硫酸的酸性弱于氫硫酸
B、亞硫酸溶液的酸性一定強于氫硫酸溶液
C、氫硫酸的酸性弱于亞硫酸
D、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二步電離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CO2+2NaOH═Na2CO3+H2O
B、CuO+2HCl═CuCl2+H2O
C、CaCO3+2HCl═CaCl2+H2O+CO2
D、2Na+2H2O═2Na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溫度時,在一個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試填寫下列空白: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從開始至2min,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3)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到達2min時該反應已停止
B.在2min之前X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2min時Y的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
D.在2min達到平衡是因為此時反應物總物質(zhì)的量與生成物總物質(zhì)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