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反應CH3COOH(l) + C2H5OH(l) CH3COOC2H5(l) + H2O(l) ΔH=2.7kJ·mo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水為液態(tài),移走生成的水平衡不會移動。

B.因為化學方程式前后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相等,所以反應的ΔS等于零

C.因為反應的△H 接近于零,所以溫度變化對平衡轉化率的影響大

D.因為反應前后都是液態(tài)物質,所以壓強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答案】D

【解析】

A.移走反應生成的水,可減少生成物濃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動,A不正確;

B.因為不同的液體熵值不同,所以即便化學計量數(shù)相等,反應前后ΔS也不等于零,B不正確;

C.因為反應的△H 接近于零,雖然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較大,對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量的影響基本相同,所以溫度變化對平衡轉化率的影響不大,C不正確;

D.壓強對純液體和固體影響不大,所以壓強變化對該化學平衡的影響可忽略不計,D正確;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反應中,硫酸既表現(xiàn)了氧化性又表現(xiàn)了酸性的是(  )

A.2H2SO4()CuCuSO42H2OSO2

B.2H2SO4()CCO22H2O2SO2

C.H2SO4()NaNO3NaHSO4HNO3

D.H2SO4Na2SO3===Na2SO4H2O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可逆反應:2NO22NO+O2在密閉容器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1)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O2的同時生成2n mol NO2

2)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O2的同時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反應速率的比為2:2:1的狀態(tài)

4)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5)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燒杯A中盛放0.1 mol·L1H2SO4溶液,燒杯B中盛放0.1 mol·L1CuCl2溶液(兩種溶液均足量),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為原電池

B.B為電解池

C.A燒杯中產(chǎn)生0.1 mol氣體時,B燒杯中產(chǎn)生氣體的物質的量也為0.1 mol

D.一段時間后,B燒杯中溶液的濃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20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全世界,中國傳統(tǒng)中藥連花清瘟膠囊助力世界抗疫。連花清瘟膠囊配方中含傳統(tǒng)中藥金銀花,綠原酸是金銀花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藥理成分之一,結構簡式如下圖所示。關于綠原酸的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A.分子中有4個手性碳原子B.可溶于水也可溶于乙醇

C.1mol最多可和3mol NaOH反應D.可通過縮聚反應形成高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0.4g NaOH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鹽酸。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加入鹽酸的體積和生成CO2的物質的量的關系的是(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

A. AlCl3溶液中滴加過量NH3·H2OAl3+ + 4OH-= AlO2-+ 2H2O

B. 鈉與水的反應:Na+2 H2O =Na++2OH-+H2

C. NaHSO4溶液中加BaCl2溶液:SO42-+Ba2+=BaSO4

D. 氯氣與水的反應:Cl2 + H2O = 2 H+ + ClO-+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機物X可通過如下方法合成。

1GH的反應類型為____反應。

2B的結構簡式為____,E的結構簡式為____

3ME互為同分異構體,且具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團。M能發(fā)生銀鏡反應,核磁共振氫譜顯示三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其峰面積之比為611。寫出一種符合上述條件的M的結構簡式____。

4)請寫出以CH3C≡CHCH3OH為原料制取的合成路線示意圖(無機試劑任用。合成示例例見本題題干)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OCl2(g)CO(g)Cl2(g) ΔH>0,當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升溫恒容通入惰性氣體增加CO濃度減壓加催化劑恒壓通入惰性氣體,能提高COCl2轉化率的是

A. ①④⑥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