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下列物質不能通過化合反應制得的是( 。
A.FeCl3B.NOC.H2SO4D.H2SiO3

分析 A.氯氣和鐵在點燃條件下可生成氯化鐵,或由氯化亞鐵與氯氣反應生成;
B.NO可由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生成;
C.三氧化硫和水化合反應生成硫酸;
D.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反應得到硅酸.

解答 解:A.鐵和氯氣化合反應生成氯化鐵,反應為Fe+3Cl2$\frac{\underline{\;點燃\;}}{\;}$2FeCl3,故A不選;
B.NO可由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化合生成:N2+O2$\frac{\underline{\;放電\;}}{\;}$2NO,故B不選;
C.三氧化硫和水化合反應生成硫酸:SO3+H2O=H2SO4,即硫酸可以通過化合反應制得,故C不選;
D.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反應得到硅酸,即硅酸不能通過化合反應制得,故D選;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物質的性質以及化合反應的概念知識,注意知識的歸納和整理是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機物的結構簡式書寫正確的是( 。
A.3-甲基丁醛B.TNT C.硬脂酸甘油酯D.乙酸甲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根據下列有機化合物,回答問題.

(1)上述互為同分異構體的化合物為甲、乙、丙;(填編號)
(2)寫出甲中官能團的名稱羥基和羰基;
(3)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X、Y兩種物質(相對分子質量:X<Y).由X經下列反應可制得N、F兩種高分子化合物,它們都是常用的塑料.

①X轉化為M的反應類型是消去.
②寫出B轉化為C的化學方程式
③在一定條件下,兩分子E能脫去兩分子水形成一種六元環(huán)狀化合物,該化合物的結構簡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有機物命名正確的選項為( 。
A.3,3-甲基丁烷B.2,2-二甲基戊烷
C.2-甲基乙烷D.2,3,3-三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焓變和熵變都與反應的自發(fā)性有關,又都不能獨立作為自發(fā)性的判據
B.-10℃時的液態(tài)水會自動結冰成為固態(tài),這是熵增的過程
C.過程的自發(fā)性既可用于判斷過程的方向,也可確定過程是否能發(fā)生和過程發(fā)生的速率
D.△H>0的反應一定不能自發(fā)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A~H等8種物質存在如下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產物未標出).已知:A是酸式鹽,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G是紅棕色氣體.按要求回答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NH4HSO3,BSO2,寫出B的一種危害酸雨.
(2)寫出下列反應:
E→F的化學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4NO+6H2O;
紅熱的木炭與D的濃溶液反應的方程式: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銅與H的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NO↑+2H2O;
(3)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A中陽離子的方法取該溶液少許滴加NaOH溶液,加熱,若生成的氣體能使?jié)櫇竦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8gO2含有4NA個電子
B.1mol•L-1Na2SO4溶液中Na+個數(shù)為2 NA
C.標準狀況下,5.6LCO2與足量Na2O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5NA
D.50mL12mol/L鹽酸與足量MnO2共熱,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將足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當加入(或通入)某試劑(或氣體)X后有沉淀生成.此試劑(或氣體)X 可能是( 。
①NaOH溶液  ②NaCl溶液   ③氨水溶液  ④新制氯水   ⑤H2S⑥CO2
A.①②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煤中含有苯及苯的同系物,可以通過干餾得到
B.煤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
C.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產物
D.石油含有C5~C11的烷烴,可通過分餾得到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