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已知:
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
②C(s)+$\frac{1}{2}$2O2(g)═CO(g)△H=-110.5kJ•mol-1 
③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④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⑤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1)上述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的是②③④⑤(填序號);
(2)用一定量水蒸氣通過熾熱的炭層后,測得收集到的水煤氣體積為22.4L(標準狀況下),則該反應過程中吸收的熱量為65.65KJ;
(3)將2.4g炭轉(zhuǎn)化為水煤氣,再將水煤氣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物質(zhì),整個過程的熱效應總和為-78.7kJ•mol-1;
(4)欲用燃燒法測定某水煤氣(其成分為CO和H2)中CO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時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第一個堿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如m g);
(5)NO和CO的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為2NO(g)+2CO(g)═2CO2(g)+N2(g),該反應速率很慢,若使用機動車尾氣催化轉(zhuǎn)化器,可以使尾氣中的NO和CO轉(zhuǎn)化成無害物質(zhì)排出,上述反應在使用催化器后,K值將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分析 (1)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即為放熱反應;
(2)根據(jù)C(s)+H2O(g)═CO(g)+H2(g)△H=+131.3kJ•mol-1,則測得收集到的水煤氣體積為22.4L(標準狀況下)即生成CO和H2各0.5moL,據(jù)此計算;
(3)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
③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④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③+④計算;
(4)取一定量的混合氣體(如標況下V L)充分燃燒,將產(chǎn)物依次通過濃硫酸、堿石灰、堿石灰,后一個堿石灰是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測第一個堿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如m g),則CO的體積分數(shù)為$\frac{\frac{m}{44×22.4}}{V}$據(jù)此分析;
(5)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平衡移動.

解答 解:(1)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即為放熱反應,則放熱反應△H<0,所以上述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的是②③④⑤,故答案為:②③④⑤;
(2)因為C(s)+H2O(g)═CO(g)+H2(g)△H=+131.3kJ•mol-1,則測得收集到的水煤氣體積為22.4L(標準狀況下)即生成CO和H2各0.5moL,所以該反應過程中吸收的熱量為131.3×0.5=65.65KJ,故答案為:65.65KJ;
(3)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
③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④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③+④得C(s)+O2(g)═CO2(g)△H=+131.3-283.0-241.8=-393.5kJ•mol-1,所以2.4g炭轉(zhuǎn)化為水煤氣,再將水煤氣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物質(zhì),整個過程的熱效應總和為$\frac{2.4}{12}$×(-393.5)=-78.7kJ•mol-1,故答案為:-78.7kJ•mol-1
(4)取一定量的混合氣體(如標況下V L)充分燃燒,將產(chǎn)物依次通過濃硫酸、堿石灰、堿石灰,后一個堿石灰是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測第一個堿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如m g),則CO的體積分數(shù)為$\frac{\frac{m}{44×22.4}}{V}$,所以實驗時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第一個堿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如m g),故答案為:第一個堿石灰增加的質(zhì)量(如m g);
(5)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平衡移動,所以使用機動車尾氣催化轉(zhuǎn)化器,可以使尾氣中的NO和CO轉(zhuǎn)化成無害物質(zhì)排出,上述反應在使用催化器后,K值將不變,故答案為:不變.

點評 本題考查知識點較多,注重對吸放熱反應的判斷,反應熱的計算以及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等,題目難度中等,(4)為學生解答的易錯點和難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鋁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金屬,工業(yè)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電解制得.
①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從鋁土礦中提煉Al2O3的流程如圖:

②以螢石(CaF2)和純堿為原料制備冰晶石的流程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1的化學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2NaOH+Al2O3=2NaAlO2+H2O;
(2)若氣體A過量,則反應2的離子方程式為AlO2-+CO2+2H2O=Al(OH)3↓+HCO3-
(3)寫出由D制備冰晶石的化學方程式12HF+3Na2CO3+2Al(OH)3=2Na3AlF6+3CO2+9H2O;
(4)以石墨為陽極,電解氧化鋁制鋁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2O2--4e-=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通入水中所得溶液呈堿性的氣體是( 。
A.NH3B.NO2C.SO2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對于反應2SO2+O2?2SO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工業(yè)上常使用過量的空氣,目的是為了使SO2的轉(zhuǎn)化率達100%
B.工業(yè)上選用V2O5作該反應的催化劑,目的是為了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C.工業(yè)上常選用常壓,原因是增大壓強不能改變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
D.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所以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該反應溫度越高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氨的催化氧化是工業(yè)制硝酸的重要反應: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對于該反應判斷正確的是( 。
A.O2被還原
B.該反應是置換反應
C.NH3是氧化劑
D.若有17gNH3參加反應,則反應中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1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碘是生命體中的必需元素,請根據(jù)如下有關(guān)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中制取少量碘可采用如下方法:KI+CuSO4→A (白色)↓+K2SO4+I2,16.0g CuSO4與過量KI反應后可得19.1g 的A,寫出A的化學式:CuI.工業(yè)生產(chǎn)中,可用智利硝石(含有NaIO3)為原料,與NaHSO3溶液反應后生成碘,寫出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IO3-+5HSO3-=3H++5SO42-+I2+H2O.
(2)單質(zhì)碘與氟氣反應可制得IF5,實驗表明液態(tài)IF5具有一定的導電性,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在于IF5的自偶電離(如:2H2O≒H3O++OH-),生成的陽離子為IF4+,則陰離子為IF6-
(3)將單質(zhì)碘與鋁屑置于管式電爐中,隔絕空氣加熱至500℃得到棕色片狀固體(AlI3),此固體溶于Na2CO3溶液可產(chǎn)生白色沉淀和氣體.請寫出AlI3和Na2C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設(shè)計以下實驗方案判斷加碘食鹽中碘的存在形式為I-、IO3-,或兩者同時存在.請對以下試驗方案進行預測和分析.首先取試樣加水溶解,分成三份試樣:
①第一份試樣加酸酸化,如果加淀粉溶液后試樣溶液變藍,說明試樣中同時存在I-和IO3-,該過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I-+IO3-+6H+=3I2+3H2O.
②第二份試樣酸化后加FeCl3(或H2O2)溶液,如果加入淀粉溶液后試樣溶液變藍,說明試樣中存在I-
③第三份試樣酸化后,如果直接使淀粉-KI試紙變藍,說明試樣存在IO3-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100mL 1mol•L-1燒堿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充分反應后,將溶液在低溫下蒸干得到白色固體X,X的組成可能有四種情況,
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分別是Ⅰ.Na2CO3、NaOHⅡ.Na2CO3,Ⅲ.Na2CO3、NaHCO3,Ⅳ.NaHCO3
①常溫下,將得到的固體X重新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得到下面的變化圖,則X的成份為I(Ⅰ、Ⅱ、Ⅲ或Ⅳ),鹽酸的濃度為0.33mol/L.
②若要驗證白色固體X是第Ⅰ種組成,依次加入的試劑為cb(填字母序號).
a.鹽酸   b.MgCl2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在驗證的過程中,一定需要進行的操作是c(填字母序號).
a.萃取      b.洗滌         c.過濾         d.分餾
③若白色固體X為第Ⅲ種組成,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測定其中NaHCO3質(zhì)量分數(shù)的是d(填字母序號).
a.取m g X與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烘干得n g固體
b.取m g X與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加熱,蒸干,灼燒得n g固體
c.取m g X充分加熱,減重n g
d.取m g X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逸出的氣體被足量堿石灰吸收,增重n g
④若白色固體X的質(zhì)量為5.0g,則X的組成為Ⅰ(Ⅰ、Ⅱ、Ⅲ或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常用兩種方法制備氯化物:①金屬與氯氣直接化合;②金屬與鹽酸反應.用上述兩種方法都可制得的氯化物是(  )
A.CuCl2B.FeCl2C.FeCl3D.Al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以合成氨為核心的氨化學工業(yè),推動了農(nóng)業(yè)、軍事等各方面技術(shù)的革新,是20世紀化學帶給人類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其中以氨氣為原料制備硝酸的過程如下:

(1)工業(yè)合成氨氣利用的反應是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
(2)工業(yè)上用氨氣制取NO的化學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某小組計劃在中學實驗室模擬上述反應過程的某些環(huán)節(jié),請你協(xié)助他們解決以下問題:
(3)實驗室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反應,制取少量的氨氣,該過程的化學應方程式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加熱\;}}{\;}$CaCl2+2H2O+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