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中學常見的含鈉元素的物質(zhì)A、B、C、D,存在如圖轉化關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若A為金屬鈉,則E為 ,A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若A為過氧化鈉,則E為 ,A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A不論是Na還是Na2O2,依據(jù)轉化關系判斷物質(zhì)D是

(4)向10ml某濃度的B溶液中通入CO2氣體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0.1mol/L鹽酸,產(chǎn)生的氣體V(CO2)與加入鹽酸的體積V(HCl)的關系有下列圖示兩種情況(不計CO2的溶解),則曲線B表明M中的溶質(zhì)為 ;原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由曲線A、B可知,兩次實驗通入的CO2的體積比為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L 0.1 mol/LNaHSO4溶液中含有HSO4-總數(shù)為0.1NA

B.16g16O2和18 g18O2中含有的質(zhì)子數(shù)均為8NA

C.1 mol Fe與足量的稀硝酸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2NA

D.標準狀況下,2. 24 L Cl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氯離子數(shù)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甘肅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強酸溶液中,下列各組離子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A. K+、Fe2+、SO42-、Br- B.Na+、K+、AlO2-、SO42-

C. Mg2+、Ca2+、HCO3-、Cl- D.Fe2+、Ca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肼(H2N﹣NH2)是一種高能燃料,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斷裂1mol化學鍵所需的能量(kJ):N≡N為942、O=O為500、N﹣N為154,則斷裂1molN﹣H鍵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 B.391 C.516 D.6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半期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現(xiàn)由丙二酸和乙醛等物質(zhì)合成F,合成路線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官能團的名稱為 ;由逆合成分析法,推測C的結構簡式

(2)寫出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D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與D具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團

②每個碳上最多只連接一個官能團

③核磁共振氫譜有5個吸收峰

(4)已知F的質(zhì)荷比最大值為384,在E的作用下合成F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浙江省寧波市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Ⅰ(1)CO可用于煉鐵,已知Fe2O3(s)+ 3C(s)=2Fe(s)+ 3CO(g) ΔH 1=+489.0 kJ·mol-1,C(s) +CO2(g)=2CO(g) ΔH 2 =+172.5 kJ·mol-1

則CO還原Fe2O3(s)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Ⅱ(1)肼(N2H4)又稱聯(lián)氨,是一種可燃性的液體,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時,32.0gN2H4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水,放出熱量624kJ(25℃時),N2H4完全燃燒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2)肼—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燃料電池,電解質(zhì)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氣燃料電池放電時:負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3)下圖是一個電化學過程示意圖。

①鋅片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是 。

②假設使用肼—空氣燃料電池作為本過程中的電源,銅片的質(zhì)量變化128g,則肼一空氣燃料電池理論上消耗標標準狀況下的空氣 L(假設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為20%)

(4)傳統(tǒng)制備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浙江省寧波市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年l月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被霧霾籠罩,1月12日北京PM2.5指數(shù)瀕臨“爆表”,空氣質(zhì)量持續(xù)六級嚴重污染。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細小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霧霾的形成與汽車的尾氣排放有一定的關系

B.微粒直徑為2. 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與空氣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

C.實施綠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PM2.5表面積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師大附屬中學高二上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人設想合成具有以下結構的烴分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Ⅳ不可能合成得到

B.Ⅱ與苯互為同分異構體

C.Ⅲ(立方烷)的六氯代物共有3種

D.Ⅰ中各鍵之間夾角為109°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物質(zhì)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jù)酸分子中含有的氫原子個數(shù),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B.根據(jù)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將元素分為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C.鋁熱劑、福爾馬林、水玻璃、漂白粉均為混合物

D.明礬、水銀、燒堿、硫酸均為強電解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