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
A.1molS與鐵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B.32g 02和32g O3所含原子數均為2NA
C.在常溫常壓下,22.4LNH3所含原子數為NA
D.在標準狀況下,2.24L水所含分子數為0.1NA

分析 A.鐵與硫反應生成硫化亞鐵;
B.依據元素守恒分析,氧氣和臭氧中只含有氧原子,32g氧氣和32g臭氧中都含有32g氧原子;
C.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
D.標準狀況下水不是氣體.

解答 解:A.1molS與鐵完全反應生成FeS,反應過程中轉移的電子數為2NA ,故A錯誤;
B.32g氧氣和32g臭氧中都含有32g氧原子,含有氧原子的物質的量為2mol,所含原子數均為2NA,故B正確;
C.在常溫常壓下,22.4LNH3物質的量不是1mol,所含原子數不是NA,故C錯誤;
D.標準狀況下,水不是氣體,2.24L水物質的量不是0.1mol,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有關計算和判斷,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明確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的使用條件,掌握好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各化學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的關系,準確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內質子中子及核外電子的構成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用食醋可以洗水垢{主要成分為CaCO3和Mg(OH)2)}
B.少量的鈉保存在煤油中
C.氫氧化鈉溶液用帶橡膠塞的細口試劑瓶貯存
D.氯水保存在白色細口試劑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煤是“工業(yè)的糧食”,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有關煤和石油加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煤的干餾產物主要是各類有機物
B.石油的裂解、分餾和煤的干餾都屬于化學變化
C.石油的裂化,說明長鏈烴在高溫條件下可以分解為短鏈烴
D.煤焦油經過分餾可得到苯、甲苯等,說明煤中含有苯和甲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化學小組為測定一定質量的某銅鋁混合物中銅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
方法Ⅰ:銅鋁混合物$→_{充分反應}^{足量溶液A}$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方法Ⅱ:銅鋁混合物$→_{充分反應}^{足量B溶液}$測定剩余固體的質量.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B.實驗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實施
C.若溶液B選用濃硝酸,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大
D.方案一可能產生氫氣,方案二可能剩余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天然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天然氣是 理想的潔凈能源
B.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有害廢氣比氫氣少
C.用天然氣作燃料可解決溫室效應問題
D.天然氣、沼氣的主要成分都是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小的是(  )
A.1 L 1 mol•L-1的NaCl溶液B.0.1 L 2 mol•L-1的KCl溶液
C.0.1 L 1 mol•L-1的MgCl2溶液D.1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以下化學用語中,正確的是(  )
A.乙炔分子的結構式:H-C≡C-HB.苯的結構簡式:
C.乙醛分子的結構簡式:CH3COH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常溫下向25mL鹽酸中逐滴滴入0.1mol•L-1氨水,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隨滴入氨水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
(1)鹽酸的濃度為0.1mol/L;V1的值為25mL.
(2)B點和D點溶液中的溶質分別是NH4Cl和HCl、NH4Cl和NH3•H2O(填化學式).
(3)在V(NH3•H2O)從0到V2 mL的變化過程中,溶液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離子濃度排序是BD(填字母).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OH-
C.c(NH4+)>c(Cl-)>c(OH-)>c(H+
D.c(H+)>c(Cl-)>c(NH4+)>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同溫同壓下,某有機物一定條件下,與碳酸氫鈉、鈉均能產生氣體,且生成的氣體體積比(同溫同壓)為1:1,則此有機物可能是(  )
A.HOOCCOOHB.HOCH2CH2CH2COOHC.HOCH2CH2OHD.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