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工業(yè)上利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生產氯氣(Cl2)、燒堿和氫氣的化學方程式是:2NaCl + 2H2ONaOH + Cl2↑+ H2↑
(1)用雙線橋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______________題干中反應改寫成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電解食鹽水的過程中,氧化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電解食鹽水要求對粗食鹽水進行精制,以除去租食鹽水中含有的泥沙和SO42-、Ca2+,Mg2+等雜質離子。精制時依次加入氯化鋇溶液、純堿、燒堿,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鹽酸中和至中性。鹽酸與濾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欲用固體NaOH來配制90ml 0.5 mol/L的NaOH溶液來用于以上除雜,需要稱量固體NaOH_______g。配制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稱量 ②計算 ③溶解 ④搖勻 ⑤轉移 ⑥洗滌 ⑦定容 ⑧冷卻。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在配制過程中,若其它操作均正確,下列操作會引起結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沒有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B.未等NaOH溶液冷卻至室溫就轉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
【答案】 2Cl—+2H2O2OH—+Cl2↑+H2↑ Cl2 H+ +OH—=H2O CO3 2- + 2H+ =H2O+ CO2↑ 2.0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A
【解析】
(1)反應中氯化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生成氯氣,氯化鈉做還原劑,水中氫元素化合價降低生成氫氣,水做氧化劑,反應中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2e—;
(2)反應中Cl元素化合價升高的被氧化,氯氣為氧化產物;
(3)在濾液中加入鹽酸,目的是除去溶液中過量的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4)根據(jù)n=cM計算出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根據(jù)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步驟進行排序;分析操作對溶質的物質的量或對溶液的體積的影響,根據(jù)c=n/V判斷。
(1)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氫氣、氯氣(Cl2)和燒堿,反應中氯化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生成氯氣,氯化鈉失電子做還原劑,水中氫元素化合價降低生成氫氣,水得電子做氧化劑,反應中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2e—,雙線橋為:;離子方程式為:2Cl—+2H2O2OH—+Cl2↑+H2↑,故答案為:;2Cl—+2H2O2OH—+Cl2↑+H2↑;
(2)反應中Cl元素化合價升高的被氧化,氯化鈉失電子做還原劑,氯氣為氧化產物,故答案為:Cl2;
(3)精制時依次加入氯化鋇溶液、純堿、燒堿,氯化鋇溶液除去硫酸根離子,純堿除去鋇離子、鈣離子,燒堿除去鎂離子;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鹽酸,目的是除去溶液中過量的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則在濾液中加入鹽酸中和至中性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CO3 2- + 2H+ =H2O+ CO2↑,故答案為:H++OH-=H2O;CO3 2- + 2H+ =H2O+ CO2↑;
(4)實驗室配制90ml 0.5 mol/L的NaOH溶液應選用100ml容量瓶,需氫氧化鈉的質量為m=0.5L×0.1molL-1×40g/mol=2.0g,故答案為:2.0g;
操作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移液、洗滌移液、定容、搖勻等操作,一般用托盤天平稱量,用藥匙取用藥品,在燒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燒杯),并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冷卻后轉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滌燒杯、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顛倒搖勻,實驗先后順序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故答案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A、有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導致溶質部分損耗,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小,溶液濃度偏低;
B、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氫氧化鈉溶解放熱,未冷卻到室溫,趁熱將溶液到入容量瓶,并配成溶液,冷卻后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高;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對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溶液體積都不會產生影響,溶液濃度不變;
故答案為:A。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含金屬元素的離子不一定是陽離子 B. 金屬原子只有還原性
C. 元素由化合態(tài)變?yōu)橛坞x態(tài)一定被氧化 D. 金屬陽離子被還原不一定得到金屬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0 mol·L-1 KNO3溶液:H+、Fe2+、SCN-、SO42-
B. c(H+)/c (OH-)=10-10的無色溶液:Na +、Ba2+、NO3-、Cl-
C. 由水電離產生c(H+)=10-10mol·L-1的溶液:、AlO2-、Ca2+、S2-
D. c(ClO-)=1.0 mol·L-1的溶液:K+、SO32-、S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試劑瓶上貼有如下標簽,對該試劑理解正確的是
A. 該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NaCl、Na+、Cl-、H2O
B. 若取50毫升溶液,其中的c(Cl-)=0.05 mol/L
C. 若取該溶液與0.1 mol/L AgNO3 100 mL溶液完全反應,需要取該溶液10 mL
D. 該溶液與1.0mol/LNa2SO4溶液的c(Na+)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二甲醚(CH3OCH3)被稱為21世紀的新型燃料,以CO和H2為原料生產二甲醚主要發(fā)生以下三個反應:
化學反應方程式 | 化學平衡常數(shù) | |
①CO(g)+2H2(g)CH3OH(g) | ΔH1=-99 kJmol-1 | K1 |
②2CH3OH(g)CH3OCH3(g)+H2O(g) | ΔH2=-24 kJmol-1 | K2 |
③CO(g)+H2O(g)CO2(g)+H2(g) | ΔH3=-41 kJmol-1 | K3 |
(1)該工藝的總反應為3CO(g)+3H2(g)CH3OCH3(g)+CO2(g) ΔH
該反應ΔH=__________________,化學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K1、K2、K3的代數(shù)式表示)。
(2)某溫度下,將8.0molH2和4.0molCO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4H2(g)+2CO(g) CH3OCH3(g)+H2O(g),10 分鐘后反應達平衡,測得二甲醚的體積分數(shù)為25%,則CO的轉化率為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H3OCH3產率的有________。
A.分離出二甲醚 B.升高溫度 C.改用高效催化劑 D.增大壓強
(4)該工藝中反應③的發(fā)生提高了CH3OCH3的產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用來表示物質變化的化學用語中,正確的是( )
A. CO32-的水解方程式:CO32-+H2OHCO3-+OH-
B. 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S2-+H3O+
C. 鋼鐵發(fā)生電化學腐蝕的正極反應式:Fe-2e-=Fe2+
D. AlCl3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2Al3++3CO32-=Al2(CO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Na2CO3和NaHCO3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焰色反應均為黃色
B. 溶解度:Na2CO3>NaHCO3
C. 可以用加熱的方法除去Na2CO3固體中的NaHCO3雜質
D. 物質的量相同的兩種固體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Na2CO3產生的二氧化碳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一“鐵鏈”圖案,小明在圖案上分別寫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種物質,圖中相連的兩種物質均可歸屬為一類,相交部分A、B、C、D為其相應的分類依據(jù)代號.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將分類依據(jù)代號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________)兩種物質都不是電解質
(________)兩種物質都是鈉的化合物
(________)兩種物質都是氧化物
(________)兩種物質都是鹽
(2)用潔凈的燒杯取少量蒸餾水,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向燒杯中逐滴加入上圖中某種物質M的飽和溶液,繼續(xù)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
①物質M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②證明有紅褐色膠體生成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工廠的污水中可能含有NH4+、Fe2+、Cl-、Fe3+、SO42-、HCO3-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檢驗上述離子,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沉淀l為BaCO3和BaSO4
B. 沉淀2可能為AgCl和Ag2SO4
C. 該污水中一定存在Fe3+,不存在Fe2+
D. 該污水中一定存在NH4+、Cl-、Fe3+、SO42-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