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當加入硝酸銀溶液后,溶液顏色變淺

 

B.

合成氨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為提高氨的產(chǎn)率,理論上應采取降低溫度的措施

 

C.

反應CO(g)+NO2(g)═CO2(g)+NO(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達平衡后,升高溫度體系顏色變深

 

D.

對于2HI(g)═H2(g)+I2(g),達平衡后,縮小容器體積可使體系顏色變深


考點: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

專題:

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為: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時,該反應必須是可逆反應,且存在平衡移動,否則勒夏特列原理不適用.

解答:

解:A.加入硝酸銀溶液后,生成AgBr沉淀,溴離子濃度減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動,促進溴與水的反應,溶液顏色變淺,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不選;

B.合成氨反應為放熱反應,較低溫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B不選;

C.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體系顏色變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C不選;

D.對于2HI(g)═H2(g)+I2(g),因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不變,則壓強對平衡移動無影響,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選.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條件,難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須是可逆反應且存在平衡移動,易錯點為B,注意從提高產(chǎn)率的角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膠體區(qū)別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質(zhì)特征是 (   )

A.膠體的分散質(zhì)粒子能透過濾紙             

B.膠體能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

C.膠體的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在1~100 nm之間   

D.膠體是純凈物,其它分散系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煉鐵廢渣中含有大量的CuS及少量鐵的氧化物,工業(yè)上以該廢渣和NaCl為原料生產(chǎn)CuCl2·2H2O晶體,其工藝流程中主要涉及焙燒、尾氣處理、酸浸、調(diào)控溶液pH、過濾、蒸發(fā)結晶等。焙燒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CuS+2NaCl+2O2 = CuCl2+Na2SO4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最后所得的濾液中的陰離子只有SO42和Cl,檢驗濾液中這兩種離子的實驗操作為: ______                                                                  

                                                           。

(2)焙燒時還有廢氣SO2產(chǎn)生,若在實驗室中以堿液吸收處理之,下列A、B、C裝置中可行的是________ (填字母);若選用甲裝置,則燒杯中的下層液體可以是_______     。

 


(3)回收SO2既能減少大氣污染,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①已知用Fe2、Fe3作催化劑,一定條件下在催化轉化器中SO2能被O2氧化成SO42,其中寫以Fe3為催化劑時的反應過程:

                         ;4H+O2+4 Fe2 === 4 Fe3 + 2H2O  

②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海水脫硫技術可對電廠尾氣進行處理。這一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海水顯弱堿性的特點,將含二氧化硫的尾氣與海水、空氣充分混和,最終使二氧化硫轉換為硫酸鹽并且不污染海水。流程圖如下:

若海水I中主要陰離子為HCO3,則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                        

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為                                        

檢驗海水Ⅲ中是否含有SO32 所用的試劑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298K時,H+(aq)+OH﹣(aq)═H2O(l)△H=﹣57.3kJ•mol﹣1,推測含1mol HCl的稀溶液與含1mol NH3的稀溶液反應放出的熱量(  )

 

A.

小于57.3 kJ

B.

等于57.3 kJ

C.

大于57.3 kJ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定條件下,下列反應中水蒸氣含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趨勢符合下圖的是(  )

 

A.

CO2(g)+H2(g)⇌CO(g)+H2O(g);△H>0

 

B.

CO2(g)+2NH3(g)⇌CO(NH2)2(s)+H2O(g);△H<0

 

C.

CH3CH2OH(g)⇌CH2=CH2(g)+H2O(g);△H>0

 

D.

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密閉容器中充入A(g)和B(g),它們的初始濃度均為2mol•L﹣1,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A(g)+B(g)⇌2C(g),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4,則A的轉化率為( 。

 

A.

20%

B.

30%

C.

40%

D.

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紫菜與海帶類似,是一種富含生物碘的海洋植物.商品紫菜輕薄松脆、比海帶更易被焙燒成灰(此時碘轉化為碘化物無機鹽),用于碘單質(zhì)的提取.已知:

乙醇

四氯化碳

裂化汽油

碘(晶體)

密度/g•cm﹣3

0.7893

1.595

0.71~0.76

4.94

沸點/℃

78.5

76.8

25~232

184.35

以下為某興趣小組模擬從紫菜提取碘單質(zhì)的過程:

紫菜→(焙燒)→(浸。(操作①)(操作②)→(蒸餾)→粗產(chǎn)品

(1)實驗室中焙燒紫菜用到的儀器有 CEF .

A.燒杯 B.蒸發(fā)皿  C.坩堝  D.試管   E.酒精燈   F.泥三角

(2)將焙燒所得的紫菜灰與足量的雙氧水和稀硫酸作用,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I﹣+H2O2+2H+═I2+2H2O .

(3)操作①的名稱是 過濾;試劑A為 四氯化碳 (填本題表格中一種最佳化學試劑的名稱),不使用另外兩種試劑的主要原因分別是:

Ⅰ 乙醇與水互溶。

Ⅱ 裂化汽油能與碘發(fā)生加成反應。

(4)操作②應在 分液漏斗。▋x器名稱)中振蕩、靜置,操作時先分離出的是 下層液體。

(5)將下列裝置圖中缺少的必要儀器補畫出來以最終將單質(zhì)碘與試劑A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aNO2因外觀和食鹽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誤食中毒。已知NaNO2能發(fā)生如下反應: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_。

(2)根據(jù)上述反應,鑒別NaNO2和NaCl。可選用的物質(zhì)有:①水、②碘化鉀淀粉試紙、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你認為必須選用的物質(zhì)有________(填序號)。

(3)某廠廢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會造成污染,下列試劑能使NaNO2轉化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__。

A.NaCl  B.NH4Cl  C.HNO3  D.濃H2SO4

(4)請配平以下化學方程式:□Al+□NaNO3+□NaOH===□NaAlO2+□N2↑+□H2O。若反應過程中轉移5 mol e-,則生成標準狀況下N2的體積為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g)的平衡物質(zhì)的量濃度c(CO2)與溫度T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CO(g)+H2O(g)CO2(g)+H2(g)的△H>0

B.在T2時,若反應進行到狀態(tài)D,則一定有v<v

C.平衡狀態(tài)A與C相比,平衡狀態(tài)A的c(CO)小

D.若T1、T2時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K1、K2,則K1< 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