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0.1 mol/L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電離平衡:CH3COOH CH3COO-+H+。
對于該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加入水時,溶液中c(H+) 和c(OH—) 都減小
B.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加入少量0.1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減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2A+B 3C+4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在水溶液狀態(tài)下電離方程式錯誤的是
A.CaCO3 = Ca2++CO32— B.NaHSO4 = Na++HSO4—
C.H2CO3 H++HCO3— D.NH3·H2ONH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5℃時,pH=2的HCl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是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活化分子間所發(fā)生的碰撞為有效碰撞
B.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增大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
C.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
D.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若增大壓強(即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可增加活化分子總數(shù),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H2(g) + Br2(l) = 2 HBr(g) ΔH =-72 kJ/mol,蒸發(fā)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為30 kJ,其它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表:
H2(g) | Br2(g) | HBr(g) | |
1 mol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 / kJ | 436 | a | 369 |
則表中a為
A.404 B.260 C.230 D.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A.等質(zhì)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多
B.由C(石墨)=C(金剛石) ΔH= +11.9 kJ/mol,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水力(水能)按不同的分類可看成可再生能源和一級能源
D.可表示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50℃和1.01×105 Pa時, 2N2O5(g) = 4NO2(g) + O2(g) △H= +56.76 kJ/mol,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
A.是吸熱反應 B.是放熱反應
C.是熵減少的反應 D.熵增大效應大于焓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屬于強電解質(zhì)且能導電的是
①氯化鈉溶液 ②氯化銨固體 ③銅 ④石墨 ⑤熔融NaOH
⑥稀硫酸 ⑦乙酸
A.⑤ B.①②⑥ C.②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有如下反應:
2SO2(g)+O2(g)2SO3(g),將1.6molSO2和0.8mol的O2放入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測得容器的起始容積為100L。經(jīng)一段時間后,反應達到平衡,測得混合氣體的體積為80L。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達平衡時SO2的轉(zhuǎn)化率為 ;
⑵若起始時加入amolSO2、bmolO2,且a︰b=2︰1,在同樣溫度和壓強下,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的容積為120L。則a、b的值分別為:a= ,b= ;
⑶若容器為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其容積為100L。起始時加入xmolSO2、ymolO2和zmolSO3,反應達平衡時,溫度和壓強與(2)完全相同,容器內(nèi)各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也與(2)達平衡時的情況完全相同。則x、y應該滿足的關(guān)系式為 ,x、z應該滿足的關(guān)系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