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是某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構成1的主要成分是
(2)3是 , 13是
(3)12是 , 它是的場所.

【答案】
(1)脂質(磷脂);蛋白質
(2)高爾基體;中心體
(3)核糖體;合成蛋白質
【解析】解:(1)1表示細胞膜,主要成分是 脂質(磷脂)和蛋白質.(2)據(jù)圖分析,3是高爾基體,13是中心體.(3)12是核糖體,它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所以答案是:(1)脂質(磷脂);蛋白質;(2)高爾基體;中心體;(3)核糖體;合成蛋白質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tài)和結構的異同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者選取南瓜幼苗進行了無土栽培實驗,左下圖為幼苗細胞內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右下圖為該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圖1能產生[H]的過程 (用數(shù)字序號表示),過程進行的場所是 。

2)圖2 A點時葉肉細胞中O2的移動方向是 ,此時圖1中的 (用數(shù)字序號表示)過程正在進行。

3)據(jù)圖2分析,光合酶對溫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對溫度的敏感度 ,溫室栽培該植物,為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應控制的最低溫度

4)圖2中,限制AB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圖中 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學將實驗材料和用具按如圖所示安裝好。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乙兩組實驗探究的分別是酵母菌在有氧、無氧條件下的呼吸方式

B. 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CO2

C. 甲、乙兩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變渾濁,乙組渾濁程度更大

D. 乙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耗盡瓶中的O2以形成無氧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可以在人體同一個細胞中合成的是

A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B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

C胰島素和胰蛋白酶

D抗利尿激素和R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R1圖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個階段,下列各項敘述中,錯誤的是

A. 該反應為光合作用暗反應

B. 該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C. 該反應需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D. C3生成(CH20)需要[H]、ATP和多種酶的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乙是兩個家族系譜圖,乙家族患色盲(B﹣b).請據(jù)下圖回答.
(1)圖甲中的遺傳病,其致病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是性遺傳.
(2)圖甲中Ⅲ﹣8與Ⅲ﹣7為異卵雙生(由不同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則Ⅲ﹣8表現(xiàn)型是否一定正常? , 原因是
(3)圖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
(4)若圖甲中的Ⅲ﹣8與圖乙中的Ⅲ﹣5結婚,則他們生下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他們生一女孩正常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情況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 )

①21三體綜合征②花藥離體培養(yǎng)后長成的植株③貓叫綜合征④鐮刀型貧血癥⑤三倍體無子西瓜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進行了“倒插楊柳”的探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本實驗研究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植物體生根和長芽的部位是一定的
B.本實驗結果與生長素在植物體內運輸具有極性有關
C.柳枝幼根和幼枝的生長狀況體現(xiàn)了生物的應激性
D.在柳枝中,生長素的運輸動力是地心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植物凈光合速率變化趨勢如圖所示.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CO2濃度為a時,高光強下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為 , CO2濃度在a~b之間時,曲線表示了凈光合速率隨CO2濃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濃度大于c時,曲線B和C所表示的凈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環(huán)境因素是
(3)當環(huán)境中CO2濃度小于a時,在圖示的3種光強下,該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據(jù)圖可推測,在溫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濃度的措施來提高該種植物的產量,還應該同時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