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植物甲與植物乙的凈光合速率隨葉片溫度(葉溫)變化的趨勢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CO2從產生到利用可以只穿過4層磷脂雙分子層
B.植物產生的[H]雖然都具有還原性,但是不能都用來還原三碳化合物
C.葉溫在36~50℃時,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D.葉溫為35℃時,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相同,呼吸作用強度也相同

分析 據圖分析:隨著葉片溫度的升高,兩種植物的凈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對溫度的變化的適應范圍比植物乙對溫度的變化的適應范圍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凈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在線粒體基質中產生,可以擴散到同一個細胞中的葉綠體中光合作用利用,此過程中只穿過4層磷脂雙分子層,A正確;
B、植物產生[H]的過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兩個階段和光反應,雖然都具有還原性,但只有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H]能用來還原三碳化合物,B正確;
C、據圖分析,在36-50℃時,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曲線比植物乙的曲線高,故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正確;
D、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凈光合作用速率,葉溫為35℃時,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與呼吸作用強度的差值表示凈光合速率,均大于0且相等,但不表示兩者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合圖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關鍵是要求學生理解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凈光合作用速率,并學會識圖分析曲線,解決相關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有關實驗及實驗結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選項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與結論
A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將R型活細菌與S型細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養(yǎng)只生長R型細菌,說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遺傳效應
B噬菌體和大腸桿菌35S標記的噬菌體去感染普通的大腸桿菌,短時間保溫離心后獲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說明DNA是遺傳物質
C煙草花葉病毒和煙草用從煙草花葉病毒中分離出的RNA侵染煙草煙草出現病斑,說明煙草花葉病毒的RNA可能是遺傳物質
D大腸桿菌將已用15N標記DNA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在普通(14N)培養(yǎng)基中經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總數的$\frac{1}{4}$,說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反射的結構基礎是( 。
A.感受器B.效應器C.反射中樞D.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有關顫藻和水綿細胞的比較觀察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結果能顯示原核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
B.水綿細胞里的色素分布在葉綠體中
C.顫藻和水綿的染色都用引流法
D.實驗結果能證明真核細胞的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結合如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離開細胞后就不能進行生命活動
B.小球藻和藍球藻含有的細胞結構和乙相同
C.甲和丙都不含有結構③,所以都屬于原核生物
D.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tài)的甲類型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肌細胞內的肌質體是由大量變形的線粒體組成的,肌質體由兩層膜包被,外膜平滑,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由此可推測肌質體的作用是( 。
A.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B.為肌細胞供應能量
C.某些大分子物質的運輸通道D.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和加工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是小腸上皮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2是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3為氨基酸和Na+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脂雙層.細胞膜表面還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說明膜蛋白D具有催化功能.
(2)若圖2細胞是一同學畫的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結構模式圖,請寫出圖中多畫的細胞結構69(用圖中標號表示).
(3)對于圖2細胞,以下描述正確的是A
A.5和6都含有DNA分子              B.3、5、6、8、9、10都具有膜結構
C.10與細胞壁形成有關             D.人體細胞不具有的結構1、3、6
(4)據圖3分析,氨基酸和Na+運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方式分別是易化擴散、、主動轉運,運輸這些物質的載體蛋白在核糖體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生物學實驗中常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試回答:
(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100倍,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該標本的長度或寬度.
(2)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在低倍鏡下發(fā)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以觀察到,則異物可能存在于C
A.物鏡上     B.實驗材料上      C.目鏡上      D.反光鏡上
(3)在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如果要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下方,應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方能使要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寫一個字母“q”,則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觀察到的是“b”.
(4)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象.

物象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移動標本→調節(jié)光圈→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若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甲圖中的組合應是②③⑤(填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生態(tài)系統中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碳循環(huán)過程中,同時伴隨著能量流動

B.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圖中E生物數量大量減少,推測短期內與之相鄰的兩個營養(yǎng)級生物數量發(fā)生的變化是D增多,F減少

C.該生態(tài)系統的消費者包括圖中的D、E、F、B

D.在A→C過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循環(huán),在F→B過程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流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