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 | |
B. | 上清液中放射性較強 | |
C. | 攪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 | |
D. | 噬菌體在繁殖過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細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用35S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目的是將蛋白質外殼和細菌分開),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上清液中放射性較強,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分析題圖,根據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 解:A、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而不是DNA(DNA中不含S元素),A錯誤;
B、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經攪拌后與細菌分開,離心后分別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中放射性較強,B正確;
C、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將蛋白質外殼和細菌分開,若該過程攪拌不充分,則會導致部分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上,并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較高的放射性,若攪拌充分,則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較低,C正確;
D、由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分子進入細菌,所以噬菌體繁殖利用的原料是細菌的脫氧核苷酸和氨基酸,模板來自噬菌體,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合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過程圖,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中;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明確圖示實驗只能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競爭、競爭 | B. | 捕食、寄生 | C. | 寄生、競爭 | D. | 捕食、互利共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 | 觀察對象 | 染色劑 | 實驗結果 |
① | 花生子葉細胞的脂肪顆粒 | 蘇丹Ⅲ | 脂肪顆粒被染成橘黃色 |
② |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吡羅紅 甲基綠 | 細胞內染成綠色的面積顯著大于染成紅色的面積 |
③ |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 | 健那綠 | 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④ | B. | ①② | C. | ②③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生長素處理1周后水培風信子根生長變化情況 | ||
IAA/mg•L-1 | 根長/cm | 負向光傾斜角度/℃ |
10-3 | 4.2 | 35.1 |
10-4 | 8.5 | 20.5 |
10-5 | 9.1 | 15.2 |
清水 | 7.6 | 2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酒精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驗.檢驗時,先在試管中加入發(fā)酵液2ml,再滴入物質的量濃度為3mol/L的H2SO43滴,振蕩均勻,最后滴加重鉻酸鉀溶液3滴 | |
B. | 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可以用于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分離出的這種菌是否可以分解尿素我們可以向此培養(yǎng)基中加入伊紅美藍指示劑 | |
C. | 無菌技術包括消毒和滅菌,消毒的強度比較弱,只能殺死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滅菌的強度比較大,可以殺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
D. | 在進行果酒制作的過程中,溫度控制在18-25℃同時控制氧氣的進入,而在進行果醋制作過程中,溫度控制在30-35℃同時一直保持通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狀腺細胞內的代謝中產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來自于氨基酸的-COOH | |
B. | 細胞內的碘濃度遠遠高于血漿中的碘濃度,這表明a是主動運輸過程 | |
C. | 與c過程有關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 |
D. | 用含3H標記的氨基酸注射到該細胞中,則出現3H的部位依次為③①②⑥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