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赫爾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實驗包括如下幾個步驟:①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②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③放射性檢測,④離心分離,正確順序為(  )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分析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研究著: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
②實驗材料: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等.
③實驗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④實驗思路:S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中幾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
⑤實驗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⑥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所以該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為②①④③.
故選:C.

點評 本題知識點單一,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及合理的解釋等,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種群密度能夠明顯影響布氏田鼠的內分泌水平且種群密度高會抑制種群的增長,為確定種群密度是否對高原鼠兔的內分泌和種群數量變化造成同樣影響,某研究團隊進行了專門研究.實驗簡要過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類型基本一致兩樣地(距約30km),樣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為35只/hm2,樣地2密度繁殖初期高原鼠兔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時期各樣地內隨機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從其頸部取血4ml進行皮質酮水平的測定.
表中是不同密度種群高原屬兔血漿皮質酮水平(ug/ml)
繁殖時期種群Ⅰ種群Ⅱ種群Ⅲ
繁殖初期0.090.110.09
繁殖盛期0.100.080.09
繁殖中期0.060.060.06
繁殖末期0.070.080.08
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請補充實驗簡要過程空白處:隨機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樣地1和樣地3的高原鼠兔不是 (是\不是)同一種群,原因是兩樣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離.
(3)為實驗需要,另增加面積為10hm2的樣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獲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標記,適當時間間隔后再次捕獲到17只,其中2只帶有標記,則該樣地密度約為22只/hm2(取整數),樣地3對應圖中的曲線為b,增加樣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
(4)機體對有害刺激表現之一為皮質酮分泌增加,以啟動逃走或搏斗,可推測皮質酮對細胞代謝具有促進作用.但研究發(fā)現需急性刺激高原鼠兔3分鐘后,其皮質酮水平才顯著上升,則在研究中,高原鼠兔從被抓獲到取血整個過程需在3分鐘內完成,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5)根據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結論有在當前種群密度范圍內,密度高不會抑制高原鼠兔種群增長,種群密度對內分泌水平沒有明顯影響或種群密度對內分泌和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存在種間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l表示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部分結構中的某些生命活動過程,①-⑦代表各種物質,甲、乙代表兩種細胞器.圖2表示該植物葉片CO2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S代表有機物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甲、乙兩種細胞器的膜面積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積主要是通過形成類囊體,乙增加膜面積主要是通過內膜向內凹陷.
(2)若該綠色植物長時間處于黑暗狀態(tài)中,則圖1中“⑥→⑤→⑥”的循環(huán)能否進行?不能,原因是缺少光反應提供的ATP和[H].
(3)若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圖2為CO2濃度一定,環(huán)境溫度為25℃時不同光照條件下測得的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①圖2中的A點時,圖1中能產生ATP的細胞器有乙(線粒體);當光照強度處于圖2中O-D間,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凈積累量為S2-S1(用圖中符號表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的量為
S2+S3(用圖中符號表示).
②當光照強度處于圖2中的D點時,圖1中“物質⑦”的去向是擴散到乙和細胞外(外界、大氣),D點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繼續(xù)上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是有關生長素的某些實驗,請根據圖示實驗過程回答:

(1)由①②實驗現象可以推測出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化學物質,促進胚芽鞘生長;由②③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單側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
(2)②③對照實驗的自變量是單側光的有無,③④對照實驗的自變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控制細胞分裂次數的“時鐘”是位于染色體兩端的端粒,它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變短.癌細胞中存在延長染色體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細胞中也有.據此你認為體細胞不能無限分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發(fā)生改變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被關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格里菲思實驗中,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本質是基因重組
B.生物體有性生殖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部分片段可導致基因重組
C.生物體有性生殖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基因的重新組合屬于基因重組
D.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局部交換可導致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種鼠體毛的黃色A對灰色a為顯性、短尾B對長尾b為顯性,且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當基因型為AA或者bb時,胚胎死亡.現有兩只雙雜合的黃色短尾鼠交配,理論上F1中各表現型的比例為( 。
A.9:3:3:1B.4:2:2:1C.1:1:1:1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哪項不屬于下丘腦的功能( 。
A.分泌促激素釋放激素,調節(jié)內分泌腺的活動
B.感受滲透壓的變化并產生渴覺
C.感受血糖濃度的變化并通過神經調節(jié)內分泌腺的活動
D.能調節(jié)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編碼CFTR蛋白基因的模板鏈上缺失AAA或AAG三個堿基,導致CFTR蛋白缺少一個苯丙氨酸,引發(fā)囊性纖維病,下列不正確的是(  )
A.與苯丙氨酸對應的密碼子為AAA或AAG
B.編碼CFTR蛋白基因中發(fā)生堿基缺失屬于基因突變
C.細胞中合成CFTR蛋白需要tRNA、mRNA、rRNA參與
D.CFTR蛋白基因缺失堿基后轉錄形成的mRNA中嘧啶比例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