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豌豆為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均進行自交,因此后代均為純合子,故用于遺傳實驗的材料.
分析題意可知,F(xiàn)1植株均為高莖,但是自然狀態(tài)下自交后代出現(xiàn)矮莖,說明矮莖為隱性性狀.
解答 解:(1)分析題意可知,F(xiàn)1植株均為高莖,但是自然狀態(tài)下自交后代出現(xiàn)矮莖,說明高莖為顯性性狀.
(2)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且存在隨機性,所以若F1中變異個體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則F1不會出現(xiàn)一定的性狀分離比,因此F2中矮莖的出現(xiàn)不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
(3)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均進行自花傳粉、閉花受粉.F2中之所以出現(xiàn)矮莖(dd),這是F1中存在有Dd雜合子的緣故,而全為高莖的親本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也全為高莖,由此可以確定親本的基因型為DD、Dd,產(chǎn)生的F1中有$\frac{1}{2}$DD、$\frac{1}{2}$Dd,其中$\frac{1}{2}$Dd自交后代出現(xiàn)$\frac{1}{8}$dd的矮莖.
(4)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均進行自花傳粉、閉花受粉,因此若讓所有的F1植株自由傳粉,應(yīng)該在開花前必需要去掉花瓣.F1自由傳粉后,$\frac{1}{2}$DD、$\frac{1}{2}$Dd產(chǎn)生的配子有$\frac{3}{4}$D、$\frac{1}{4}$d,因此F2中矮莖植株(dd)占$\frac{1}{4}×\frac{1}{4}$=$\frac{1}{16}$.
故答案為:
(1)高莖
(2)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且存在隨機性,所以若F1中變異個體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則F1不會出現(xiàn)一定的性狀分離比
(3)DD、Dd
(4)去掉花瓣 $\frac{1}{16}$
點評 本題考查了基因突變的特征以及基因分離定律的應(yīng)用等知識,要求考生首先根據(jù)題干信息確定性狀的顯隱性以及親本的基因型,解題時一定要明確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均進行自交,同時能夠利用基因突變點的特點解釋相關(guān)的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核糖體在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中都有分布 | |
B. | 核糖體一定不含磷脂分子,不同細胞中核糖體的數(shù)量不同 | |
C. | 多個核糖體可以同時合成多條多肽鏈 | |
D. | 分泌到細胞外的物質(zhì)都是由附著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的核糖體合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X射線誘發(fā)的基因突變?yōu)轱@性突變 | |
B. | 植株Y連續(xù)自交若干代,純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
C. | 單倍體植株的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共含有12條染色體 | |
D. | 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抗病植株,其細胞不具有全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根粉和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不同 | |
B. | 生根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具有兩重性 | |
C. | 生銀粉和乙烯混合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 |
D. | 一定濃度的生根粉溶液可作為除草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 | |
B. | 高爾基體產(chǎn)生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 | |
C. | 萎蔫的植物細胞出現(xiàn)質(zhì)壁分離復原 | |
D. | 受精過程中精卵細胞膜糖蛋白的識別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都有雙層膜結(jié)構(gòu),也都含有遺傳物質(zhì)RNA和DNA | |
B. | 線粒體合成的ATP可以進入葉綠體供暗反應(yīng)利用 | |
C. | 葉綠體合成的葡萄糖可以進入線粒體進行氧化分解 | |
D. | 細胞核控制著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某些蛋白質(zhì)的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TP中的能量只能來源于光能 | |
B. | ATP的分子簡式可以表示為A-P~P~P,任意一高能磷酸鍵斷裂,均可形成A-P~P | |
C. | 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 | |
D. | 葉肉細胞葉綠體產(chǎn)生的ATP可用于各項生命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