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某植物的大小相似的綠色葉片分組進行如下實驗:實驗前先稱出葉片的重量(各組均相等),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小時,測其重量變化;立刻再光照1小時(光強度等條件相同),再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結(jié)果:


則在哪一溫度條件下,每小時葉片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量最多


  1. A.
    27℃
  2. B.
    28℃
  3. C.
    29℃
  4. D.
    30℃
D
暗處理后的重量變化表示的是葉片呼吸作用消耗量;光照后的重量變化表示的是葉片凈光合作用量,葉片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量表示葉片真光合作用量。解題時,需要注意實驗的數(shù)據(jù)是與已知實驗前的重量進行比較的;同時,在光照下,葉片也進行呼吸作用,故在第1組中,葉片真正光合作用量=2+2+3.5=7.5,同理第2、3、4組葉片真光合作用量分別為8、8.5、9。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043

(2008?谀M)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和實驗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Ⅰ.某同學利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溶液對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A內(nèi)應放入________。

(2)試管B內(nèi)應放入________。

(3)將此裝置的紅色液滴調(diào)整至正中處,然后放在光下連續(xù)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能提高小球藻的光合速率。

Ⅱ.利用紅外線測量儀可以靈敏地測量一個密閉小室(容積為1L)中的濃度變化。在甲、乙兩個密閉、透明玻璃小室中分別放置葉面積都是的A、B兩種植物的葉片,在充足的光照條件下測量濃度變化(假設實驗期間溫度等條件適宜且不變),結(jié)果記錄于下表:(濃度mg/L)

根據(jù)表中記錄到的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密閉小室中的濃度變化的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記錄的結(jié)果看,實驗的前5分鐘,A、B兩種植物葉片有機物的積累量之比為________,0~25min期間,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當記錄時間在35~45min期間,濃度維持在相同的水平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圖為植物葉片結(jié)構(gòu)示意圖。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推測A植物相當于下圖中的圖________(填“a”或“b”)。其進行光合作用時,在________細胞中形成淀粉。

(4)如果將大小相同、長勢相似的A種植物和B種植物一起培養(yǎng)在同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一段時間后,它們的生活狀態(tài)分別是:A種植物________________,B種植物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廣東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在兩個密閉透光的體積為1L容器的小室中,分別放置大小、生長狀況相似的A、B兩種植物。下圖曲線①、②為小室中植物A、B隨著光照強度變化所測的CO2吸收量(不考慮溫度對呼吸量的影響)。請回答: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檢測密閉小室中CO2濃度變化趨勢均是逐漸降低至維持相對穩(wěn)定,導致其變化的原因是                                                    。

(2)若測得在某光照強度為X時,實驗前小室中CO2的濃度為120 mg/L ,1 h 后放置植物A、B的小室中CO2的濃度分別為50 mg/L、30 mg/L,若X=5千勒克司時,圖中表示A植物的曲線是______ (填①或②),B植物的總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 mg/ h ; 若X=7千勒克司,則圖中的n值為____mg/h。

(3)葉片呈現(xiàn)綠色的原因是                 ;在提取植物葉片中的色素時,為了防止研磨過程中色素被破壞,可在研缽中加入少許      

(4)若將一植物分生區(qū)的細胞在32P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完成一次有絲分裂,接著在不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培養(yǎng)至第二次分裂后期,則具有放射性標記的染色體占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