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實驗中,細胞始終處于生活狀態(tài)的有 ( )
①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③恩吉爾曼用水綿觀察光合作用的場所 ④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⑤用黑藻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 ⑥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 ⑦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8.為獲得純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圖所示的方法圖中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過程①的自交代數(shù)越多,純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過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適宜花藥作培養(yǎng)材料
C.過程③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過程
D.圖中篩選過程不改變抗病基因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8.(12分)到目前為止,有許多實驗研究生長素(1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模式。下面是以玉米胚芽鞘為材料的兩個實驗:
實驗一:將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瓊脂塊上(如圖1),移去尖端后,將瓊脂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個方塊,將方塊不對稱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實驗保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12 h,每個胚芽鞘彎曲的角度以圖2所示的方法測量,并計算平均值。每次放入瓊脂塊中的胚芽鞘尖端大小相等但數(shù)量不等,這樣重復上述過程,結果如圖3所示。
實驗二:用含有不同濃度(已知)IAA的瓊脂塊代替放置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進一步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
(1)繪圖表示。如何將瓊脂塊放置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圖2的結果?
(2)實驗是否一定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為什么?
(3)解釋實驗二中IAA從0μmol·L-1到1.8μmol·L-1的結果。
(4)根據圖示實驗結果,兩種實驗條件下的最大彎曲度分別為_______、______。
(5)比較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7. 如圖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對抗體的消化作用,根據圖示實驗結果,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蛋白酶能使抗體失活
B.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
D.胃蛋白酶使抗體分解斷裂的肽鍵數(shù)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7.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最適溫度分別為25 ℃和30 ℃,下圖甲為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變化的坐標圖,乙為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與植物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關系,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強度后測得的曲線,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圖甲中A點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當植物缺鎂時,B點將向左移
B.圖甲植物處于25 ℃環(huán)境中,若溫度提高到30 ℃時,A點上移,B點左移,D點下移
C.圖乙植物鮮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強度的重要指標, 出現(xiàn)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溫度
D.圖乙C點和B點三碳化合物含量維持動態(tài)平衡,在E點后再次增大光照強度,曲線有可能為E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4. 以下有關生物遺傳與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非同源染色體某片段移接,僅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B.沒有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也可能患遺傳病
C.基因重組導致雜合子Aa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
D.花藥離體培養(yǎng)過程中,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有可能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8. 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觀察線粒體時,為固定口腔上皮細胞需要加熱制作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驗證酶的專一性
C.用紙層析法分離綠葉中的色素,藍綠色色帶最寬,可判斷葉綠素a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D.可用雙縮脲試劑檢測某種酶是否是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7.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被標記的某動物的睪丸細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別標記為紅、黃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別標記為藍、綠色。①③細胞都處于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時期。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
A.①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
B.③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
C.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
D.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異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