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4.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然后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進入細菌體內的是( 。
A.35SB.32PC.35S和32PD.35S或32P

分析 1、噬菌體的結構:蛋白質(C、H、O、N、S)+DNA(C、H、O、N、P).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解答 解: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中,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然后用標記的噬菌體做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進入細菌體內的成分只有32P.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結構及化學組成,掌握噬菌體的繁殖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再根據題干要求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已知小麥抗銹病是由顯性遺傳因子控制的.讓一株雜合的小麥自交得F1,淘汰其中不抗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從理論上計算,F2中不抗病的植株占總數的( 。
A.$\frac{1}{6}$B.$\frac{1}{8}$C.$\frac{1}{16}$D.$\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回答下列有關細胞分裂與分化的問題.
圖1為某動物細胞中部分亞顯微結構圖、圖2為某細胞分裂圖象,圖3表示一個細胞分裂周期中染色體數與核DNA數的比值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⑥]核仁和核糖體的形成有關,⑦可以允許大分子物質如RNA(或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或DNA聚合酶;或解旋酶均可)等通過該結構.(舉一例即可)
(2)細胞色素C是生物進化上的一個生物化學證據,該物質主要存在于圖1的[②]線粒體中.科學家利用含3H標記尿苷(3H-UdR)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該細胞,并在其中加入某促進細胞分裂的藥物,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和測量到AC.(多選)
A.G1期變短,該期有大量3H-UdR進入細胞核
B.S期變長,該期有DNA復制和核糖體的增生
C.G2期變短,該期細胞中有紡錘絲蛋白
D.M期相對較短,該期細胞的核膜始終完整
(3)圖2中所代表的細胞分裂方式中DNA復制一次,中心體復制二次,而此細胞屬于圖3中的BC段.
(4)用32P標記某二倍體生物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后期,一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是20.
(5)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可形成紅細胞、血小板、堿性粒細胞、單核粒細胞等,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BC.(多選)
A.造血干細胞僅通過有絲分裂形成三種血細胞
B.血小板、粒細胞的基因選擇性表達產物完全不同
C.從分化潛能上分,造血干細胞屬于多能干細胞,具有全能性
D.造血干細胞有細胞周期,而成熟紅細胞不具有細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番茄為自花傳粉植物,在20世紀初,科學家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將番茄的原生質體和馬鈴薯的原生質體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如圖),但目前還沒有實現這美妙的設想--地上結番茄果實、地下結馬鈴薯塊莖的植物.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②過程的發(fā)生,必須進行人工誘導.人工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物理方法是:利用離心、振動、電激等(至少寫出兩種)促使原生質體融合;化學方法是:用聚乙二醇等試劑作為誘導劑誘導融合.
(2)在利用雜種細胞培育成為雜種植株的過程中,運用的技術手段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其中過程④相當于脫分化,過程⑤的細胞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
(3)若利用此技術生產人工“種子”,需要將組織培養(yǎng)獲得的胚狀體外面用一層有機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內放入一些營養(yǎng)物質,這層膜和這些營養(yǎng)物質分別具有種皮和胚乳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基因工程技術也稱DNA重組技術,其實施必須具備的4個必要條件是(  )
A.工具酶、目的基因、載體、受體細胞
B.重組DNA、RNA聚合酶、限制酶、連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質粒、受體細胞
D.目的基因、限制酶、載體、受體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為了調查某河流的水質狀況,某研究小組測定了該河流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并進行了細菌分離等工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在涂布接種前,隨機取若干滅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檢測培養(yǎng)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然后,將1mL水樣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39、38和37.據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為3.8×107
(2)該小組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通過灼燒方法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體逐步稀釋以便獲得單個菌落.
(3)示意圖A和B中,B表示的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培養(yǎng)后得到的結果.
(4)該小組將得到的菌株接種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混勻,一部分進行靜置培養(yǎng),另一部分進行振蕩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振蕩培養(yǎng)的細菌比靜置培養(yǎng)的細菌生長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蕩培養(yǎng)能提高培養(yǎng)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時可使菌體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中模式圖表示幾種細胞器,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器A、C、E、F能產生水B.細胞器B、F不含磷脂
C.植物的細胞都含有ED.A與植物細胞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從細胞至生態(tài)系統的各級水平上都存在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以及輸出,下列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的體積越小,相對表面積就越大,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高
B.細胞間可以通過某些化學物質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相互識別實現信息傳遞
C.在化能合成過程中無機物氧化釋放的能量中一部分轉移到有機物中儲存
D.農田生態(tài)系統中,每年輸入的能量總和等于輸出的能量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約翰•伯特蘭•戈登和山中伸彌因在“體細胞重編程技術”領域做出革命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請回答下列問題:
(1)1962年約翰•伯特蘭•戈登通過實驗把蝌蚪腸上皮細胞的細胞核移植進入去核的卵細胞中,成功培育出“克隆青蛙”.因動物細胞的全能性會隨著動物細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漸降低,但此實驗說明已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發(fā)育全能性.更多的實驗證明,到目前還不能用類似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克隆植物的方法)獲得克隆動物.
(2)所謂“體細胞重編程技術”是將體細胞重新誘導回早期干細胞狀態(tài),即獲得誘導性多能干(iPS)細胞.山中伸彌把4個關鍵基因轉讓小鼠的成纖維細胞,并整合到染色體的DNA上,使其轉變成iPS細胞;為確定基因是否進入成纖維細胞可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
(3)在研究中可通過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獲取大量iPS細胞,該過程一般需先加入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一段時間,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分瓶繼續(xù)培養(yǎng);另外,iPS細胞還需置于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的目的是維持培養(yǎng)液pH值(相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