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請分析表,回答有關實驗的問題.
A.蘋果,斐林試劑,還原糖檢測和鑒定
B.浸泡的花生種子,蘇丹Ⅳ染液,50%酒精溶液,細胞中著色的小顆粒
C.雞蛋,試劑,蛋白質檢測和鑒定
D.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蒸餾水,細胞吸水漲破
E.口腔上皮細胞,甲基綠,吡羅紅,觀察顏色分布
(1)A組實驗中,應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2)B組實驗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若在低倍鏡下發(fā)現(xiàn)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可能存在于目鏡 上; 若異物在裝片上,當向左下方移動裝片時,視野中異物會向右上方移動.
(3)C組實驗中,所用試劑的使用方法是先加A液,再加B液.
(4)D組的實驗材料若用來提取細胞膜,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好處是沒有細胞器膜和核膜,容易得到較純的細胞膜.
(5)E組實驗還要使用鹽酸,其中鹽酸作用是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有利于染色.

分析 1、斐林試劑是由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 g/mL硫酸銅溶液)組成,用于鑒定還原糖,使用時要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需水浴加熱;雙縮脲試劑由A液(質量濃度為0.1 g/mL氫氧化鈉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 g/mL硫酸銅溶液)組成,用于鑒定蛋白質,使用時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用質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將染色體上的DNA和蛋白質分離,便于染色劑與DNA結合.
3、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器膜和核膜.

解答 解:(1)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會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2)脂肪檢測實驗中,酒精用于洗去浮色;若在低倍鏡下發(fā)現(xiàn)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說明異物不在裝片上,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說明異物不在物鏡上,因此該異物可能存在于目鏡上;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因此當向左下方移動裝片時,視野中異物會向右上方移動.
(3)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應該先加A液,再加B液.
(4)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器膜和核膜,即沒有內膜系統(tǒng)的干擾,因此是該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容易得到較純的細胞膜.
(5)E組實驗還要使用鹽酸,其中鹽酸作用是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有利于染色.
故答案為:
(1)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2)洗去浮色      目鏡      右上方
(3)先加A液,再加B液
(4)沒有細胞器膜和核膜,容易得到較純的細胞膜
(5)細胞膜的通透性

點評 本題考查檢測還原糖的實驗、檢測蛋白質的實驗、細胞膜的制備方法,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以下判斷細胞死活的方法及解釋正確的是( 。
A.用較高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處理洋蔥外表皮細胞,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未能觀察到質壁分離現(xiàn)象,說明是死細胞
B.用健那綠處理人體蛔蟲的體細胞,顯微鏡下沒有發(fā)現(xiàn)被染成藍綠色的線粒體,說明是死細胞
C.通過顯微鏡觀察到黑藻的葉綠體在細胞質中運動,并隨著照射光線的強弱而改變受光面,說明是活細胞
D.因為活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用甲基綠吡羅紅未能將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核染成紅色說明是活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為了探究生長素和乙烯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這兩種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學家用一系列濃度梯度的生長素處理某種植物的莖,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后來還發(fā)現(xiàn),生長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長素誘導植物產生乙烯的結果.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圖可知生長素和乙烯的關系是生長素含量增加可促進乙烯合成,當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時,又會抑制生長素的合成
當該植物莖中生長素濃度達到M時,植物開始合成乙烯.
(2)據(jù)圖中結果可知,測定時間在T1之后,植物莖的生長速度可能不與生長素濃度成正比.
(3)在生產實踐中,為了促進黃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濃度的乙烯處理,達到增產的目的. 
(4)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廣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通過促進細胞伸長促進植物生長.若要證明生長素的促進機理,可以取彎曲的部位縱切(橫切、縱切)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測量兩側細胞的平均長度,作出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表示某種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分裂圖象,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A細胞表示有絲分裂,該細胞中有8個DNA分子.
(2)B細胞表示減數(shù)分裂,判斷的依據(jù)是同源染色體分離.
(3)該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4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種之一,生態(tài)學家發(fā)現(xiàn)田野菟絲子能夠有效防除薇甘菊,實地調查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根據(jù)相關信息分析回答:
樣地編號植物種類數(shù)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薇甘菊覆蓋度(%)
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
122250.880.977265
216210.710.869275
320260.850.987562
注:引入前指樣地引入田野菟絲子前,引入后指樣地引入田野菟絲子2年后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數(shù)值越大,物種多樣性越高
(1)從細胞代謝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蓋到其它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導致其它植物死亡.從長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種群數(shù)量變化符合S型增長模型.
(2)獲得表中數(shù)據(jù)所用的調查方法為樣方法.請用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薇甘菊對所處群落物種多樣性的影響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薇甘菊覆蓋度越高,植物種類數(shù)和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越低,說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種多樣性.
(3)田野菟絲子不含葉綠體,能吸收薇甘菊的營養(yǎng)從而抑制其生長.田野菟絲子與薇甘菊的關系被稱為寄生.在清除了薇甘菊后,當?shù)厝郝涞奈锓N種類和個體數(shù)量會發(fā)生改變,這個過程被稱為群落演替.
(4)將薇甘菊加以利用,變害為寶,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種物質,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長,這被稱為“他感作用”,可據(jù)此開發(fā)新型除草劑.“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化學信息.也可以將薇甘菊開發(fā)為飼料.用10kg薇甘菊飼喂山羊,山羊增重還不到500g,請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山羊未必攝入全部10Kg薇甘菊,山羊攝入的薇甘菊不能全被同化;同化的能量滿足了山羊的生命活動所需之余才以有機物形式儲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使用顯微鏡應用左眼看目鏡,右眼同時睜開.∨(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科學家研究、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曲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發(fā)現(xiàn)細胞并創(chuàng)立了細胞學說
B.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C.英國科學家虎克指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D.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tǒng)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關于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物體內的生化反應必須在水環(huán)境中進行
B.核糖體、線粒體中進行的化學反應有水生成
C.水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D.由m個氨基酸構成2個環(huán)狀多肽,水解需要(m-2)個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各組物質可以肯定不是生物體的內環(huán)境成分的是( 。
A.H+、乳酸、Ca2+B.呼吸氧化酶、酪氨酸酶、ATP合成酶
C.CO2、K+、尿素D.抗體、血漿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