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的二倍體(2n=20)植物,玉米籽粒的顏色與細胞中的色素有關,當細胞中含有甲物質時呈紫色,含有乙物質時呈紅色,無甲和乙時呈白色.與這些色素合成有關的部分酶和基因情況如下表所示(注: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完全顯性,并且在形成配子過程中不發(fā)生交叉互換),請回答問題:
 色素
 酶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應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體 9號 10號 10號

(1)現(xiàn)有純合紅色玉米粒,請在圖1紙中畫出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可能的位置關系.(注:方框內只要畫出與上述基因相關的染色體,用豎線表示染色體,黑點表示基因的位點,并標上相應的基因).
(2)若紅色的籽粒長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結籽粒的性狀分離比為紫:紅:白=0:3:1,則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dd或AABbdd.
(3)若某一基因型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結籽粒的性狀及分離比為紫色:紅色:白色=6:3:7或紫色:白色=9:7.
(4)在玉米DNA中有PEPC基因(圖2為該基因結構示意圖,由能夠編碼氨基酸序列--外顯子(J、L、N區(qū)段)和不編碼氨基酸序列--內含子(K、M區(qū)段)間隔而構成),其編碼的PEPC酶能增加氣孔導度,從而增強光合速率.
①若該基因一條單鏈中$\frac{(G+T)}{(A+C)}$=$\frac{2}{3}$,則其互補鏈中$\frac{(G+T)}{(A+C)}$=$\frac{3}{2}$.
②若PEPC基因的一個堿基對被替換,使PEPC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變成纈氨酸,則該基因突變發(fā)生的區(qū)段是L(填字母).

分析 根據(jù)題干可知,酶1、2、3分別受A、B、D基因控制,基因型為AB_D_為紫色,AB_dd為紅色,Abb__或aa____為白色;在DNA分子中,一條鏈中$\frac{(G+T)}{(A+C)}$的比值與互補鏈中該比例互為倒數(shù);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編碼區(qū)和非編碼區(qū),其中編碼區(qū)決定蛋白質的合成;在編碼區(qū)中有外顯子和內含子序列,只有外顯子序列轉錄的mRNA才能作為翻譯的模板鏈,根據(jù)分析回答.

解答 解:(1)根據(jù)表格可知,B基因和d基因都位于10號染色體中,根據(jù)分析可知,純合的紅色玉米;蛐蜑锳ABBdd,A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中,B和d基因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中.
(2)紅色個體的基因型為AB_dd,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紫:紅:白=0:3:1,紅色:白=3:1,說明只有一對基因是雜合子,其余基因是純合子,根據(jù)白色的基因型Abb__或aa____可知,紅色個體中A基因是純合,B基因是雜合,或者A基因雜合,B基因純合,即該紅色的籽粒的基因型為AaBBdd或AABbdd.
(3)AaBbDd的玉米植株,由于基因B和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中,因此需要把B和D基因放在一起考慮.Aa自交后代出現(xiàn)A_:aa=3:1;若B和D在同一條染色體中,b和d在另一條染色體中,則BbDd自交后代出現(xiàn):B_D_:bbdd=3:1;若B和d在同一條染色體中,b和D在另一條染色體中時,則BbDd自交后代出現(xiàn)1BBdd:2BbDd:1bbDD.當B和D在同一條染色體中,b和d在另一條染色體中時,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紫色(A_B_D_)的概率為$\frac{3}{4}×\frac{3}{4}=\frac{9}{16}$,基因型為A_bbdd和aaB_D_、aabbdd都是白色,概率為$\frac{7}{16}$,因此紫色:白色等于9:7;當B和d在同一條染色體中,b和D在另一條染色體中時,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出現(xiàn)紫色(A_B_D_)的概率為$\frac{3}{4}×\frac{2}{4}=\frac{6}{16}$,出現(xiàn)紅色(A_BBdd)的概率為$\frac{3}{4}×\frac{1}{4}=\frac{3}{16}$,出現(xiàn)白色(A_bbDD和aa____)的概率為:$\frac{3}{4}×\frac{1}{4}+\frac{1}{4}=\frac{7}{16}$,因此后代出現(xiàn)紫色:紅色:白色=6:3:7.
(4)①在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A=互補鏈中的T,同理一條鏈中的T、G、C分別與互補鏈中的A、C、G相等,即一條鏈中的$\frac{(G+T)}{(A+C)}$與互補鏈中該比例互為倒數(shù),即為$\frac{3}{2}$.
②真核生物的編碼區(qū)控制蛋白質合成,在編碼區(qū)中有外顯子(J、L、N)和內含子(K、M),內含子轉錄的序列再加工時切除,同時氨基酸個數(shù):模板鏈中堿基數(shù)=1:3,第50為氨基酸對應模板鏈中第147-150個堿基,因此位于L段.
故答案為:
(1)
(2)AaBBdd或AABbdd  
(3)紫色:紅色:白色=6:3:7  紫色:白色=9:7   
(4)①$\frac{3}{2}$   ②L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DNA分子結構和基因表達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很綜合,難度較大;同時在計算時,注意不能思維定勢,注意題中B和D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中,否則第(3)問就不能回答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果蠅是遺傳學實驗的好材料,某生物興趣小組用果蠅做了下列實驗:
(1)該小組做染色體組型實驗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染色體組成為XYY的雄果蠅,你認為這種雄果蠅形成的原因是精子異常,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YY沒有分開.
(2)在實驗中,該小組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棒眼雄果蠅,于是他們用野生型圓眼雌果蠅(純合子)與該棒眼雄果蠅雜交,再將F1的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得到F2,F(xiàn)1、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圖1所示.設圓眼、棒眼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由B、b表示,根據(jù)圖中信息,顯性性狀是圓眼,推測這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原因是F2中棒眼果蠅全部是雄性,性狀與性別相關聯(lián).

(3)同學們繼續(xù)進行探究,準備對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進行初步定位(即探宄該基因在如圖2所示X染色體的特有區(qū)段I還是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II),于是設計了下列實驗:
實驗步驟:
①讓F2中棒眼雄果蠅與F1中雌果蠅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蠅;
②讓步驟①得到的個體與野生型圓眼(填“棒眼”或“野生型圓眼”)雄果蠅交配,觀察子代中有沒有棒眼個體出現(xiàn).
③預期結果與結論:
若只有雄果蠅中出現(xiàn)棒眼個體,則控制圓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的特有區(qū)段Ⅰ;
若子代中沒有棒眼果蠅出現(xiàn),則控制圓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圖1是過氧化氫酶活性受pH影響的曲線.圖2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H2O2分解產生的O2量(m)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若該酶促反應過程中改變某一初始條件,在作以下改變時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
A.pH=a時,e點不變,d點右移B.pH=c時,e點為0
C.溫度降低時,e點不移動,d點右移D.H2O2量增加時,e點上移,d點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以馬蛔蟲(二倍體)作為實驗材料研究細胞的增殖,如圖是用顯微鏡所觀察到的某器官切片圖象,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該切片為卵巢(器官)的切片.
(2)圖中細胞3時期核DNA、染色體、染色單體數(shù)目比例為2:1:2.
(3)圖中細胞1表示的時期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含有2個四分體.
(4)該生物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時期).
(5)從染色體組成分析,該生物可以產生4種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的基因模型為控制某種酶的基因內部和周圍的DNA片段情況.距離以千堿基對(kb)表示,但未按比例畫出,基因長度共8kb,人為劃分a-g共7個區(qū)間,轉錄直接生成的mRNA中d區(qū)間所對應的區(qū)域會被加工切除,成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該酶是由299個氨基酸組成的
B.起始密碼子對應位點是RNA聚合酶結合的位點
C.終止密碼子是最后一個氨基酸結合到核糖體的位點
D.mRNA上某一特定位點需要的氨基酸可以由幾種特定的tRNA將它轉運到核糖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生物知識的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
A.自然條件下,基因重組通常發(fā)生在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
B.非同源染色體某片段移接,僅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C.同卵雙生兄弟間的性狀差異是基因重組導致的
D.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fā)生改變,則生物的性狀一定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分配的規(guī)律是( 。
A.同源染色體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B.非同源染色體分離,同時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C.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同時非姐妹染色單體自由組合
D.非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同時姐妹染色單體自由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宜春中學高二下第六次周考(重點班)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過敏反應與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異常有關,地塞米松是用來治療過敏反應的一種免疫抑制劑。尋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劑已成為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

研究人員以某過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過敏反應的小鼠模型。將這批小鼠分成五組,再用該過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誘發(fā)其過敏反應。誘發(fā)前的0.5h和誘發(fā)后6h,在B、C、D、E組小鼠外耳分別涂濃度為0、3%、6%、9%的青蒿素乳膏,F(xiàn)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時另設健康小鼠為對照組。誘發(fā)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稱重,計算胸腺指數(shù),結果如圖:

(1)胸腺是 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其重量變化能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狀態(tài)。與A組相比,B組小鼠的胸腺指數(shù) ,原因是 。

(2) C、D、E組結果與 組比較,說明青蒿素具有 作用。當青蒿素的濃度達到 時作用效果超過了地塞米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對人體內環(huán)境理化特性及調節(jié)途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血漿中血漿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漿滲透壓越小
B.人體細胞外液中的陽離子主要是K+
C.血漿中乳酸過多時,會與HCO3-反應
D.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會引起血漿滲透壓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