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甲圖為某哺乳動物體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圖,乙、丙、丁圖為該動物甲細胞分裂過程中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染色體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細胞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8個核DNA分子
B.乙細胞處在有絲分裂的后期,細胞內含有4個染色體組
C.甲細胞一定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乙細胞和丙細胞分裂時都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
D.丁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的基因組成是aB和AB,而且形成的子細胞處于高度分化的狀態(tài)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圖為某哺乳動物體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圖;乙圖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丙圖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圖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A、看圖可知:甲細胞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8個核DNA分子,A正確;
B、乙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加倍,所以含有4個染色體組,B正確;
C、由于甲細胞中有一條染色體上是aa基因,在其同源染色體上是Aa基因,所以A基因變成a基因不是交叉互換造成的,而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乙細胞進行的有絲分裂,不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丙細胞分裂時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C錯誤;
D、根據(jù)甲圖中的基因組成可知,丁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的基因組成是AB和aB,形成的子細胞卵細胞或極體是高度分化的細胞.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細胞分裂圖象的識別,要求學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特點,能正確區(qū)分兩者,準確辨別圖示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細胞分裂圖象辨別的重要依據(jù)是同源染色體,要求學生能正確識別同源染色體,判斷同源染色體的有無,若有同源染色體,還需判斷同源染色體有無特殊行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在已有少量目的基因的情況下,獲取大量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
A.聚合酶鏈式反應B.基因組文庫法C.cDNA文庫法D.化學合成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桫欏是現(xiàn)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及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瀕危植物.研究人員對桫欏種群生態(tài)學特性進行了調查研究.回答下列問題:
(1)為調查桫欏種群和所處群落的特征,可采用樣(方法)方法進行調查.在小溪流兩側各取一條調查帶,用等距取樣法調查取樣.
(2)桫欏在涪陵磨盤溝自然保護區(qū)內呈斑塊狀分布.桫欏的這種水平結構差異是由生活環(huán)境和桫欏的生長發(fā)育不同造成的.
(3)科研人員調查了福建瓜溪三種群中桫欏的樹齡大小,繪制成如圖:

注:I:幼苗階段;II:幼株植物;III小型植株;IV中型植株;V中大型植株; VI大型植株
①研究種群的年齡組成可以預測在一段時間內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但需結合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具體分析.由圖可以看出,桫欏種群甲、乙、丙的年齡組成分別屬于增長型、衰退型、增長型.
②從圖中可以看出桫欏種群死亡高峰出現(xiàn)在幼苗階段→幼株植物過程中,長此下去,桫欏種群的年齡結構將變成衰退型.
③桫欏幼苗呈集群分布,隨幼苗生長,幼苗間的種內斗爭及幼苗與地被植物間的競爭都將會加劇,從而造成總群數(shù)量變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有關平板劃線操作不正確的是( 。
A.將接種環(huán)直接在酒精燈火焰的充分燃燒層灼燒,可迅速徹底滅菌
B.在挑取菌種前和接種完畢后均要將試管口通過火焰
C.除最后一次劃線后以外,每次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huán)進行滅菌
D.最后將平板倒置,放入恒溫箱中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自然保護區(qū)地震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植被毀損達到30%以上.圖1為該地區(qū)人為干預下恢復過程的能量流動圖(圖中單位為KJ/(m2•a)),圖2表示恢復過程中某種群的種群密度對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請回答:

(1)決定自然保護區(qū)內某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圖2中,在E點時,表示該種群已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K值).
(2)如圖1所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固定的光能為110 KJ/(m2•a),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2.7%(保留一位小數(shù)),“有機物輸入”流入第三營養(yǎng)級的能量為5 KJ/(m2•a)(注:圖中“有機物輸入”流入“植食性動物”的能量為2,“肉食性動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為0.05).
(3)調查自然保護區(qū)內的某種植物的種群密度用樣方法,其取樣的關鍵是要隨機取樣.自然保護區(qū)內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這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自然保護區(qū)的植物可供鳥類棲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土壤動物生活環(huán)境,這些動物間體現(xiàn)了群落空間結構的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完成一個膝跳反射活動時,反射所進行的結構基礎是( 。
A.反射弧B.突觸C.神經(jīng)纖維D.效應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HER基因編碼的HER是細胞膜上的一種受體蛋白.當外界因子導致HER基因過量表達會持續(xù)激活細胞內的信號傳導,啟動DNA復制,導致細胞異常增殖而形成癌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輻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HER基因過量表達的外界因子
B.癌細胞的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降低
C.癌細胞因DNA復制方式不同而不受機體控制,連續(xù)分裂
D.誘導癌細胞的凋亡或正常分化成為癌癥治療的一種策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的生理效應.它們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很廣泛.
(1)2,4-D 是一種最早應用的選擇性除草劑,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常用它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單子葉農作物與雙子葉雜草對2,4-D濃度的反應如圖1曲線所示.

①圖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特點具有兩重性.
②圖中X點(甲、乙的交點)對應的濃度對于雙子葉雜草的作用效果是促進,2.4-D作為除草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D(或F)點所對應的濃度.
(2)2.4-D還能促進插條生根.為了探索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某生物興趣小組先做了一組梯度比較大的預實驗,實驗的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縱坐標的含義是生根條數(shù)(或根的長度);推測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在2--6之間;為進一步探究最適濃度,需要設置5組實驗(相對濃度梯度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組成生物體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與相應組成元素的關系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小分子A、B、C、D、E的化學元素中相同的是 。

(2)寫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稱:⑦ ;⑨ 。

(3)導致F1—Fn差異的原因是 。寫出下列物質的具體名稱:F2為 ;F4為 。

(4)小分子C和D的堿基差別是前者含 ,后者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