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生理過程伴隨著形狀改變,其中不一定需要ATP供能的是

A.在胰島素分泌過程中細胞膜的形狀發(fā)生改變

B.在籃球比賽等運動過程中骨骼肌發(fā)生收縮

C.載體蛋白協(xié)助運輸葡萄糖過程中形狀發(fā)生改變

D.植物細胞在KN03溶液中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后自動復原

【答案】C

【解析】

ATP是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ATP水解形成ADP和Pi,同時釋放高能磷酸鍵中的能量,釋放的能量用于主動運輸、神經(jīng)傳導和生物電、機械能、細胞的各種耗能化學反應等。

A、胰島素分泌到細胞外的過程屬于胞吐,需要ATP供能,A錯誤;

B、在籃球比賽等運動過程中,骨骼肌的收縮需要消耗ATP,B錯誤;

C、載體蛋白運輸葡萄糖時可能不需要ATP,如葡萄糖通過協(xié)助擴散進入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也可能需要ATP,如葡萄糖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小腸上皮細胞,C正確;

D、植物細胞在KNO3溶液中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后,會通過主動運輸(需要ATP供能)吸收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細胞液濃度增大后,會吸水而自動復原,D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關于基因、蛋白質(zhì)和性狀三者間關系的敘述,其中正確的是

A.基因與性狀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B.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所有性狀

C.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生物體的性狀完全由基因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下表,可推測

溶液

雙縮脲試劑

碘液

班氏試劑

++

甲、乙混合

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還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4個精子出現(xiàn)了以下情況,下列對相應情況的分析,正確的是

精子的種類及比例

對相應情況的分析

A

ABab22

兩對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B

ABAbaBab1111

兩對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C

AaBb22

一定發(fā)生了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

D

ABaBab112

一定有一個A基因突變成了a基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回答下列有關高中生物學實驗的相關問題。

1)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常用的提取液是__________。研磨中為保護色素不被破壞,需要添加__________;為使研磨更加充分,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擴散速度最慢。胡蘿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色的光。

2)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專一性時,用__________(碘液或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3)植物細胞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外因是細胞外的溶液濃度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細胞液的濃度,內(nèi)因是細胞壁的伸縮性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原生質(zhì)層。

4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的試驗中加入鹽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觀察細胞中RNADNA分布的實驗中加入鹽酸的作用,一方面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細胞正處于分裂后期,全部染色體上共有10DNA分子。如果不考慮基因突變、交叉互換和染色體變異,那么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該細胞中含兩個染色體組,且移向細胞兩極的核基因相同

B. 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形成體積不相等的兩個子細胞

C. 該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510

D. 此時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二倍體水稻的粳性與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藍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紅褐色。高莖粳稻與矮莖糯稻雜交,F1均為高莖粳稻。若用F1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方法錯誤的是(  )

A. F1的花粉粒用碘液處理,統(tǒng)計藍紫色與紅褐色花粉粒的比例

B. F1與矮莖糯稻雜交,統(tǒng)計后代高莖與矮莖植株的比例

C. F1自交,統(tǒng)計自交后代中高莖與矮莖植株的比例

D. F1自交,統(tǒng)計自交后代中藍紫色植株與紅褐色植株的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百多年前,人們就開始了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歷程。對此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最初認為遺傳物質(zhì)是蛋白質(zhì),是因為推測氨基酸的多種排列順序可能蘊含遺傳信息

B. 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的轉(zhuǎn)化實驗得出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結(jié)論

C.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之所以更有說服力,是因為其蛋白質(zhì)與DNA能分開研究

D. 沃森和克里克運用建構(gòu)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確認了DNA的分子結(jié)構(gò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某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32P標記的磷酸分子,短時間內(nèi)分離出細胞的ATP,發(fā)現(xiàn)其含量變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帶上放射性標記,該現(xiàn)象能夠說明

①ATP中遠離AP容易脫離 32P標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細胞內(nèi)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該過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