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一)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復制;BC段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圖(二)中: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圖(三)中:a表示染色體,b表示染色單體,c表示DNA.
圖(四)中,曲線A表示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極之間的平均距離,則10時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極之間的平均距離逐漸縮小,表明此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均勻地移向兩極,染色體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因此曲線B表示分裂后期染色體之間的距離.
解答 解:(1)根據(jù)分析可知,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復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2)乙和丙細胞中,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對應于圖(一)中的BC段;甲細胞中每條染色體只含一個DNA分子,對應于圖(一)中的DE段.
(3)圖(二)中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該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8個DNA分子,因此染色體數(shù)與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2.圖乙細胞的細胞質不均等分裂,稱為初級卵母細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4)在圖(三)中代表染色體的是a,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即由Ⅱ到Ⅲ的過程中.由Ⅲ到Ⅳ,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染色體,染色體暫時加倍后并又平均分到兩個子細胞中,所以a的數(shù)目不變.
(5)①第45分鐘時,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極之間的平均距離開始逐漸縮小,說明此時細胞分裂進入后期.
②從圖中看出曲線A表示從45min開始距離逐漸減小,即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相應極之間的平均距離開始減小,說明45min時為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而曲線B則表示的距離逐漸增大,有絲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著絲粒分裂,已復制的兩條染色單體分開與同側紡錘絲相連,被拉向兩極.很明顯,染色單體(包括著絲點)與同側極的距離逐漸減小,而姐妹染色單體(含著絲點)的距離則逐漸增大.故選:BC.
故答案為:
(1)DNA復制 著絲點分裂
(2)乙、丙 甲
(3)8 1:2 減數(shù)第一次 后 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4)aⅡⅢ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染色體,并平均分到兩個子細胞中
(5)45 BC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細胞分裂圖和柱形圖,考查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的時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曲線圖中各區(qū)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知識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保定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黃花燕麥幼苗中生長素相對含量的分布,根據(jù)所學知識和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主要在生長活躍的部位合成
B.b點所對應的幼苗部位的細胞體積比a點所對應的幼苗部位的細胞體積大
C.a(chǎn)點生長素濃度相對較高,是由b、c點對應的細胞合成的生長素運輸?shù)絘點所致
D.若將a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d點對應的細胞,可能會抑制d點細胞的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現(xiàn)代生物技術和人工選擇的綜合利用,使生物性狀更符合人類需求 | |
B. | 體細胞雜交技術克服了遠緣雜交的不親和性,可培育新品種 | |
C. | 轉基因技術導致基因重組,可產(chǎn)生定向的變異 | |
D. | 人工誘變沒有改變突變的本質,但可使生物發(fā)生定向變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于無籽西瓜培育時卵細胞未受精 | |
B. | 由于無籽西瓜是多倍體,有機物含量高 | |
C. | 由于無籽西瓜是二倍體 | |
D. | 由于無籽西瓜有機物儲存在西瓜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的手臂、海豚的鰭肢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樣類型的骨骼組成,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 | |
B. | 動物、植物、真菌都是由細胞組成,這些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 |
C. | 生物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質 | |
D. | 不同生物的DNA、RNA的結構單體都是相同的,連接方式也是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醋酸鉛溶液 濃度/g•L-1 | 腦組織鉛含量 /g•gprot-1 | AchE 活性 /U•mgprot-1 | 到達原平臺 水域時間/s |
① | 0 | 0.18 | 1.56 | 22.7 |
② | 0.05 | 0.29 | 1.37 | 23.1 |
③ | 1 | 0.57 | 1.08 | 26.9 |
④ | 2 | 1.05 | 0.76 | 36.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廣東汕頭金山中學高二下第21周周練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濕地公園建設的核心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科研人員對某一受到污染的濕地公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調査,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員做了相關研究,下表表示對幾種生物研究的相關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表分析,治理水華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調查發(fā)現(xiàn)該濕地公園主要河道沿途有許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則輸入該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有_______,進一步調査發(fā)現(xiàn),在輕度污染的條件下,公園中的物種豐富度有所増加,在此過程中,公園中群落演替的類型是__________。
(3)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線蟲以藻類為食,鯽魚以藻類和線蟲為食,若去掉線蟲,鯽魚的總能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 生態(tài)學家提醒:決不能因為該濕地公園具有污水處理能力而向公園大肆排放污水,否則必將破壞該濕地公園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