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PD⊥平面ABCD,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AB∥CD,∠ADC=90°,PD=CD=2AD=2AB=2,EC=2PE.
(Ⅰ)求證:PA∥平面BDE;
(Ⅱ)求證:平面BDP⊥平面PBC;
(Ⅲ)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

【答案】分析:(1)要證明線面平行,關(guān)鍵是在平面內(nèi)找到一條可能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直線,觀察到平面BDE中三條已知直線與AE都不平行,故我們要考慮在平面BDE中做一條與PA可能平行直線輔助線,然后再進行證明.
(2)要證明平面BDP⊥平面PBC,我們關(guān)鍵是在一個平面內(nèi)找到一條與另一個平面垂直的直線,觀察圖形,在平面PBC中,BC可能與平面BDP垂直,故可以其為切入點進行證明.
(3)要求二面角的余弦,要先構(gòu)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這個平面角的余弦值,進而給出二面角的余弦值.
我們也可以構(gòu)造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各點的坐標,進行求出相應直線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進行求解.
解答:解法一:
證明:建立如圖所示的坐標系,
(Ⅰ)A(1,0,0),B(1,1,0),C(0,2,0),D(0,0,0),P(0,0,2)
,,
設(shè)
可得
因為PA?平面BDE,
所以PA∥平面BDE
(Ⅱ)因為
所以BC⊥BD
因為PD⊥平面ABCD,所以BC⊥PD
所以BC⊥平面PBD,
所以平面BDP⊥平面PBC.
(Ⅲ)因為AD⊥DC,AD⊥PD
所以是平面PDC的法向量,,設(shè)平面PBC的法向量為,
得:,
設(shè)二面角B-PC-D為θ,則cosθ=
所以二面角B-PC-D余弦值為

解法二:
(Ⅰ)連接AC交BD于G,連接EG,
∵AB∥CD
,由已知,
,
∴PA∥EG,
∵EG?平面DEG,PA∉平面DEG
∴PA∥平面DEG.

(Ⅱ)由已知可得,,取CD的中點O,連接BO,ABOD為正方形,
,所以BD2+BC2=CD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BC⊥BD,
因為BC⊥PD,所以BC⊥平面BDP,所以平面BDP⊥平面PBC
(Ⅲ)BO⊥CD,BO⊥PD,所以BO⊥平面PDC,BO⊥PC
在平面PDC內(nèi)作OM⊥PC交PC于點M,
所以PC⊥平面BOM
連接BM,BM⊥PC,∠BMO是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
在Rt△BMO中,OB=1,,
所以二面角B-PC-D余弦值為
點評:判斷或證明線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①利用線面平行的定義(無公共點);②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α∥β,a?α⇒a∥β);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α∥β,a?α,a?,a∥α⇒?a∥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PD⊥平面ABCD,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AB∥CD,∠ADC=90°,PD=CD=2AD=2AB=2,EC=2PE.
(Ⅰ)求證:PA∥平面BDE;
(Ⅱ)求證:平面BDP⊥平面PBC;
(Ⅲ)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PD⊥平面ABC,AC=BC,D,M分別為AB,PA的中點.求證:
(1)PB∥面CDM; 
(2)AB⊥P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PA⊥平面ABCD,ABCD是矩形,PA=AB=1,PD與平面ABCD所成角是30°,點F中PB的中點,點E在邊BC上移動.
(1)證明:PE⊥AF;
(2)當點E是BC的中點時,求多面體PADEF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高考數(shù)學一模試卷(理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PD⊥平面ABCD,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AB∥CD,∠ADC=90°,PD=CD=2AD=2AB=2,EC=2PE.
(Ⅰ)求證:PA∥平面BDE;
(Ⅱ)求證:平面BDP⊥平面PBC;
(Ⅲ)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