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橢圓=1(a>b>0)的一個頂點的坐標(biāo)為A(0,-1),且右焦點F到直線x-y+=0的距離為3.

(Ⅰ)求該橢圓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斜率不為0的直線l,使其與已知橢圓交于M、N兩點,滿足AM⊥AN,且|AM|=|AN|.

(Ⅲ)若斜率為k的直線l與橢圓交于M,N兩點,使得|AM|=|AN|,求k的取值范圍.

答案:
解析:

(Ⅰ)由已知b=1.

又橢圓右焦點F(c,0)到直線x-y+=0的距離為

=3.

∴c=

可得=3.

故橢圓的方程為=1.

(Ⅱ)不存在.

若存在直線l∶y=kx+m(k≠0)滿足條件,則建立方程組

消去y,得()+6kmx+3()=0.…………①

判別式 △=-4(+1)×3(-1)>0.

0.……………②

設(shè) M()、N(),MN的中點為B,

由方程①及韋達定理,有

由直線l的方程,得

∴MN中點B的坐標(biāo)為().

又由|AM|=|AN|,有AB⊥MN,

化簡后得 m=

于是中點B的坐標(biāo)為().

不等式②可化為 (-12)×>0,

即 9(+1)(1-)>0.

解得 -1<k<1.(k≠0)

若AM⊥AN,則|AB|=|MN|.

,

,

=1.

=0,與題設(shè)k≠0矛盾.

故 滿足條件的直線l不存在.

(Ⅲ)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m,

建立方程組

消去y,得=0,①

判別式 △=>0,

>0,②

設(shè) ,MN的中點為B,

由方程①及韋達定理,有

代入直線l的方程,得,

∴MN中點B的坐標(biāo)為().

又由|AM|=|AN|,有 AB⊥MN,

化簡后得 m=,

不等式②可化為 (-12)×>0,

>0,

解得 -1<k<1.

故 直線l的斜率k的取值范圍為(-1,1).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013

已知橢圓=1(a>b>0)的離心率為,則雙曲線=1的離心率為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09年高考數(shù)學(xué)理科(四川卷) 題型:044

已知橢圓=1(a>b>0)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xiàn)2,離心率e=,右準(zhǔn)線方程為x=2.

(Ⅰ)求橢圓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

(Ⅱ)過點F1的直線l與該橢圓交于M,N兩點,且,求直線l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河北省高三3月月考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橢圓=1(a>b>0)的離心率為,以該橢圓上的點和橢圓的左、右焦點F1、F2為頂點的三角形的周長為4(+1),一等軸雙曲線的頂點是該橢圓的焦點,設(shè)P為該雙曲線上異于頂點的任一點,直線PF1和PF2與橢圓的交點分別為A、B和C、D.

(1)求橢圓和雙曲線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

(2)設(shè)直線PF1、PF2的斜率分別為k1、k2,證明:k1·k2=1;

(3)是否存在常數(shù)λ,使得|AB|+|CD|=λ|AB|·|CD|恒成立?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橢圓=1(ab>0)過點(1,),離心率為,左、右焦點分別為F1F2.點P為直線lxy=2上且不在x軸上的任意一點,直線PF1PF2與橢圓的交點分別為A、BC、D,O為坐標(biāo)原點.

(1)求橢圓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

(2)設(shè)直線PF1、PF2的斜率分別為k1、k2.

(ⅰ)證明:=2.

(ⅱ)問直線l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直線OA、OB、OC、OD的斜率kOA、kOB、kOC、kOD滿足kOAkOBkOCkOD=0?若存在,求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橢圓=1(ab>0)的離心率為,以該橢圓上的點和橢圓的左、右焦點F1、F2為頂點的三角形的周長為4(+1),一等軸雙曲線的頂點是該橢圓的焦點,設(shè)P為該雙曲線上異于頂點的任一點,直線PF1PF2與橢圓的交點分別為A、BC、D.

(1)求橢圓和雙曲線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

(2)設(shè)直線PF1、PF2的斜率分別為k1、k2,證明:k1·k2=1;

(3)是否存在常數(shù)λ,使得|AB|+|CD|=λ|AB|·|CD|恒成立?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