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已知F是雙曲線C:x2-y2=2的右焦點,P是C的左支上一點,A(0,2).當△APF周長最小時,該三角形的面積為3.

分析 利用雙曲線的定義,確定△APF周長最小時,P的坐標,即可求出△APF周長最小時,該三角形的面積

解答 解:設左焦點為F1(-2,0),右焦點為F(2,0).
△APF周長為|AF|+|AP|+|PF|=|AF|+|AP|+(|PF1|+2a)=|AF|+|AP|+|PF1|+2a≥|AF|+|AF1|+2a,
當且僅當A,P,F(xiàn)1三點共線,即P位于P0時,三角形周長最小.
此時直線AF1的方程為y=x+2,代入x2-y2=2中,可求得${P_0}({-\frac{3}{2},\frac{1}{2}})$,
故${S_{△A{P_0}F}}={S_{△A{F_1}F}}-{S_{△{P_0}{F_1}F}}=\frac{1}{2}×4×2-\frac{1}{2}×4×\frac{1}{2}=3$.
故答案為:3.

點評 本題考查雙曲線的定義,考查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確定P的坐標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7屆重慶市高三文上適應性考試一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選修4-4:坐標系與參數(shù)方程

將圓上每一點的縱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變?yōu)樵瓉淼?倍得到曲線

(1)寫出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

(2)以坐標原點為極點,軸正半軸為極軸坐標建立極坐標系,已知直線的極坐標方程為,若分別為曲線和直線上的一點,求的最近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在△ABC中,DC⊥AB于D,BE⊥AC于E,BE交DC于點F,若BF=FC=3,DF=FE=2.
(1)求證:AD•AB=AE•AC;
(2)求線段BC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在邊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BC的中點,點P在底面ABCD上移動,且滿足B1P⊥D1E,則線段B1P的長度的最大值為( 。
A.$\frac{{4\sqrt{5}}}{5}$B.2C.$2\sqrt{2}$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在四棱錐O-ABCD中,∠BAD=120°,OA⊥平面ABCD,E為OD的中點,OA=AC=$\frac{1}{2}$AD=2,AC平分∠BAD.
(1)求證:CE∥平面OAB;
(2)求四面體OACE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底面ABCD,底面ABCD為菱形,O為A1C1與B1D1的交點,已知AA1=AB=1,∠BAD=60°.
(1)求證:平面A1BC1⊥平面B1BDD1
(2)求點O到平面BC1D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PD⊥底面ABCD,E為棱PD的中點.
(Ⅰ)證明:PB∥平面AEC;
(Ⅱ)若PD=AD=2,PB⊥AC,求點P到平面AE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點E在△ABC的外接圓O上,AB=AC,$\widehat{AE}$=$\widehat{CE}$,AC交BE于點D,圓O的面積為S.
(1)證明:$\frac{AB}{BD}$=$\frac{BE}{BC}$;
(2)若△ABC的面積S1=$\frac{\sqrt{3}}{4}$BD•BE,證明:$\frac{S}{{S}_{1}}$=$\frac{4\sqrt{3}π}{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高為3的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直角三角形,AC=2,D為A1C1的中點,F(xiàn)在線段AA1上,CF⊥DB1,且A1F=1.
(1)求證:CF⊥平面B1DF;
(2)求平面B1FC與平面AFC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