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為了探究質(zhì)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一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實驗時,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BD.
A.為減小誤差,實驗中一定要保證鉤碼的質(zhì)量m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M.
B.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拉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
D.改變鉤碼的質(zhì)量,打出幾條紙帶.
(2)該同學在實驗中得到如圖2所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已知打點計時器采用的是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點4的速度為v=0.314m/s,加速度a=0.496 m/s2 (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以拉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為橫坐標,加速度a為縱坐標,畫出的a-F圖象是一條直線,測得圖線的斜率為k,則小車的質(zhì)量為$\frac{1}{k}$.

分析 (1)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
(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求出點4的速度,依據(jù)逐差法可得小車加速度;
(3)小車質(zhì)量不變時,加速度與拉力成正比,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zhì)量的倒數(shù).

解答 解:(1)A、本題拉力可以由彈簧測力計測出,不需要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砂)的質(zhì)量遠小于車的總質(zhì)量,故A錯誤.
B、該題是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從而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故需要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打點計時器運用時,都是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該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的關系,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故C錯誤;
D、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即改變拉力的大小,打出幾條紙帶,研究加速度隨F變化關系,故D正確;
故選:BD.
(2)由于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故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s=0.10s,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v}_{4}=\frac{{x}_{35}}{2T}=\frac{0.0288+0.0339}{0.2}=0.314m/s$
取六段距離,采用兩分法,由△x=aT2可得:a=$\frac{0.0388+0.0339+0.0288-0.0140-0.0189-0.0240}{0.09}$=0.496m/s2
(3)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zhì)量的倒數(shù),
此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小車質(zhì)量的倒數(shù),故小車質(zhì)量為m=$\frac{1}{k}$
故答案為:(1)BD;(2)0.314;0.496;(3)$\frac{1}{k}$

點評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小車質(zhì)量不變時,加速度與拉力成正比,對a-F圖來說,圖象的斜率表示小車質(zhì)量的倒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sqrt{gd}$下落d后,沿豎直平面內(nèi)的固定軌道ABC運動,AB是半徑為d的四分之一粗糙圓弧,BC是半徑為$\fracpnrrfow{2}$的粗糙半圓弧,小球運動到AB圓弧的最低點B時所受彈力大小NB=5mg,且小球恰好能運動到C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小球在AB圓弧上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1?
(2)小球運動到BC圓弧上C點時的速度大小vC;
(3)小球在圓弧BC上運動過程中,摩擦力對小球做的功W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在固定于桌面上的光滑導軌上安裝了一個光電門傳感器B,小車上固定一擋光片,已知擋光片的寬度為d,小車用細線繞過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力傳感器C相連,傳感器下方懸掛鉤碼,每次小車都從A處由靜止釋放.(不計導軌及滑輪的摩擦)

(1)實驗時,將小車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由光電門傳感器測出擋光片通過光電門B的時間t,則小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為$\fracjfclabf{t}$,若要得到小車的加速度,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AB間的距離L.
(2)下列不必要的實驗要求是A.
A、應使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鉤碼和力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B、應使A位置與光電門傳感器間的距離適當大些
C、應將力傳感器和光電門傳感器都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器連接到計算機上
D、應使細線與導軌平行
(3)改變鉤碼質(zhì)量,測出對應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和擋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通過描點做出線性圖象,研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作出$\frac{1}{{t}^{2}}$-F圖象(選填“t2-F”、“$\frac{1}{t}$-F”或“$\frac{1}{{t}^{2}}$-F”),圖象斜率k與擋光片的寬度d的關系為k∝$\frac{1}{qvqjph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一塊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長方形木板,以中線為界,對比觀察左右兩部分,發(fā)現(xiàn)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樣.為此,物理學習小組的同學分別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研究.
方法一:把木板傾斜一定角度形成斜面,讓一小木塊從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滑到中線,用秒表測出時間為t1;再將小木塊從中線由靜止開始下滑到底端,測出時間為t2,發(fā)現(xiàn)t1>t2..則可判斷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較大的一側是上側.(選填“上側”或“下側”)
方法二:把木板傾斜一定角度形成斜面,讓一小木塊從頂端由靜止下滑到底端,用秒表測出時間為t3;把木板上、下兩端顛倒放置,形成相同角度的斜面,再將小木塊從頂端由靜止下滑到底端,測出時間為t4,發(fā)現(xiàn)t3<t4則可判斷顛倒放置后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較大的一側是上側.(選填“上側”或“下側”)
方法一中測量時間差△t=t1-t2;方法二中測量時間差△t′=t4-t3;試比較△t<△t′.(選填“>”、“=”或“<”)
方法三:如圖,把木板傾斜成一定角度形成斜面,拍攝小木塊從上往下運動的頻閃照片,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x1=10.76cm、x2=15.05cm、x3=25.96cm、x4=31.27cm
則可判斷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較大的一側是上側.(選填“上側”或“下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學生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得到了一條如圖所示的紙帶,測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s1=2.60cm,s2=4.14cm,s3=5.69cm,s4=7.22cm,s5=8.75cm,s6=10.29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間隔T=0.02s,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frac{{(s}_{4}+{{s}_{5}+s}_{6})-{(s}_{1}+{{s}_{2}+s}_{3})}{3{6T}^{2}}$,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加速度a=9.60m/s2(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力的關系.將裝有力傳感器的小車放置于水平長木板上,緩慢向小桶中加入細砂,直到小車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傳感器的最大示數(shù)F0,以此表示小車所受摩擦力的大。賹⑿≤嚪呕卦幉醋,繼續(xù)向小桶中加入細砂,記下傳感器的示數(shù)F1

(1)接通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釋放小車,打出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則小車加速度a=0.16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改變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復實驗,記下小車加速運動時傳感器的示數(shù)F2,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描繪小車加速度a與合力F(F=F2-F0)的關系圖象,不計紙帶與計時器間的摩擦,下列圖象中正確的是B.

(3)同一次實驗中,小車加速運動時傳感器示數(shù)F2與小車釋放前傳感器示數(shù)F1的關系是F2<F1(選填“<”、“=”或“>”).
(4)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應遠大于小桶和砂的總質(zhì)量
B.實驗中需要將長木板右端墊高
C.實驗中需要測出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zhì)量
D.用加砂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表示甲、乙兩運動物體相對同一原點的位移-時間圖象,下面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乙都是做勻變速直線運動B.甲、乙運動的出發(fā)點相距s0
C.乙運動的速度大于甲運動的速度D.乙比甲早出發(fā)t1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如圖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計時點(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接周期為T=0.02s的交流電源.經(jīng)過測量得:d1=3.62cm,d2=9.24cm,d3=16.85cm,d4=26.46cm,d5=38.06cm,d6=51.67cm.

(1)打點計時器在打E點時紙帶運動的速度大小為1.06  m/s,加速度大小為2.00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如果當時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f=49Hz,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用一輕繩將小球P系于光滑墻壁的O點,在墻壁和球P之間還有一矩形物塊Q,P、Q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受到2個力作用
B.P受到3個力作用
C.若繩子變長,P受到的靜摩擦力將增大
D.若繩子變短,Q受到的靜摩擦力仍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