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做單向直線運動的物體,第1s內(nèi)的位移是2m,前2s內(nèi)的位移是4m,前3s內(nèi)位移是6m,則此物體( 。
A.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B.一定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第2s內(nèi)位移為2mD.此物體的平均速度一定是2m/s

分析 勻速直線運動是物體在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為位移總相同的直線運動,平均速度要與時間間隔對應,不同時間間隔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

解答 解:AC、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第1s內(nèi)的位移是2m,前2s內(nèi)的位移是4m,前3s內(nèi)位移是6m,說明第1s、第2s、第3s的位移均為2m,但不能保證每1s內(nèi)都是勻速,可能是變速,故A錯誤,C正確;
B、物體第1s、第2s、第3s的位移均為2m,可能為勻速直線運動,但不可能為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
D、物體第1s、第2s、第3s的位移均為2m,說明物體第1s、第2s、第3s的平均速度均為2m/s,但任意1s內(nèi)有可能是變速,比如先加速后減速、先減速后加速,故不能保證任意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均為2m/s,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勻速直線運動和平均速度,要明確勻速直線運動是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相等,注意是任意時間,基礎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在一正方形區(qū)域內(nèi)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均勻磁場,在該正方形接圓處放置一個半徑為r,電阻為R的n匝圓形線圈,線圈的兩端接一電容為C的平行板電容器(未畫出).已知電容器充放電極短,正方形區(qū)域內(nèi)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隨時間接圖乙所示規(guī)律變化,則( 。
A.正方形區(qū)域內(nèi)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的表達式為B=B0+$\frac{{B}_{0}}{T}$t
B.線圈在t=T時刻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為E=nπr2$\frac{{B}_{0}}{T}$
C.t=T時刻電容器極板上所帶電荷量q=2Cπr2$\frac{{B}_{0}}{T}$
D.在0~T時間線圈中產(chǎn)生的焦耳熱為Q=$\frac{4{n}^{2}{r}^{4}{B}_{0}^{2}}{T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兩個重都為G,半徑都為r的光滑均勻小圓柱,靠放在半徑為R(R>2r)的弧形凹面內(nèi),處于靜止狀態(tài),試求凹面對小圓柱的彈力及小圓柱相互間的彈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某興趣小組遙控一輛玩具車,使其在水平路面上由靜止啟動,在前2s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2s末達到額定功率,2s到14s保持額定功率運動,14s末停止遙控,讓玩具車自由滑行,其v-t圖象如圖所示.可認為整個過程玩具車所受阻力大小不變,已知玩具車的質(zhì)量為m=1kg,(取g=10m/s2),則( 。
A.玩具車所受阻力大小為1.5N
B.玩具車在4s末牽引力的瞬時功率為9w
C.玩具車在2到10秒內(nèi)位移的大小為39m
D.玩具車整個過程的位移為9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為一物體作直線運動的v-t圖象,則0~t1和t1~t2內(nèi)( 。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B.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C.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D.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一物體沿一直線從靜止開始運動同時開始計時,其加速度隨時間周期性變化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求:
(1)物體在t=4s時的速度;
(2)物體在第4s內(nèi)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一質(zhì)點從靜止開始沿同一直線運動,其加速度a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則質(zhì)點在( 。
A.第2s末速度改變方向B.第2s末位移改變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發(fā)點D.第4s末運動速度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同學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電源的頻率為50Hz.

(1)他做完實驗后,寫出了如下的操作步驟:
A.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并連接在低壓直流電源上
B.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
C.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合適的鉤碼
D.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
E.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放開小車,接通電源,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換上新紙帶,重復三次
F.從三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頭比較密集的點,在后邊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開始點,并把每打五個點的時間作為時間單位.在選好的開始點下面記作0,往后第六個點作為計數(shù)點1,依此標出計數(shù)點2、3、4、5、6,并測算出相鄰兩點間的距離
G.根據(jù)公式a1=$\frac{{x}_{4}-{x}_{1}}{3{T}^{2}}$,a2=$\frac{{x}_{5}-{x}_{2}}{3{T}^{2}}$,a3=$\frac{{x}_{6}-{x}_{3}}{3{T}^{2}}$及$\overline{a}$=$\frac{{a}_{1}+{a}_{2}+{a}_{3}}{3}$求出$\overline{a}$
其中有兩處步驟中存在錯誤,把你認為有錯的步驟序號選出并改正
?錯誤步驟一:可改正為:把A中的“直流電源”改為“交流電源”;
?錯誤步驟二:可改正為:把E中的“放開小車,接通電源”改為“接通電源,放開小車”
(2)該同學選出了一條的清晰紙帶,并根據(jù)紙帶上的點,標出了如圖2所示的計數(shù)點,其中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上表列出了打點計時器打下B、C、F時小車的瞬時速度,請在表中填入打點計時器打下D兩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
位置BCDEF
速度(m/s)0.7370.8010.9280.994
(3)根據(jù)(2)問的數(shù)據(jù),以A點為計時起點,在圖3中畫出小車的速度-時間關系圖線,并利用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640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小數(shù))
(4)在某次實驗中,小車掛上鉤碼和紙帶后,停在靠近計時器處,這時鉤碼離地面高度為0.8m.現(xiàn)要求紙帶上記錄的點數(shù)不得少于41個,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應不超過2.5m/s2(紙帶與木板足夠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如圖所示,斜面傾角θ=30°,斜面B點上方光滑,B點下方粗糙.一個質(zhì)量m=3kg的物塊放在A點,被一個豎直檔板擋住處于靜止狀態(tài),A與B之間的距離為L=10m,物塊與斜面粗糙部分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frac{\sqrt{3}}{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結(jié)果可帶根號).試求:
(1)物塊在A點時受到檔板的彈力大小F=?
(2)若抽出擋板后物塊從靜止開始下滑,物塊前端滑到B點時的速度為υ=10m/s,則物塊在AB間運動的加速度a=?
(3)物塊通過B點以后所受的合外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