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伽利略在探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得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其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B.控制變量法C.理想實驗法D.理論推導法

分析 物理學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要明確各種科學方法在物理中的應用,如控制變量法、理想實驗、理想化模型、極限思想等.

解答 解: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以及理想斜面實驗探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采用的是理想斜面實驗法,故C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的具體應用,要通過練習體會這些方法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科思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1所示,質量為1kg的滑塊(可視為質點)在離地面高h=2m的A點沿粗糙弧形軌道以初速度v0=4m/s開始下滑,到B點的速度為6m/s,通過粗糙水平軌道BC后,再沿著光滑的半圓軌道運動.已知滑塊與水平軌道B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0,且C、O、D三點在同一豎直線上,設水平軌道長BC=x,光滑半圓軌道的半徑大小為0.4m,g=10m/s2
(1)滑塊從A到達B克服摩擦做的功;
(2)若x=2m,則滑塊剛過C點時對圓軌道的壓力是多大?
(3)在圖2坐標系內畫出滑塊過D點對圓軌道的壓力FD與水平軌道長x之間關系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伸長到某一位置O點.為了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
A.記錄橡皮條伸長后的總長度
B.記錄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C.記錄兩條細線間的夾角
D.描下O點位置及細繩套的方向,記錄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物體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和物體受到的重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物體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物體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實質上是電子和質子
B.真空中兩個電荷量不變的點電荷之間距離每增大到原來的2倍,它們之間的庫侖力就變?yōu)樵瓉淼?\frac{1}{2}$
C.電場強度的方向總是處處與等電勢面垂直
D.任一點的電場強度總是指向該點電勢降落最大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已知質量為2kg的物體甲速度是l0m/s,質量為3kg的物體乙速度是2m/s,則(  )
A.甲比乙的慣性小B.甲比乙的慣性大
C.甲和乙的慣性一大D.無法判定哪個物體慣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為了減小實驗誤差,每次實驗必須通過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小車所受合外力,獲取多組數(shù)據(jù).若小車質量為500g,實驗中每次所用的鉤碼總質量范圍應選A組會比較合理(填選項前的字母).
A.10g~50g      B.50g~300g    C.100g~500g      D.1000g~5000g
(2)某同學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關系,應該保持小車質量不變(填“小車質量”或“鉤碼質量”);得出數(shù)據(jù)后,該同學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a-F圖線如圖乙,已知實驗過程中細線與木板保持平行,圖線沒有過坐標原點,在操作過程中可能遺漏的步驟是平衡摩擦力.

(3)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使用的電源頻率為50Hz,圖丙中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標出,測得相鄰計數(shù)點的距離依次為x1=1.40cm,x2=1.89cm,x3=2.38cm,x4=2.88cm,x5=3.39cm,vx6=3.87cm.
①在計算小車速度的時候,該同學遺漏了計數(shù)點“4”處速度的計算,如下表.請你計算出打點計時器打計數(shù)點“4”時小車的速度.(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計數(shù)點12345
速度v(m/s)0.160.210.260.310.36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丁中畫出小車的速度-時間圖象,并根據(jù)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a=0.50m/s2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為了探究“物體動能的變化量與合外力做功的關系”,小紅和小明從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得到的啟發(fā),設計一個新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打點計時器、紙帶圖中未畫出).實驗過程中小紅將一個質量大小適當?shù)闹匚颬掛在光滑的輕質動滑輪上,使平行于長木板的細線拉動長木板上的小車,實驗測量后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小紅調整好實驗裝置,設小車的總質量為M,開始實驗后,小車運動過程中小明從彈簧秤讀出數(shù)值為F,打出幾條紙帶,挑選其中一條理想的,如圖2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以A點為初始狀態(tài),小車在打A點動能的表達式為EkA=$\frac{1}{2}M{(\frac{{s}_{1}+{s}_{2}}{2T})}^{2}$,小車在打D點動能的表達式為EkD=$\frac{1}{2}M{(\frac{{s}_{4}+{s}_{5}}{2T})}^{2}$,從A點至D點的過程中,細繩的拉力對小車做的功表達式為WD=F(s2+s3+s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兩點電荷+q1和-q2將直線劃分為Ⅰ、Ⅱ、Ⅲ三個區(qū)域,另有一正的點電荷q3,q3對q1、q2的電場的影響不計,則( 。
A.q3在Ⅰ區(qū)域,可能受力向左,也可能受力向右
B.q3在Ⅱ區(qū)域,可能受力向左,也可能受力向右
C.q3在Ⅲ區(qū)域,可能受力向左,也可能受力向右
D.q3在Ⅰ、Ⅲ區(qū)域受力必定向左,在Ⅱ區(qū)域受力必定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