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物體僅受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沿豎直方向向上做減速運動.此過程中物體速度的平方和上升高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若取h=0處為重力勢能等于零的參考平面,則此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隨高度變化的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
A.B.C.D.

分析 先根據(jù)功能關系定性判斷物體的機械能變化情況,再由v2-h圖象分析出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拉力恒定,再由功能關系分析圖象的形狀.

解答 解:AB、拉力豎直向上,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則拉力對物體做正功,由功能關系知物體的機械能增加,故A、B錯誤.
CD、由勻變速運動的速度位移關系公式v2-${v}_{0}^{2}$=2ah得:v2=${v}_{0}^{2}$+2ah
由數(shù)學知識可知,v2-h圖象的斜率等于2a,直線的斜率一定,則知物體的加速度a一定,因此物體向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知拉力恒定.
由功能關系知:F△h=△E,即得 $\frac{△E}{△h}$=F,所以E-h圖象的斜率等于拉力F,F(xiàn)一定,因此E-h圖象應是向上傾斜的直線,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得到解析式,再結(jié)合數(shù)學知識分析圖象的形狀和物理意義,是常用的方法,要能熟練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圖乙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點O為紙帶上的起始點,A、B、C是紙帶上的三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均有4個點未畫出,利用刻度尺測得A、B、C到O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所用交變電源的頻率為50Hz,問:

打B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vB=0.40m/s.(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運動的合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合運動的速度一定比每一個分運動的速度大
B.兩個分運動的時間一定與它們合運動的時間相等
C.只要兩個分運動是直線運動,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
D.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試圖以圖中的滑塊為對象驗證“牛頓第二定律”,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如圖1所示的一套裝置,另外他們還找到了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導線、復寫紙、細砂、天平、刻度尺.
(1)某同學先用天平測出滑塊質(zhì)量M,往砂桶中裝入適量細砂,滑塊恰好在水平長木板上靜止,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為m0,再向砂桶中添加細砂,讓砂桶帶動滑塊加速運動,用打點計時器記錄其運動情況,用天平稱出此時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為m,要減小實驗誤差,應控制的實驗條件M>>m.
(2)利用本實驗裝置還可以進行哪些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寫出一個即可)
答:探究功和速度的關系
(3)保持滑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一位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隨拉力F的變化圖線如圖2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一個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和一個中子的相等,則它們的動量也相等
B.α粒子散射實驗表明原子所帶的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zhì)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C.α射線、β射線、γ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流
D.氫原子從激發(fā)態(tài)向基態(tài)躍遷只能輻射特定頻率的光子
E.原子核發(fā)生衰變時要遵守電荷守恒和質(zhì)量守恒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書中對彩虹作了如下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則有之”.如圖是彩虹成因的簡化示意圖,設水滴是球形的,圖中的圓代表水滴過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線在過此截面的平面內(nèi),a、b是兩種不同頻率的單色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雨后太陽光入射到水滴中發(fā)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B.水滴對a光的臨界角大于對b光的臨界角
C.在水滴中,a光的傳播速度大于b光的傳播速度
D.在水滴中,a光的波長小于b光的波長
E.a、b光分別通過同一雙縫干涉裝置,a光的相鄰亮條紋間距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A、B兩物塊,且B物塊在A物塊右側(cè)某一位置.物塊A的質(zhì)量為2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8kg,且物塊A、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均為μ=0.2.t=0s時,物塊A獲得10m/s的初速度向右做直線運動,與此同時B物塊在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線運動,已知F=20N.
(1)某時刻,A物塊的速度減小到了6m/s,且此時A、B仍沒相碰,則此時B物塊的速度是多大?
(2)若某時刻,A、B兩物塊發(fā)生了完全非彈性碰撞,之后粘在一起共同運動,則最終A、B兩物塊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重力加速度g.A為裝有擋光片的鉤碼,總質(zhì)量為M,擋光片的擋光寬度為b,細繩一端與A相連,另一端跨過定滑輪與質(zhì)量為m(m<M)的重物B相連.他們的做法是:先用力拉住B,保持A、B靜止,測出A的擋光片下端到光電門的距離h;然后由靜止釋放B,A下落過程中經(jīng)過光電門,光電門可測出擋光片的擋光時間t,算出擋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將其視為A下落h時的速度.
(1)在A從靜止開始下落h的過程中,A、B組成系統(tǒng)的動能的增量為$\frac{1}{2}(M+m)(\frac{t})^{2}$;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為g=$\frac{(M+m)^{2}}{2(M-m)h{t}^{2}}$;
(2)由于光電門所測的平均速度與物體A下落h時的瞬時速度間存在一個差值△v,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大于真實值(選填“大于”或“小于”);
(3)為消除上述△v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某同學想利用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直線的斜率來測定重力加速度.他多次改變A下落的初始位置,測出多組相應的h和t,則D
(A)繪制$\frac{b2}{t2}$-h關系圖象可消除△v的影響
(B)繪制$\frac{t}$-$\sqrt{h}$關系圖象可消除△v的影響
(C)繪制$\frac{t}$-h關系圖象可消除△v的影響
(D)以上關系圖象均不能消除△v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為了測量小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如圖甲所示,在已知傾角為θ的斜面上,靠近斜面底端安置一光電門,小物塊帶有遮光片,遮光片的寬度為d,從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物塊,記錄釋放時遮光片到光電門的距離x和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

(1)實驗開始之前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光電門遮光片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則遮光片的寬度為1.050cm.
(2)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結(jié)合題中測量的物理量寫出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tanθ\;\;-\frac{7r0yqf0^{2}}{2gx{t}^{2}cosθ}$(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3)為了減小實驗帶來的偶然誤差,可采用多次測量的方法.將小物塊從斜面上不同位置釋放,測出多組小物塊到光電門的距離x和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通過圖象法來得到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了使圖象直觀易于觀察與測量(即圖象為一直線),那么坐標系的中橫坐標用x表示,縱坐標用$\frac{1}{{t}^{2}}$表示,測得圖象的斜率值為k,則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μ=tanθ-$\frac{1oycrzs^{2}}{2kgcosθ}$(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