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選取A到D為研究的過程,運用動能定理求出物體與BC軌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
(2)選取整個過程為研究過程,運用動能定理求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路程,從而得出最后停止的位置距離B點的距離.
解答 解:(1)物體從A到D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H)-μmgSBC=0-$\frac{1}{2}m{v}_{0}^{2}$
即得:g(h-H)+μgSBC=$\frac{1}{2}{v}_{0}^{2}$
代入得:10×(10.3-10)+μ×10×1=$\frac{1}{2}$×42
解得:μ=0.5
(2)物體在BC上滑行的總路程是s.對整個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μmgs=0-$\frac{1}{2}m{v}_{0}^{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21.6m
因BC長1m,所以物體在軌道上來回共21次后,還有0.6m,故物體最后停止的位置離B的距離為0.6m;
答:
(1)物體與BC軌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2)物體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點0.6m.
點評 本題考查動能定理的應(yīng)用,運用動能定理解題,關(guān)鍵是選擇好研究的過程,研究的過程選取得好,會對解題帶來很大的方便.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波長可能是12m | B. | 波長一定是4m | C. | 周期一定是2s | D. | 波速可能是10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電子受外力先變大后變小,方向水平向右 | |
B. | 電子受外力先變小后變大,方向水平向左 | |
C. | 電子在A、B兩點電勢能相等 | |
D. | 電子受合力為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體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為$\frac{1}{4}$mgh | B. | 物體的重力勢能減少了mgh | ||
C. | 物體的動能增加了$\frac{3}{4}$mgh | D. | 物體的機械能減少了$\frac{1}{4}$mg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μmg | B. | $\frac{μmg{v}_{0}}{rω}$ | ||
C. | $\frac{μmg{v}_{0}}{\sqrt{{v}_{0}^{2}+{r}^{2}{ω}^{2}}}$ | D. | $\frac{μmgrω}{\sqrt{{v}_{0}^{2}+{r}^{2}{ω}^{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下滑過程中支持力對小朋友做功 | |
B. | 下滑過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勢能增加 | |
C. | 整個運動過程中小朋友的機械能一直在減少 | |
D. | 下滑過程中重力對小朋友做的功等于在水平面滑動過程中摩擦力對小朋友做的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伽利略最早指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 |
B. | 開普勒利用自己長期觀測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 | |
C. | 牛頓利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萬有引力定律首次測出了地球的質(zhì)量 | |
D. | 笛卡爾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xià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