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9.將電阻為400Ω的用電器接在正弦式交流電的電源上,它消耗的電功率為121W,那么,用電器兩端電壓的峰值U為220$\sqrt{2}$V.

分析 電器消耗的功率與電壓的有效值有關,而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間滿足${U}_{最大}=\sqrt{2}{U}_{有}$,即可求得

解答 解:設電器兩端的電壓峰值為U,則有效值${U}_{有}=\frac{U}{\sqrt{2}}$
消耗的功率P=$\frac{{U}_{有}^{2}}{R}$,解得$U=\sqrt{2RP}=\sqrt{2×400×121}V=220\sqrt{2}V$
故答案為:220$\sqrt{2}$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熱功率與電壓的有效值U及通過電流的有效值I的關系,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如圖所示,PQ為水平面內平行放置的金屬長直導軌,間距為L1=0.5m,處在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1=0.7T、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一根質量為M=0.3kg、電阻為r=1Ω的導體桿ef垂直于P、Q在導軌上,導體桿ef與P、Q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1.在外力作用下導體桿ef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質星為m=0.2kg,每邊電阻均為r=lΩ,邊長為L2=0.2m的正方形金屬框abcd置子豎直平面內,兩頂點a、b通過細導線與導軌相連,金屬框處在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2 =1T、方向垂直框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金屬框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計其余電阻和細導線對a、b點的作用力,求:
(1)通過ab的電流Iab
(2)導體桿ef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v;
(3)t=ls時間內,導體桿ef向左移動時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如圖所示,金屬導軌MN和PQ平行,它們相距0.6m,勻強磁場B=1T,當ab棒以速度V勻速滑動時,伏特表上的示數為3V,求:金屬棒運動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為x=5t+4t2,則(  )
A.物體的初速度是5m/sB.物體第2s內的位移是17m
C.物體的加速度是8m/s2D.物體在1s末的速度為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一個內壁光滑的絕緣細直管豎直放置.在管子的底部固定一電荷量為Q(Q>0)的帶電體.在距離底部點電荷為h2的管口A處,有一電荷量為q(q>0)、質量為m的小球自靜止釋放,在距離底部點電荷為h1的B處速度恰好為零.現讓一個電荷量為q、質量為2m的小球仍在A處自靜止釋放,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重力加速度為g,則該小球(  )
A.運動到B處的速度為零
B.小球向下運動到B點時的速度為$\sqrt{g({h}_{2}-{h}_{1})}$
C.在下落過程中加速度大小先變小后變大
D.向下運動了位移x=h2-$\sqrt{\frac{kQq}{2mg}}$ 時速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某小組所用的實驗裝置和采集到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其中A球做平拋運動,B球做自由落體運動.觀察照片中A球和B球在任一時刻的高度,以及相同時間間隔內A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以發(fā)現,A球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在圖中,a、b帶等量異種電荷,MN為ab連線的中垂線,現有一個帶電粒子從M點以一定初速度v0射入,開始時一段軌跡如圖中實線,不考慮粒子重力,則在飛越該電場的整個過程中( 。
A.該粒子帶負電
B.該粒子的動能先減小,后增大
C.該粒子的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D.該粒子運動到無窮遠處后,速度的大小一定仍為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所示,一只20kg的狗拉著一個80kg的雪橇以4m/s的速度沖上坡度為θ的斜坡.已知sin θ=$\frac{1}{10}$,斜坡對雪橇的摩擦阻力恒為20N,狗拉雪橇上坡時的加速度為0.4m/s2,經過10s拉雪橇的套繩突然斷開,雪橇剛好能沖上坡頂.求:
(1)若套繩與斜面平行,求在加速時套繩對狗的拉力.
(2)求該斜坡的總長度.(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對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快,它的加速度就越小
B.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加速度就為零
C.物體的加速度很大時,速度不一定很大
D.物體的速度變化率越小,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