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當一個帶負電荷的物體靠近原來不帶電的導體時,使導體靠近帶電物體的一端帶正(填“正”或“負”)電荷,遠離帶電物體的一端帶負(填“正”或“負”)電荷.

分析 靜電感應現象是金屬導體在外電場的作用下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電荷在導體內發(fā)生重新分布,當感應電荷的電場與外電場大小相等時方向相反時達到靜電平衡,導體為等勢體.

解答 解:靜電感應不是創(chuàng)造電荷,而是使導體上的正負電荷分開,當一個帶負電荷的物體靠近原來不帶電的導體時,由于靜電感應,導體兩端就會帶等量異號電荷,其中導體靠近帶電物體的一端帶正電,遠離帶電物體的一端帶負電.
故答案為:正,負

點評 考查了靜電感應現象,導體靠近帶電物體的一端帶上與點電荷相反電性的電荷,遠離帶電物體的一端帶上與點電荷電性相同的電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帶正電的絕緣滑塊從固定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滑至底端時的速度為v,若在整個空間加一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滑塊仍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滑至底端時的速度為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斜面光滑,則v′=v
B.若斜面光滑,則v′>v
C.若斜面光滑,在滑塊下滑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塊機械能的增加量
D.若斜面粗糙,在滑塊下滑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塊動能的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所示為四旋翼無人機,它是一種能夠垂直起降的小型遙控飛行器,目前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一架質量m=1kg的無人機,其動力系統(tǒng)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16N,無人機上升過程中最大速度為6m/s.若無人機從地面以最大升力豎直起飛,打到最大速度所用時間為3s,假設無人機豎直飛行時所受阻力大小不變.(g取10m/s2).求:
(1)無人機以最大升力起飛的加速度;
(2)無人機在豎直上升過程中所受阻力Ff的大;
(3)無人機從地面起飛豎直上升至離地面h=30m的高空所需的最短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一本書靜止置于水平桌面上,則( 。
A.桌面對書的支持力與書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重力是同一性質力
C.書所受重力與它對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D.書所受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質量m=60kg的運動員以10m/s的速度,從高h=15m的滑雪場的A點沿斜坡自由滑下,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計.(g=10m/s2)求:
(1)運動員到達最低點B時的速度.
(2)若運動員繼續(xù)沿斜坡向上運動,他能到達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倒立著一個透明圓錐,底面是半徑r=0.24m的圓,圓錐軸線與桌面垂直,過軸線的豎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底角θ=30°,有一束光線從距軸線a=0.15m處垂直于圓錐底面入射,透過圓錐后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個小光點,已知透明圓錐介質的折射率n=1.73,真空中光速c=3.0×108m/s,求:
(1)光在圓錐中傳播的時間t;
(2)桌面上光點到圓錐頂點O間的距離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如圖所示,質量M=4kg的空箱子,靜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有一個質量m=2kg的鐵塊,鐵塊與箱子的左端ab壁相距x=2m,它一旦與ab壁接觸后就不會再分開,鐵塊與箱底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現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10N作用于箱子,在2s末立即撤去作用力F,g=10m/s2,則:
(1)在2s內箱子的加速度多大?
(2)最后,箱子與鐵塊的速度各為多大?(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質量為2kg、上表面光滑的木板甲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1kg可視為質點的小物體丙放在木板甲右端,質量為4kg的木板乙以5m/s的速度向左運動,與木板甲碰撞以后小物體滑到木板乙上,木板甲獲得8m/s的速度,木板乙上表面與小物體的動摩擦因數為0.2,(g=10m/s2)求:
(1)小物體在木板乙上表面滑行多長時間相對木板乙靜止?
(2)要使小物體不從木板乙上滑落,木板乙至少要多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輛平板上,車上有一個人.原來車和人都靜止.當人從左向右行走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和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B.人和車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C.人行車行,人停車停D.人和車的速度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