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研究表明,地球自轉(zhuǎn)在逐漸變慢,3億年前地球自轉(zhuǎn)的周期約為22小時.假設(shè)這種趨勢會持續(xù)下去,地球的其他條件都不變,未來人類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與現(xiàn)在的相比( 。
A.線速度變小B.距地面的高度變小
C.向心加速度變大D.角速度變小

分析 同步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由地球的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到同步衛(wèi)星的周期與半徑的關(guān)系,再分析變軌后與變軌前半徑大小、線速度大小和角速度大小

解答 解:設(shè)同步衛(wèi)星的質(zhì)量為m,軌道半徑為r,地球的質(zhì)量為M,則有:$G\frac{Mm}{{r}^{2}}=m\frac{{v}^{2}}{r}=ma=mr\frac{4{π}^{2}}{{T}^{2}}$
得周期為:T=2π$\sqrt{\frac{{r}^{3}}{GM}}$,線速度為:v=$\sqrt{\frac{GM}{r}}$,則角速度為:ω=$\sqrt{\frac{GM}{{r}^{3}}}$,向心加速度為:a=$\frac{GM}{{r}^{2}}$
由題意知,現(xiàn)在同步衛(wèi)星的周期變大,則知,其軌道半徑r增大,則線速度v減小,角速度ω減小,向心加速度減小,故AD正確,BC錯誤,
故選:AD

點評 本題是萬有引力定律與圓周運動知識的綜合,關(guān)鍵要建立模型,抓住探測器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由月球的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一蹦極運動員身系彈性蹦極繩從水面上方的高臺下落,到最低點時距水面還有數(shù)米距離.假定空氣阻力可忽略,運動員可視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到達最低點前動能始終減小
B.蹦極繩張緊后的下落過程中,彈性力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加
C.蹦極過程中,運動員、地球和蹦極繩所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D.蹦極過程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始終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某課外興趣小組設(shè)計了一個測定電容器電容的實驗方案,其實驗原理如圖(甲)所示,E為電池組、C為待測電容器、G為檢流計(可測微弱電流)、R′為滑動變阻器、R是定值電阻、V是電壓表、S′、S為電鍵.實驗步驟如下:
按圖連接電路;

A、閉合S′,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某確定值;
B、閉合S,給電容器充電,當電容器兩端電壓穩(wěn)定時,記下此時的電壓表讀數(shù)Uc及檢流計示數(shù)ic
C、斷開S和S′,同時開始計時,每隔5秒讀取并記錄一次電流值,直到電流為零;
D、以放電電流為縱坐標、放電時間為橫坐標,作出ic-t圖象;
E、改變Uc的值,重復(fù)上述步驟(除A);
F、整理器材.
(1)S′、S 閉合前滑動變阻器滑片應(yīng)調(diào)到a端(填“a”或“b”)
(2)閉合S后電壓表示數(shù)變化應(yīng)該是變。ㄌ睢白兇蟆被颉白冃 保
(3)現(xiàn)有本實驗可供選擇的待測電容器C1(約0.6×103PF)、C2(約0.6×102μF)、C3(約1×103μF)和定值電阻R1(50Ω)、R2(1000Ω)、R3(10kΩ),為保證足夠的放電時間,電容器應(yīng)該選C3,定值電阻應(yīng)該選R3(填代號)
(4)如圖(乙)所示是本次試驗當Uc=2.5V時描出的ic-t圖象,由圖可求得所測電容器電容C=0.8×102 μF(取一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某航空母艦上飛機在跑道加速時,發(fā)動機最大加速度為5m/s2,所需起飛速度50m/s,跑道長90m.
(1)若航空母艦靜止,為了使飛機在跑道開始滑行時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艦裝有彈射裝置,對于該型號的艦載飛機,彈射系統(tǒng)必須使它有多大的初速度?
(2)如果沒有彈射裝置,且航空母艦以v0的速度勻速行駛的過程中,為了使飛機能正常起飛,v0的大小至少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在“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用以測量光的波長.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DEF
A.如圖a、b、c依次為濾光片、雙縫、單縫
B.調(diào)節(jié)時應(yīng)盡量使各器材在一條直線上,單縫與雙縫相互垂直
C.將濾光片由紅色的換成紫色的,干涉條紋間距變窄
D.將單縫向雙縫移動一小段距離后,干涉條紋間距不變
E.增大雙縫之間的距離,干涉條紋間距變窄
F.去掉濾光片后,屏上仍有條紋,并且中央為白色亮條紋,兩側(cè)為彩色條紋
(2)小丁和小新兩同學通過目鏡分別看到如圖乙、丙兩種情況的清晰條紋,他們沒有進一步調(diào)節(jié)就直接進行測量,并據(jù)公式算出波長.由于條紋傾斜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圖乙的測量得到的波長準確
B、圖乙的測量得到的波長偏大
C、圖丙的測量得到的波長準確
D、圖丙的測量得到的波長偏小
(3)將測量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與某亮紋中心對齊,將該亮紋定為第1條亮紋,此時手輪上的示數(shù)2.320mm,然后同方向轉(zhuǎn)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第7條亮紋的中心對齊,手輪上的示數(shù)18.400mm.已知雙縫間距d為2.0×10-4m,測得雙縫到屏的距離L為0.800m,求得所測光波長為670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兩個彈簧的質(zhì)量不計,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k2,它們一端固定在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上,另一端固定在P、Q上,當物體平衡時,上面的彈簧(k2)處于原長,若要把物體的質(zhì)量換為3m(彈簧均在彈性限度內(nèi)),當物體再次平衡時,物體下降的距離x為( 。
A.$\frac{3mg}{({k}_{1}+{k}_{2})}$B.$\frac{3{k}_{1}{k}_{2}}{({k}_{1}+{k}_{2})mg}$
C.$\frac{2mg}{({k}_{1}+{k}_{2})}$D.$\frac{2{k}_{1}{k}_{2}}{({k}_{1}+{k}_{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厚度均勻、上表面為長方形的平板AA'B'B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平板上OO'所在直線與AB平行,CC'所在直線與OO'垂直.平板上表面的AA'至CC'段是粗糙的,CC'至BB'段是光滑的.將一輕質(zhì)彈簧沿OO'方向放置在平板上,其右端固定在平板BB'端的輕質(zhì)擋板上,彈簧處于原長時其左端位于CC'線上.在t=0時刻,有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從平板的AA'端沿OO'方向滑上平板,小物塊在平板上滑行0.2s后,從t1時刻開始壓縮彈簧,又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在t2時刻彈簧壓縮最短,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是8.1J.已知平板質(zhì)量M=4.0kg,AA'與BB'之間的距離L1=1.30m,小物塊的質(zhì)量m=1.0kg,速度v0=5m/s,小物塊與平板粗糙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小物塊始終在OO'所在直線上.求:
(1)求彈簧的原長L;
(2)彈簧壓縮最短時,小物塊的速度的大小v;
(3)請在圖2中定性畫出0~t2時間內(nèi)木板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圖中t1為小物塊開始壓縮彈簧的時刻;t2為彈簧壓縮最短的時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科研小組設(shè)計了一個粒子探測裝置.如圖甲所示,一個截面半徑為R的圓筒(筒長大于2R)水平固定放置,筒內(nèi)分布著垂直于軸線的水平方向勻強磁場,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為B.圖乙為圓筒的入射截面,圖丙為豎直方向過筒軸的切面.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正離子以不同的初速度垂直于入射截面射入筒內(nèi).圓筒內(nèi)壁布滿探測器,可記錄粒子到達筒壁的位置.筒壁上的P點和Q點與入射面的距離分別為R和2R.(離子碰到探測器即被吸收,忽略離子間的相互作用)
(1)離子從O點垂直射入,偏轉(zhuǎn)后到達P點,求該入射離子的速度v0;
(2)離子從OC線上垂直射入,求位于Q點處的探測器接收到的離子的入射速度范圍;
(3)若離子以第(2)問求得范圍內(nèi)的速度垂直入射,從入射截面的特定區(qū)域入射的離子偏轉(zhuǎn)后仍能到達距入射面為2R的筒壁位置,畫出此入射區(qū)域的形狀并求其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低空跳傘是一種極限運動,一般在高樓、懸崖、高塔等固定物上起跳.一名質(zhì)量為70kg的跳傘運動員背有質(zhì)量為10kg的傘包從某高層建筑頂層跳下,且一直沿豎直方向下落,其整個運動過程的v-t圖象如圖所示.已知2.0s末的速度為18m/s,10s末拉開繩索開啟降落傘,16.2s時安全落地,并穩(wěn)穩(wěn)地站立在地面上.g取10m/s2,請根據(jù)此圖象估算:
(1)起跳后2s內(nèi)運動員的加速度為多少;
(2)起跳后2s內(nèi)運動員(包括其隨身攜帶的全部裝備)所受平均阻力的大小;
(3)開傘前空氣阻力對跳傘運動員(包括其隨身攜帶的全部裝備)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