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某研究小組收集了兩個電學元件:電阻R0(約為2kΩ)和手機中的鋰電池(電動勢E標稱值為3.7V,允許最大放電電流為100mA),實驗室備有如下器材:
A.電壓表V(量程3V,電阻RV約為4.0kΩ)
B.電流表A1(量程100mA,電阻RA1約為5Ω)
C.電流表A2(量程2mA,電阻RA2約為50Ω)
D.滑動變阻器R1(0-40Ω,額定電流1A)
①為了測定電阻R0的阻值,小明設計了一電路,如圖甲所示為其對應的實物圖,

(i)甲圖流表A應選A2(選填“A1”或“A2”).
(ii)請將甲圖實物連線補充完整.
②為測量鋰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阻r,小紅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圖.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frac{1}{U}$-$\frac{1}{{R}_{2}}$圖象,如圖丙所示.若該圖線的斜率為k,縱軸截距為b,則該鋰電池的電動勢E=$\frac{1}$,內阻r=$\frac{k}$(用k、b和R2表示).該實驗的測量值偏小,造成此系統(tǒng)誤差主要原因是電壓表的分流作用.

分析 (1)根據(jù)通過待測電阻的最大電流選擇電流表;為準確測量電阻阻值,應測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待測電阻阻值與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間的關系確定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根據(jù)待測電阻與電表內阻間的關系確定電流表的接法,然后連接實物電路圖.
(2)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求出$\frac{1}{U}$與$\frac{1}{{R}_{2}}$的關系式,根據(jù)該關系式求出電源的電動勢與內阻;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使測量值偏小.

解答 解:(1)電壓表量程是3V,通過待測電阻的最大電流
I=$\frac{U}{{R}_{0}}$=$\frac{3V}{2000Ω}$=0.0015A=1.5mA,
因此電流表應選電流表A2(量程2mA,電阻RA2約為50Ω);
待測電阻R0阻值約為2kΩ,滑動變阻器R1(0~40Ω,額定電流1A)
與電阻箱R2(0~999.9Ω)最大阻值均小于待測電阻阻值,
變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時待測電阻電壓與電流變化范圍較小,不能測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為測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減小實驗誤差,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接法;$\frac{{R}_{0}}{{R}_{A}}$=$\frac{2000Ω}{50Ω}$=40,$\frac{{R}_{V}}{{R}_{0}}$=$\frac{4000Ω}{2000Ω}$=2,$\frac{{R}_{0}}{{R}_{A}}$>$\frac{{R}_{V}}{{R}_{0}}$,電流表應該采用內接法,實物電路圖如圖所示.
(2)由圖乙所示電路可知,E=U+Ir=U+$\frac{U}{{R}_{2}}$r,則$\frac{1}{U}$=$\frac{r}{E{R}_{2}}$+$\frac{1}{E}$,因此圖象的縱軸截距b=$\frac{1}{E}$,電動勢E=$\frac{1}$,
圖象的斜率k=$\frac{r}{E}$,則電源內阻r=kE=$\frac{k}$;
由電路圖可知,實驗中由于電壓表的分流,而使電流表示數(shù)小于真實值,從而導致測量結果偏;
故答案為:(1)A2;電路圖如圖所示;(2)$\frac{1}$;$\frac{k}$;電壓表的分流.

點評 根據(jù)待測電阻與滑動變阻器阻值間的關系確定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根據(jù)待測電阻阻值與電表內阻間的關系確定電流表的接法是正確連接實物電路圖的前提與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在傾角為θ=37°的粗糙斜面頂端有一質點A自靜止開始下滑,質點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同時另一質點B自靜止開始由斜面底端向左以恒定加速度沿a沿光滑水平面運動,A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圓弧平穩(wěn)地朝B追去,為使A能追上B,B的加速度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測定金屬絲的電阻率”的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操作:

(1)為了合理選擇實驗方案和器材,首先使用歐姆表(×1擋)粗測接入電路的金屬絲的阻值R.歐姆表調零后,將表筆分別與金屬絲兩端連接,某次測量結果如圖甲所示,則這次測量的讀數(shù)R=3.0Ω.
(2)若采用如圖乙所示的電路測量金屬絲的電阻,電阻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ㄟx填“偏大”或“偏小”).
(3)在某次測量中,測得金屬絲接入電路的長度為L,金屬絲的直徑為D,電壓表和電流表讀數(shù)分別為U和I,請用上述直接測量的物理量(L、D、U、I)寫出電阻率ρ的計算式ρ=$\frac{{πU{D^2}}}{4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為10:1,b是原線圈的中心抽頭,電壓表和電流表均為理想電表,除R以外其余電阻不計.在原線圈c、d兩端加上u1=220$\sqrt{2}$sin100πt(V)的交變電壓.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若單刀雙擲開關接a,則電壓表示數(shù)為22V
B.若單刀雙擲開關接a,再將滑動變阻器觸片P向下移,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C.若將單刀雙擲開關由a撥向b,兩電流表的示數(shù)均變大
D.若將單刀雙擲開關由a撥向b,輸入功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從某一高度水平拋出一小球,經(jīng)過時間t到達地面時,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 gttanθ
B.小球在t時間內的位移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frac{θ}{2}$
C.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則θ減小
D.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則平拋運動的時間變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探究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在氣墊導軌上安裝了一個光電門B,滑塊上固定一遮光條,滑塊用細線繞過氣墊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力傳感器相連,傳感器下方懸掛鉤碼.實驗時,每次滑塊都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B的時間t,并測出滑塊在A位置時遮光條到光電門的距離L,就能得到滑塊的加速度.
(1)該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則d=2.25mm;
(2)改變鉤碼質量,測出對應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和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通過描點作出線性圖象,研究滑塊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作出$\frac{1}{{t}^{2}}$-F圖象.(選填“t2-F”、“$\frac{1}{t}$-F”或“$\frac{1}{{t}^{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兩個輪子的半徑R=0.20m,由電動機驅動以角速度ω=8.0rad/s勻速同向轉動,兩輪的轉動軸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距離d=1.6m.一塊均勻木板條輕輕平放在兩輪上,開始時木板條的重心恰好在右輪的正上方.已知木板條的長度L>2d,木板條與輪子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6,木板條運動到重心恰好到達左輪正上方所需的時間是( 。
A.1sB.0.785s
C.1.5s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五幅圖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識,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
A.
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則由更小的微粒組成
B.
盧瑟福通過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了質子和中子
C.
用中子轟擊鈾核使其發(fā)生聚變…,鏈式反應會釋放出巨大的核能
D.
普朗克通過研究黑體輻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E.
玻爾理論指出氫原子能級是分立的,所以原子發(fā)射光子的頻率也是不連續(xù)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1所示,質量m=1OOg的小乍放在傾角為37°的斜面上,小車后面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開始小車停在靠近打點汁時器的位置,啟動打點計時器,釋放小車,小車由靜止幵始沿斜面向下運動.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測得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2中所示,已知每兩計數(shù)點間時間間隔T=0.1s.

分析紙帶可求得:C點速度大小vc=1.44 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4.8 m/s2;小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5 (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