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木塊A.B分別重50N和60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5;夾在A.B之間的輕彈簧被拉伸了2c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0N/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N的水平推力作用在木塊B上,求力F作用后木塊A和木塊B所受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臨川一中高二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某電場中的一條電場線,在該電場線上取A.B兩點,并用EA.EB分別表示A.B兩點處的電場強度,則( )

A.EA = EB B.EA > EB C.EA < EB D.EA.EB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康杰中學高一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相對于坐標原點的位移與時間關系為 (x、t分別以m、s為單位)則:

A.這個物體的初速度為6 m/s

B.這個物體的初速度為-6m/s

C.這個物體的加速度為8 m/s2

D.這個物體的加速度為4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清江中學高一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一個大小為8N的力分解成兩個分力,下列各組值不可能的是( )

A.1 N 和 10 N B.10 N 和 15 N

C.1000 N 和 1000 N D.1000 N 和 15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佛山一中高一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中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被拉伸時,不能超出它的彈性限度

B.用懸掛砝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應保證彈簧位于豎直位置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

C.用直尺測得彈簧的長度即為彈簧的伸長量

D.用幾個不同的彈簧,分別測出幾組拉力與伸長量,得出拉力與伸長量之比相等

(2)若某同學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所用的每個鉤碼的重力相當于對彈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實驗時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5個鉤碼逐個掛在繩子的下端,每次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

①有一個同學通過以上實驗測量后把6組數(shù)據(jù)描點在坐標圖中,請作出F-L圖線:

②由此圖線可得出該彈簧的原長L0=________ cm, 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 N/m。(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若某同學把彈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長,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掛上鉤碼后測出彈簧伸長后的長度L,把L-L0作為彈簧的伸長量x,這樣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畫出的圖線可能是下圖中的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在絕緣水平面上,相距為L的A.B兩點處分別固定著兩個等量正電荷A.b是AB連線上兩點,其中,O為AB連線的中點,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以初動能從a點出發(fā),沿AB直線向b運動,其中小滑塊第一次經(jīng)過O點時的動能為初動能的2倍,到達b點時動能恰好為零,小滑塊最終停在O點,求:

(1)小滑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小滑塊運動的總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屯溪一中高一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體以速度v勻速通過直線上的A、B兩點,所用時間為t,現(xiàn)在物體從A點由靜止出發(fā),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至B點速度恰好減為0,所用時間仍為t,則物體的( )

A.vm只能為2v,與a1、a2的大小無關

B.vm可為許多值,與a1、a2的大小有關

C.a(chǎn)1、a2須是一定的

D.a(chǎn)1、a2必須滿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邯鄲一中高二日測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

如圖,電路中定值電阻阻值R大于電源內(nèi)阻阻值r。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下滑動,理想電壓表示數(shù)變化量的絕對值分別為,理想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量的絕對值,則

A.A的示數(shù)變小

B.的示數(shù)增大

C.的比值大于r

D.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揭陽普寧市華美實驗學校高一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鉛球從教學樓頂自由下落(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從開始下落到著地所用的時間t=2s,則教學樓的高度h為(g取10m/s2)( )

A.10m B.15m C.20m D.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