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關于物理學研究的方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質(zhì)點來代替實際物體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實驗中使用了控制變量的方法
C.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測量了引力常量的數(shù)值

分析 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實驗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根據(jù)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

解答 解:A、用質(zhì)點來代替實際物體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A正確;
B、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實驗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錯誤;
C、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C錯誤;
D、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測量了引力常量的數(shù)值,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常見的物理學方法與物理學史,是常識性問題,對于物理學上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明、著名理論要加強記憶,這也是考試內(nèi)容之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在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時,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小車用細線繞過長木板左端的定滑輪懸掛砝碼盤,保持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不變,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M,進行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

(1)實驗中,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BD.
A.電火花計時器接低壓交流電源              B.使上部分細線與木板平行
C.平衡摩擦力時,懸掛砝碼盤和砝碼      D.平衡摩擦力時,將紙帶連接在小車上
(2)小明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從紙帶上測出x1=1.60cm,x2=2.36cm,x3=3.11cm,x4=3.87cm,x5=4.62cm,x6=5.38cm.則打計數(shù)點“5”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0.50m/s,利用x1和 x6計算小車的加速度為0.76m/s2(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某小組保持砝碼和砝碼盤總質(zhì)量m=50g不變進行實驗,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試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中取合適的坐標系,作出圖象.
次數(shù)小車質(zhì)量
M/g
加速度
a/(m•s-2
$\frac{1}{M}$/kg-1
12001.915.00
22501.714.00
33001.503.33
43501.362.86
54001.122.50
64501.002.22
75000.902.00
根據(jù)圖象判斷,實驗產(chǎn)生誤差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滿足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電路的輸入端電壓為12V,燈泡L上標有“4V  4W”,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R=8Ω.
求:
(1)斷開開關S,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當燈泡正常發(fā)光時,滑動變阻器接入的阻值及滑動變阻器消耗的電功率.
(2)閉合開關S,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當燈泡正常發(fā)光時,滑動變阻器上、下兩部分的阻值及滑動變阻器消耗的總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2005年北京時間7月4日下午1時52分,美國小探測器成功撞擊“坦普爾一號”彗星,投入彗星的懷抱,實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彗星的“大對撞”.如圖所示,假設“坦普爾一號”彗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其運動周期為5.74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探測器在撞擊彗星前后過程,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nèi)掃過相等的面積
B.該彗星近日點處線速度小于遠日點處線速度
C.該彗星近日點處加速度大于遠日點處加速度
D.該彗星橢圓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個常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實驗中,如圖1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1)根據(jù)紙帶可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根據(jù)紙帶計算各點瞬時速度:vB=1.38 m/s,vC=2.64 m/s,vD=3.90 m/s.在如圖2所示坐標中作出小車的v t圖線,并根據(jù)圖線求出a=11.75.(保留2位小數(shù))
(3)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是0.3m/s,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小車運動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的兩個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繞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星球A和B兩者中心之間的距離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點始終共線,A和B分別在O的兩側,引力常數(shù)為G.
(1)求兩星球做圓周運動的周期;
(2)在地月系統(tǒng)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響,可以將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繞其軌道中心運行的周期為T1.但在近似處理問題時,常常認為月球是繞地心做圓周運動的,這樣算得運行周期記為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5.98×1024kg和7.35×1022kg.求T1與T2兩者平方之比(結果保留三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一個質(zhì)點,初速度的大小為2m/s,末速度的大小為4m/s,則( 。
A.速度改變量的大小可能是6 m/s
B.速度改變量的大小可能是2 m/s
C.速度改變量的方向一定與初速度方向相同
D.速度改變量的方向一定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一次實驗課上,有兩名同學各用F=30N的水平力拉輕彈簧,如圖所示,若彈簧的原長為12cm,勁度系數(shù)k=103N/m,當兩人靜止時彈簧的長度為(  )
A.18 cmB.15 cmC.9 cmD.19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就是電子B.電場并不真實存在是人們假想出的
C.電場強度為零的地方電勢也為零D.電子在電勢高的地方電勢能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