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某組同學設計了“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的關系”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細砂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細砂和小桶的總重量,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得.
①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已知實驗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取紙帶上每兩個點為一個計數(shù)點A、B、C、D、E.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31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②在不改變小車質(zhì)量的情況下,根據(jù)實驗收集的數(shù)據(jù)作出的a‐F 圖線如圖丙所示,其中F為砝碼及砝碼盤的總重力大。糇畲箪o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不計滑輪質(zhì)量和細線與滑輪間的摩擦,已知在某一次實驗中通過打出的紙帶處理得小車的加速度為a,通過天平稱得小車質(zhì)量為M,砝碼和砝碼盤總質(zhì)量為m,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則圖(c)中F0的大小為mg-(M+m)a(用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③根據(jù)圖丙中作出的a‐F 圖線,請寫出一條對提高本實驗結果準確程度有益的建議實驗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分析 ①根據(jù)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②由圖象可知,F(xiàn)0應該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對整體研究,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解.
③提高本實驗結果準確程度有益的做法有兩個: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車質(zhì)量遠遠大于沙桶和沙的質(zhì)量,從圖中看出有拉力時物體仍不動,說明沒有平衡摩擦力.

解答 解:①因為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x=0.5mm,根據(jù)△x=aT2得:
a=$\frac{△x}{{T}^{2}}=\frac{0.5×1{0}^{-3}}{0.0{4}^{2}}$=0.31m/s2
②由a-F圖象可知,F(xiàn)0應該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F0=(M+m)a
解得:F0=mg-(M+m)a
③提高本實驗結果準確程度有益的做法有兩個:1、平衡摩擦力;2、小車質(zhì)量遠遠大于沙桶和沙的質(zhì)量,
從圖中看出有拉力時物體仍不動,說明沒有平衡摩擦力.
所以建議是:實驗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故答案為:①0.31;②mg-(M+m)a;③實驗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點評 對于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物體受力的關系”關鍵是掌握實驗原理,從而掌握實驗儀器、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和要注意的事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娛樂風洞”是一項將科技與驚險相結合的娛樂項目,它能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內(nèi)把表演者“吹”起來.假設風洞內(nèi)向上的風量和風速保持不變,表演者調(diào)整身體的姿態(tài),通過改變受風面積(表演者在垂直風力方向的投影面積),來改變所受向上風力的大小.已知人體所受風力大小與受風面積成正比,人水平橫躺時受風面積最大,設為S0,站立時受風面積為$\frac{1}{8}$S0;當受風面積為$\frac{1}{2}$S0時,表演者恰好可以靜止或勻速漂移.如圖所示,某次表演中,人體可上下移動的空間總高度為H,表演者由靜止以站立身姿從A位置下落,經(jīng)過B位置時調(diào)整為水平橫躺身姿(不計調(diào)整過程的時間和速度變化),運動到C位置速度恰好減為零.關于表演者下落的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A至B過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大于從B至C過程表演者的加速度
B.從A至B過程表演者的運動時間小于從B至C過程表演者的運動時間
C.從A至B過程表演者動能的變化量大于從B至C過程表演者克服風力所做的功
D.從A至B過程表演者動量變化量的數(shù)值小于從B至C過程表演者受風力沖量的數(sh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用下列器材測量電容器的電容:
一塊多用電表,一臺直流穩(wěn)壓電源,一個待測電容器(額定電壓16V),定值電阻R1(阻值未知),定值電阻R2=150Ω,電流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和計算機,單刀雙擲開關S,導線若干.
實驗過程如下:
實驗次數(shù)實驗步驟
第1次①用多用電表的“×10”擋測量電阻R1,指針偏轉(zhuǎn)如圖甲所示.
②將電阻R1等器材按照圖乙正確連接電路,將開關S與1端連接,電源向電容器充電.
③將開關S擲向2端,測得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如圖丙中的實線a所示.
第2次④用電阻R2替換R1,重復上述實驗步驟②③,測得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如圖丁中的某條虛線所示.
說明:兩次實驗中電源輸出的直流電壓恒定且相同.

請完成下列問題:
(1)由圖甲可知,電阻R1的測量值為100Ω.
(2)第1次實驗中,電阻R1兩端的最大電壓U=9V.利用計算機軟件測得i-t曲線和兩坐標軸所圍的面積為42.3mA•S,已知電容器放電時其內(nèi)阻可以忽略不計,則電容器的電容為C=4.7×10-3F.
(3)第2次實驗中,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應該是圖丁中的虛線c(選填“b”、“c”或“d”),判斷依據(jù)是根據(jù)im=Um/R,因第2次實驗的最大電流小些,故不是b;根據(jù)Qm=CUm,因兩條曲線分別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相等,故不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質(zhì)點做簡諧運動,其v-t圖象如圖.以速度正方向為x軸正向,該質(zhì)點的x-t關系圖象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如圖,輕繩一端懸掛一質(zhì)量為5kg的重物M,另一端跨過C處的定滑輪與套在斜直桿上的環(huán)相連.A、O、B為直桿上三點,AO=OB,CO與直桿垂直,CO=0.8m,∠OCA=37°.環(huán)在外力作用下沿直桿向上以3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環(huán)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繩對重物M做的功為0J,從O到B的過程中繩對重物M做的功為18.1J.(不計滑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最近幾十年,人們對探測火星十分感興趣,先后曾發(fā)射過許多探測器,稱為“火星探路者”的火星探測器曾于1997年登上火星,已知探測器在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所受引力的比值為2.6,則當“火星探路者”距火星表面100m高時自由下落一個物體,那么此物體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到達火星表面?著陸時的速度多大?(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用手托一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再接住小球,將這一過程簡化為下面的理想運動模型:手托小球由靜止開始,先豎直向上做勻加速運動,然后再做勻減速運動,手停下后在該處接住落回的小球使小球做勻減速運動.已知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為4m/s2,加速運動距離為0.5m,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0m/s2,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小球運動的最大速度和總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一只電流表的滿偏電流為Ig=300μA,內(nèi)阻為Rg=100Ω,若改裝成量程為I=0.6A的電流表,應并聯(lián)的電阻阻值為0.05Ω;若改裝成量程為U=3V的電壓表,應串聯(lián)一個阻值為9900Ω的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為了測定重力為G的鐵塊P與長金屬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實驗時有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
甲圖是使金屬板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過彈簧秤向右用力F拉P,使P向右勻速運動;
乙圖是把彈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墻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屬板,使金屬板向左運動.
兩種方法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情況已放大畫出.
 
(1)甲圖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2.90N;
(2)這兩種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中,乙(選填“甲”或“乙”)方法更好;
(3)若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為f,則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f}{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