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同一平面內(nèi)的三個力,大小分別為4N、6N、7N,若三力同時作用于某一物體,則該物體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 )
A.5N、3NB.9N、0NC.17N、0ND.17N、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電源的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源是使電路中有持續(xù)電流的裝置
B. 電源的作用是在電源內(nèi)部把電子由正極不斷地搬運到負極,從而保持兩極之間有穩(wěn)定的電勢差
C. 只要電路中有電源,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D. 電源實質(zhì)上也是一個用電器,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光滑水平面上,小明站在靜止的小車上用力向右推靜止的木箱,木箱以相對地面速度v向右勻速運動。巳知木箱的質(zhì)量為m,小明與車的質(zhì)量為3m。木箱運動一段時間后與豎直墻壁發(fā)生無機械能損失的碰撞,反彈回來后被小明接住。求:
(1)推出木箱后小明和小車一起運動的速度v1的大;
(2)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一起運動的速度v2的大小。
(3)小明接住木箱后,再次以相同速度v推出木箱,要做多少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才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但不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C.豎直向上拋出的物體,能豎直上升,是因為受到豎直向上升力的作用
D.施力物體一定受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磁感強度B,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磁場中某點B的大小,跟放在該點的試探電流元的情況有關(guān)
B.磁場中某點B的方向,跟該點處試探電流元所受磁場力方向一致
C.在磁場中某點試探電流元不受磁場力作用時,該點B值大小為零
D.在磁場中磁感線越密集的地方,磁感應(yīng)強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xué)們練習(xí)投籃時把籃球沿斜上方拋出,當(dāng)不考慮空氣阻力時,籃球的運動軌跡跟平拋一樣也是一條拋物線,我們把這樣的運動叫做斜拋運動,斜拋運動是更為常見的拋體運動;做斜拋運動的物體在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剛好為水平方向,此后可視為平拋運動,所以可以將一個完整的斜拋運動看作對稱的兩個平拋運動來處理.試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王小川同學(xué)以與水平地面成60°斜向上扔出一個石子,出手時速度為12m/s,石子落地前做斜拋運動,求石子運動過程中的最小速率
(2)同學(xué)們參加中考都有“后拋實心球”的經(jīng)歷,我們會發(fā)現(xiàn)輕重不同的實心球,輕的實心球會拋的遠些,同學(xué)們用高中物理學(xué)到的理論知識解釋一下這個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某小組使用位移傳感器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讓木塊從傾斜木板上一點A由靜止釋放,位移傳感器可以測出木塊到傳感器的距離.位移傳感器連接計算機,描繪出木塊相對傳感器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
(1)根據(jù)上述圖線,計算0.4 s時木塊的速度v=______ m/s,木塊加速度a=______ m/s2;
(2)為了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μ,還需要測量的量是_________(已知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span>g);
(3)為了提高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的測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
A.A點與傳感器距離適當(dāng)大些
B.木板的傾角越大越好
C.選擇體積較大的空心木塊
D.傳感器開始計時的時刻必須是木塊從A點釋放的時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zhì)量M=8 kg的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車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8 N,當(dāng)小車速度達到1.5 m/s時,在小車的右端、由靜止輕放一大小不計、質(zhì)量m=2 kg的物體,物體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小車足夠長,物體從放上小車開始,經(jīng)t=1.5 s的時間,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移為(g取10 m/s2) ( )
A. 1 m B. 2.1 m C. 2.25 m D. 3.1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