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5433  25441  25447  25451  25457  25459  25463  25469  25471  25477  25483  25487  25489  25493  25499  25501  25507  25511  25513  25517  25519  25523  25525  25527  25528  25529  25531  25532  25533  25535  25537  25541  25543  25547  25549  25553  25559  25561  25567  25571  25573  25577  25583  25589  25591  25597  25601  25603  25609  25613  25619  25627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的方向一定是豎直向下B、摩擦力的大小與對接觸面的壓力成正比C、滑動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鐵塊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桌面的形變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所示,三角形劈塊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塊上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物塊和劈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粗糙水平面對三角形劈塊(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C、沒有摩擦力作用D、條件不足,無法判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只能使物體減速,不可能使物體加速B、作用在物體上的靜摩擦力只能使物體加速,不可能使物體減速C、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既可能使物體減速,也可能使物體加速D、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該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兩個等大的水平力F分別作用在物體B、C上.物體A、B、C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各接觸面與水平地面平行.物體A、C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1,物體B、C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2,物體C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3,則( 。
A、f1=F,f3=0B、f1=F,f3=FC、f1=0,f2=FD、f1=0,f3=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是一主動輪A通過皮帶帶動從動輪B的示意圖,主動輪的轉動方向如圖所示,試分析皮帶上M點和皮帶上N點受到的摩擦力fM和fN的方向分別為( 。
A、向下    向上B、向下     向下C、向上   向下D、向上     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輛正在路面上行駛的汽車,遇到前方有人橫穿馬路時,司機緊急制動后又經過x米的距離停下來才避免了一場車禍的發(fā)生,若汽車與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Ff,則關于汽車與地面間摩擦力做功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摩擦力對汽車、地面均不做功B、摩擦力對汽車做-Ffx的功,對地面做Ffx的功C、摩擦力對汽車、地面均做-Ffx的功D、摩擦力對汽車做-Ffx的功,對地面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的物體,質量為40kg,物體和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在運動過程中,物體還受到一個水平向右、大小為20N的拉力作用,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為(g=10m/s2)(  )
A、40N,水平向左B、40N,水平向右C、20N,水平向左D、60N,水平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質量為m的物體A,受到一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的作用,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與水平面夾角為θ,A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關于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正確的是( 。
A、FcosθB、μ(mg-Fsinθ)C、μ(mg+Fsinθ)D、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質量為1kg的木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時還受到一個向左的水平推力F=1N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在木塊停止運動之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10m/s2)( 。
A、木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B、地面對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1NC、木塊受到摩擦力大小為2ND、地面對木塊的支持力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疊放著A、B、C三個完全相同的物塊,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時,A、B、C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 。
A、地面對C的摩擦力等于F
B、A對B的摩擦力等于
F
2
C、B對A的摩擦力等于零
D、B對C的摩擦力等于F方向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