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直譯為主的文言文翻譯方法

牟平育英藝術(shù)學(xué)校    趙國華

 

多年來,雖然文言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的翻譯方法一直都在推行,但仍有不少人不得要領(lǐng),以至于事半功倍,所以有重新強調(diào)之必要。筆者認為,其翻譯步驟和技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一、添補詞語

3、某些某種用法的助詞

表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的結(jié)構(gòu)助詞。如:a“宋何罪有?”;b“句讀不知”;c“蚓無爪牙利”;d“帶長鋏陸離兮”。

(1)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結(jié)構(gòu)助詞。如: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b“即患秦兵來”。

湊足音節(jié)的或置于表時間的詞后,表示時間的助詞。如:a“悵恨久”;b“頃,煙炎張?zhí)臁薄?/p>

(2)發(fā)語詞。如:a“環(huán)而攻之”;b“大國,難測也”。

(3)放在句中,表提頓或語氣的語氣助詞。如:a“北山愚公,年且九十”;b“其聞道固先乎吾”;c“當是時,商君佐之”。

(4)放在句末,表解釋語氣或判斷語氣,或某些陳述語氣的語氣助詞。如:a“雖我之死,有子存”;b“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c“陳勝者,陽城人”。

2、某些某種用法的連詞

(1)置于連動詞組中的連詞或表純粹并列關(guān)系的連詞,常常不能或不必譯出,不妨刪除。如:a“執(zhí)策臨之”;b“馬無故亡入胡”;c“黑質(zhì)白章”

(2)置于動詞性偏正詞組偏正之間的連詞,常常不能譯出,不妨刪除。如:a“潭西南望”;b“則馳然臥”

(3)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的連詞,應(yīng)該刪除。如:a“爾來二十一年矣”;b 、“為字共三十四”

3、某些某種用法的副詞

(1)    某些表敬意的副詞,可以刪除。如:a“伏惟啟阿母”;b“張良曰:‘諾’”

(2)    同義副詞連用,可刪除其中一個。如:“仿佛若有光”

三、落實詞語

落實詞語,是指以單句為單位,將句中的詞語按先后順序逐一譯出或照錄?梢哉珍浀脑~語有:人名、地名、官名、帝號、年號、其他專有名詞以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余者落實時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試題詳情

3、名詞作狀語

名詞(含名詞性詞組)作狀語,具有多方面的修飾作用,翻譯時要補上適當?shù)慕樵~。

(1)用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如:a“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本意是“鳥的翅膀”,可譯作“像鳥張開翅膀那樣”;b“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本意是“狗”,可譯作“像狗那樣”或“像狗似的”。

(2)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本意是“兄長”,可譯作“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3)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如:“木格貯之”中的“木格”,本意是“木頭格子”,可譯作“用木頭格子”。

(4)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如:“卒廷見相如”中的“廷”,本意是“朝廷”,可譯作“在朝廷上”。

(5)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中的“北”,本意是“北方”,可譯作“向北方”。

2、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用作名詞

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用作名詞時,跟它們對應(yīng)的是現(xiàn)代漢語中相應(yīng)意義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1)動詞。如:a“百廢具興”中的“廢”,應(yīng)譯作“廢棄了的東西”;b“手中各有攜”中的“攜”,應(yīng)譯作“攜帶的東西”;c“止增笑耳”中的“笑”,應(yīng)譯作“笑料”。

(2)形容詞。如:a“優(yōu)劣得所”中的“優(yōu)劣”,應(yīng)譯作“好的”和“壞的”;b“臂非加長也”中的“長”,應(yīng)譯作“長度”。

(3)數(shù)詞。如:a“其一犬坐于前”中的“一”,應(yīng)譯作“一只狼”;b“知勝有五”中“五”,應(yīng)譯作“五種情況”。

3、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后,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與這個名詞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并帶有動詞的語法特點。

如:a“置人所罾魚腹中”中的“罾”,本意是“漁網(wǎng)”,應(yīng)譯作“用漁網(wǎng)捕”;b“乃使從者衣褐”中的“衣”,本意是“衣服”,應(yīng)譯作“穿”;c“燕雀烏鵲巢堂壇兮”中的“巢”,本意是“巢”或“窩”,應(yīng)譯作“筑巢”或“筑窩”。

4、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動詞、形容詞活用為有“使”、“令”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樣”,可譯為“使+(賓語)+表使動的名詞、形容詞、動詞(或相當?shù)钠渌~語)”。

(1)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a“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應(yīng)譯作“使(之)為王”;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的“生”和“肉”,應(yīng)譯作“使(死)復(fù)生”、“使(骨頭)長肉”。

(2)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凡是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多屬使動用法。如: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中的“從”,應(yīng)譯作“使(百余騎)跟從”;b“中軍置酒飲歸客”中的“飲”,應(yīng)譯作“使(歸客)飲”或“使(歸客)喝”。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a“人煙寒桔柚”中的“寒”,應(yīng)譯作“使(桔柚)寒冷”;b“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應(yīng)譯作“使(江南岸)綠”或“吹綠(江南岸)”。

5、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形容詞活用為有“認為”、“以為”意義的動詞,表示當事者(主語)主觀意念上“認為(賓語)怎樣”或“把(賓語)當作什么”。

(1)名詞的意動用法,表示把賓語看成是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譯為“把+(賓語)+當作+表意動的名詞”。如:a“吾從而師之”中的“師”,應(yīng)譯作“把(之)當作老師”或“以(之)為老師”;b“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中的“鑒”,應(yīng)譯作“把(之)當作鏡子”或“以(之)為鏡子”,亦可引申為“借鑒”。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表示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狀態(tài),可譯為“認為+(賓語)+表意動的形容詞”。如:a“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應(yīng)譯作“認為(我)美”;b“邑人奇之”中的“奇”,應(yīng)譯作“認為(之)奇特”。

6、充當謙稱或敬稱的詞

(3)充當謙稱的詞,可譯作“我”。如:“愚以為宮中之事”、“安陵君其許寡人”和“甚失孤望”中的“愚”、“寡人”和“孤”,都是謙辭,都可以譯作“我”。

(4)充當敬稱的詞,可譯作“您”。如:“君為我呼入”、“卿欲何言”和“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中的“君”、“卿”、“將軍”,都是敬辭,可譯作“您”。

(5)有些謙辭和敬辭可以照錄。如:“臣為韓王送沛公”和“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中的“臣”和“肅”,都可直接照錄。

7、兼詞

兼詞,是指包容兩類詞的詞。翻譯時,一般要將它所包容的兩類詞都譯出。如:a“獻諸撫軍”中的“諸”,是兼詞“之于”,應(yīng)譯作“它給”或“促織給”。這樣,整個句子就可翻譯為:“獻促織給撫軍”或“把促織獻給撫軍”。B“投諸渤海之尾”中的“諸”,是兼詞“之于”,應(yīng)譯作“它到”或“土石到”。這樣,整個句子就可翻譯為:“運土石到渤海之尾”或“把土石運到渤海之尾”。C“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械摹把伞,是兼詞“于是”,應(yīng)譯作“在里面”或“在其中”。這樣,整個句子就可翻譯為:“三個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師在里面”。

8、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通假現(xiàn)象主要有兩種:

(1)發(fā)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通假。如:a“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受”,通“授”;b“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蚤”,通“早”;c“南聲函胡,北音清越”中的“函胡”,通“含糊”。

(2)形體相近的字通假。如:a“被明月兮佩寶路”中的“被”,通“披”;b“五萬兵難卒合”中的“卒”,通“猝”;c“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中的“孫”,通“遜”。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般都是單音詞,雙音詞通假(如上文中的“函胡”)的現(xiàn)象很少。翻譯時,要根據(jù)本字譯出或照錄本字。如:上文中的“受”、“卒”和“孫”,要根據(jù)本字“授”、“猝”和“遜”,翻譯成“傳授”、“倉促”和“順”;而“蚤”、“函胡”、“被”,翻譯時,則照錄本字:“早”、“含糊”和“披”即可。

文言句中的各成分的排列順序、用詞的位置或各個句子的先后順序,如果與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相同,無需調(diào)換位置。若遇到下列幾種情況,則必須調(diào)換位置,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

試題詳情

四、調(diào)換位置

3、賓語前置。如:a“古之人不余欺也”中的“余”,是賓語前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謂語“欺”的后面;b“沛公安在?”中的“安”,是賓語前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謂語“在”的后面;c“宋何罪?”中的“何罪”,是賓語前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謂語“有”的后面。

2、定語后置。如:a“蚓無爪牙之(利)”中的“利”,是定語后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賓語“爪牙”的前面;b“帶長鋏之(陸離)兮”中的“陸離”,是定語后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賓語“長鋏”的前面;c“嘗貽余核舟(一)”中的“一”,是定語后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賓語“核舟”的前面。

3、狀語后置。如:a“鄭伯段[于鄢]”中的“于鄢”,是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謂語“克”的前面;b“刀[霍霍][向豬羊]”中的“霍霍”和“向豬羊”,都是狀語后置,翻譯時,都要調(diào)換到謂語“磨”的前面。

4、謂語前置(也叫倒裝句)。如:a“甚矣!汝之不惠”中的“甚矣”,是謂語前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主語“汝之不惠”的后面;b“賢哉!回也”中的“賢哉”,是謂語前置,翻譯時,要調(diào)換到主語“回也”的后面。

五、完善句子

1、逐句完善(即以譯文的單句或分句為單位,一句一句地完善)。它是指落實每個詞語后形成的句子,若不完整或不通順的話,可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其完善。常見的方法有:(1)增加定語、狀語或補語;(2)添加助詞、量詞、方位詞或關(guān)聯(lián)詞等詞語。

如:“良庖歲更刀”一句,落實詞語后是“好廚師每年更換刀”,意思不夠明確。加上一個狀語、一個定語,變成“好廚師每年[才]更換(一把)刀”,句子就完善了。

再如:“霾兩輪兮縶四馬”一句,落實詞語后是“埋沒兩輪子啊絆四馬”,意思不夠明確。加上兩個定語(加括號的)、四個助詞(加點的)和兩個量詞(加波浪線的),變成“埋沒(戰(zhàn)車)輪子啊絆住(拉車)馬”,句子就通順了。

2、連句完善。它是指每個單句或分句完善之后,若句與句之間不夠連貫,可取一定措施使其完善。常見的方法有:(1)在句與句之間加關(guān)聯(lián)詞;(2)加其他的銜接語。

如:“故知勝有五”,調(diào)換位置后是“故有五知勝”;逐詞落實并完善后的譯文是“所以,有五種(情況)(可)預(yù)見作戰(zhàn)的勝利”。譯文跟上文銜接不夠,需要連句完善,只需在譯文前加上“由于懂得了用兵的方法”這樣的銜接語即可。

試題詳情

總之,文言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方法有很多。相信,只要我們能耐心琢磨許多詞句、細心歸納種種方法,學(xué)好文言文肯定會容易多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