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第六中學2009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數(shù)學(理工類)試題
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卷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參考公式:
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相互獨立,那么
如果事件在一次試驗中發(fā)生的概率是,那么次獨立重復試驗中恰好發(fā)生次的概率
球的表面積公式,其中表示球的半徑
球的體積公式,其中表示球的半徑
山東省實驗中學2006級第一次診斷性測試
歷 史 試 題 2008 .11
第 I 卷(共45分)
說明:請將卷I的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上,卷Ⅱ答案直接寫在題后?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卡和第Ⅱ卷。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祈盼“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一個美好愿望,這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一個特點是
A.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家畜養(yǎng)殖的傳統(tǒng)
B.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2. 觀察下圖并閱讀材料,指出這種農業(yè)生產技術所表現(xiàn)的特點是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開成一條條深寬各一尺的壟和溝。第一年把莊稼種在溝里,出苗后,逐漸把壟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來的壟上,再如法開溝栽種。
漢代代田法模型
A.廣種薄收 B.少種多收 C.精耕細作 D.男耕女織
3.假設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為表示重視農業(yè)生產而示范
犁地,右圖中扶犁的最有可能的是
A.齊桓公 B.漢景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4.《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薄@段話的核心思想是
A.民貴君輕 B.重農抑商 C.施行仁政 D.閉關鎖國
5.宋代的商業(yè)活動與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發(fā)展變化,有一位學者專門為此寫了一本專著,你能為這本專著選定一個合適的書名嗎?
A.《長安城的落日》 B.《汴河兩岸》
C.《坊墻倒塌以后》 D.《宋代東京的輝煌》
6.《喬家大院》、《晉商》等電影、電視作品使明清的“商幫”走入人們的視野,對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商業(yè)群體的特點表述不正確的是
A.政府大力支持 B.具有地域性
C.長途販運活動為主 D.白銀廣泛流通為條件
7.在一座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潔白如雪的白瓷,聞名中外的粉彩和琺瑯彩。這座墓葬的時間應不早于
A.魏晉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8.史料記載,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儉流移,棄賣田宅,漂居異鄉(xiāng),事涉數(shù)世”,后來卻紛紛“返舊墟”,導致這種變化產生的最主要因素是當時統(tǒng)治者實行了
A.屯田制 B.均田令 C.征役制 D.雇募制
9.清朝后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fā)邊衛(wèi)充軍”。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販運 B.抑商,禁海
C.重農抑商 D.保護森林.漁業(yè)資源
10.下圖是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描寫的蘇州盛澤鎮(zhèn)上的施復夫婦,靠養(yǎng)蠶織綢生活,本是小戶人家 ……幾年后他們增買了三四張織機雇人織綢……后來他們又買了兩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張織機,雇人織綢。由小說所描寫的情景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施復夫婦是機戶 ②當時江南一些地區(qū)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 ③明代手工業(yè)還較落后 ④封建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6世紀一位外交官說,在對東方的探險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黃金提供動機”。這反映了當時
A.尋找黃金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B.輸出黃金是殖民擴張的重要方式
C.黃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黃金是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力之一
12.在新航路的開辟中,①葡萄牙人達?伽馬開辟了歐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②意大利人哥倫布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西班牙人麥哲倫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其中
A .①②正確,③不正確 B .①不正確,②③正確
C .①③正確,②不正確 D .①正確,②③不正確
13 .17世紀中期,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規(guī)定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載運, 試想當時哪個國家強烈反對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蘭 D.法國
14.人們在歷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會有不同,如關于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這一事件;過去,歐洲人總以歐洲為中心來理解;美洲土著則立足自身看問題;在當今全球史觀的引導下,人們又有了新的認識,能正確反映上述說法的排列是
A.歐洲/發(fā)現(xiàn),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觀/侵犯
B.歐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觀/發(fā)現(xiàn)
C.歐洲/侵犯,美洲/發(fā)現(xiàn),全球史觀/文明遭遇
D.歐洲/發(fā)現(xiàn),美洲/侵犯,全球史觀/文明遭遇
15.在19世紀上半期,歐洲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機)是英國人!睂@句話的準確理解是①當時使用蒸汽機的都是英國人②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都是英國發(fā)明的③當時的英國已廣泛使用蒸汽機④蒸汽機的出現(xiàn)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表反映了英國農業(yè)人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2 14 .8 8 .4 7 .1
A.工業(yè)化 B.殖民戰(zhàn)爭
C.資產階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7.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原因是①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②人口和資本的流通 ③武力威逼 ④通訊技術的發(fā)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1903年,山東第一份報紙《濟南匯報》創(chuàng)刊,以后,《山東官報》、《濟南日報》等多種報紙在濟南陸續(xù)出現(xiàn),讀報漸漸成為人們的習慣。它對人們的影響主要有 ①開闊視野 ②關注國事 ③啟迪民眾 ④傳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消失的舊時光一九四三,在回憶的路上時間變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屬于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以上是周杰倫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詞,下列情況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 .青年男女身著西服,婚紗在西式教堂中舉辦婚禮
B .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把約會地點放在咖啡館 、西餐廳 、電影院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車,有的騎自行車。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選擇乘坐飛機
D .徐小姐愛好很多,讀書、閱讀《申報》、看上海當?shù)仉娨暸_播放的電視節(jié)目
20.戊戌變法期間,有人作詩:“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裁作短衣裳,腳跟形勢先融化,說道蓮鉤六寸長!贝嗽娭饕从车臍v史現(xiàn)象是
A.倡導婚姻自由 B.易服、廢止纏足
C.全盤西化 D.反清革命
21.右側是份售書廣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務運動中成為暢銷書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②⑤ D.①③
22.從生產力發(fā)展的角度看,洋務運動的實質是
A.“師夷長技以自強”
B.以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C.統(tǒng)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D.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
23.下面是民族火柴的商標----火花,從中可以得到的認識有 ①民族資產階級倡導實業(yè)救國論 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口號發(fā)展實業(yè) ③民族資產階級有反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一面 ④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民族工業(yè)曲折發(fā)展的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右圖是2007年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大染坊》劇照。該劇敘述了20世紀初陳壽亭從一個“叫花子”發(fā)展到擁有雄厚資產的印染廠老板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該片的主題歌唱道:“總以為彩虹就在眼前,我卻在風雨中越走越遠,這一場榮華富貴好心酸”。造成劇中主人公“榮華富貴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術力量相對薄弱
C.中外反動勢力的壓迫 D.商場上的爾虞我詐
25.在一部蘇聯(lián)電影中出現(xiàn)過這樣的鏡頭:兩個農民受全村委托,外出買了一批糧食,運回村子途中被紅軍查獲,他們開了一張收條給農民,然后把糧食全部沒收。這部電影應是
A.《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 B.《攻克柏林》
C.《列寧在1918》 D.《戰(zhàn)爭與和平》
26.“新經濟政策一執(zhí)行,混亂和饑荒馬上就開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復了生機,市場上的商店又開始有了產品的供應了,物價也隨之下降。那時黨的口號是‘學會做生意’”。這里的“學會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場的自由調節(jié)
B.宏觀調控與計劃相結合
C.恢復和發(fā)展私人企業(yè)
D.實行糧食稅制度
27.毛澤東對蘇聯(lián)某一時期的經濟發(fā)展曾作過生動的評價:“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米吃。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边@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爾巴喬夫的政治體制改革
B.蘇聯(lián)犧牲農業(yè)發(fā)展工業(yè)的政策
C.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D.只抓農業(yè)不抓工業(yè)
28.有人評價赫魯曉夫“是徘徊在新舊時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腳跨進了新時代,而另一只腳又由于歷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舊時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边@里“跨進了新時代”的主要含義是
A.改變了農業(yè)生產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進了蘇聯(lián)重工業(yè)的發(fā)展
D.沖擊了斯大林模式
29.列寧對黨內的同志說:“我們在奪取政權后就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xiàn)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根據(jù)實驗做出判斷!绷袑庍M行的比較成功的“實驗”是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C.實行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30.20世紀30年代,美國成立了著名的田納西流域管理署,負責對田納西河進行綜合治理,這是當時美國興辦的最大的工程,(如右圖所示)包括建立水電站提供廉價電力.生產化肥.植樹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濫.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國政府修建此類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調整經濟結構,鼓勵能源出口
B.國家加強干預,防止盲目競爭
C.擴大生產規(guī)模,刺激生產發(fā)展
D.直接提高就業(yè)率,開拓經濟發(fā)展空間
31.1929―1933年發(fā)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當時人們最有可能的體驗是
A.“牛奶面包價格都漲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買彩票中獎還要難”
C.“整個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靜”
D.“為共渡難關各國變得親如兄弟”
32 .二戰(zhàn)后世界各國資本主義經濟政策進行了調整,
右圖反映的趨勢是
A .建立國營企業(yè),出現(xiàn)了國有化趨勢
B .政府加強對經濟的計劃指導
C .企業(yè)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產生“新中間階層”
D .出現(xiàn)資本社會化趨勢 美國股票持有者增長圖
33.發(fā)達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提供的借鑒意義在于
A.必須將政府宏觀調控職能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
B.政府必須盡量減少對企業(yè)自身發(fā)展規(guī)劃的干預
C.國家必須加大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減少惡性竟爭
D.必須按國際標準規(guī)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為
34.毛澤東說:“現(xiàn)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他的本意是
A.指出中國農業(yè)文明的特色 B.強調中國輕工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
C.強調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必要性 D.人民民主政權能否鞏固
35.1956年全國高考的作文題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發(fā)生在這個“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B.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C.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D.“一五”計劃即將完成
36.從圖中信息看,新中國成立后,旨在變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躍進戰(zhàn)鼓敲得更響
C.農民申請加入合作社 D.農民領取承包合同
37.下面是湖北天門縣一農民家1974年.1980年貼的兩幅春聯(lián):1974年:過年只有兩斤米,壓歲并無一分錢。橫批:我也過年。1980年:過年儲米十余擔,壓歲存款上千元。橫批:歡度春節(jié)。出現(xiàn)這種顯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農民重新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提出
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38.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最根本的轉變是
A.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 B.分配方式的轉變
C.管理方式的轉變 D.審批方式的轉變
39.“黃金周”假日是人們休閑放松的一種方式,也拉動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它透出的主要歷史信息是
A.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業(yè).餐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C.假日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態(tài)
D.是幾千年來家庭生活的重大變革
40.春聯(lián)是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也折射出了歷史的變遷,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據(jù)此判斷以下農家百姓春聯(lián)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②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宏圖③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41.歐洲人的觀念從“我是法國人”或“我是德國人”轉變?yōu)椤拔沂菤W洲人”。從根本上看,這一變化反映了歐洲
A.政治一體化 B.國家一體化
C.經濟一體化 D.軍隊一體化
42.歐洲聯(lián)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不同點是
A.是各區(qū)域范圍內生產力和分工發(fā)展的產物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經濟的區(qū)域集團化趨勢增強
C.既是區(qū)域性經濟集團,又具有政治聯(lián)盟的性質
D.各地經濟依賴性加強的產物
43.右圖所反映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
A.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
B.發(fā)展中國家人口過剩
C.發(fā)展中國家科技水平低
D.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結果
44.下列哪些是全球化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有利因素?
A.各國經濟依賴性加強 B.各國面對同樣的經濟規(guī)則
C.各國共享市場和各種資源 D.發(fā)達國家開采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源
45.當今的一些漢堡店內有全球編號相同.口味相同的漢堡包。同時為了迎合各地民眾口味,在不同地區(qū)又兼賣適合當?shù)乜谖兜氖澄。這些速食漢堡店還提供新式的文化空間,一些青年學生則聚集在店里聊天.看書,形成“另類的圖書館”。以上現(xiàn)象說明了 ①全球化的生產是基于經濟利益之上的 ②全球化對于弱國的文化有提升的作用,并出現(xiàn)其“地方化”的發(fā)展方向 ③大眾傳媒與全球化的形成有密切關系 ④在跨國公司資本的推動下,全球化已深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④
第 Ⅱ 卷 (共55分)
題號
46
47
48
合計
分值
山東省實驗中學2006級第一次診斷性測試
化 學 試 題 (2008.11)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偡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荚嚱Y束后,將Ⅱ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51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N:14 O:16 Na:23 S:32
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1、荀子在《勸學》中說:“南方有鳥焉,名有(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边@件事,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
A、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B、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C、實踐必然經歷“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過程
D、做事情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
2、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
(1)間接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親身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3)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3、上題材料中的“行”體現(xiàn)了( )
A感性認識不如理性認識可靠 B實踐第一的觀點
C學習書本知識比實踐來得重要 D對事情要有所耳聞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給人哲學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類制造的,也能為人類服務
⑵認識自然界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⑶只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人類就能成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規(guī)律首先要掌握規(guī)律
⑸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利用規(guī)律,改造規(guī)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5、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也輟廣”。其哲學含義是規(guī)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
C、存在和發(fā)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條件
D、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荀子說:“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規(guī)律)。據(jù)此回答
6、荀子的這句話表明( )
A一切現(xiàn)象都是事物本質的表現(xiàn)
B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處理好整體和局部關系
C要透過事物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D由于人們易受現(xiàn)象的迷惑,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本質
7、我們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
(1)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2)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相結合
(3)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4)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 B(2)(3)(4) C(1)(3) D(3)(4)
8、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
A、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
B、理論來源于實踐,而不是源于書本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會向自己相反方向轉化
D、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9、孟子說:“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边@一觀點說明( )
A、事物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B、主觀比客觀更重要
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D、矛盾著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10、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句話正確闡述了( )關系
A、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B、金錢和人生價值
C、事業(yè)理想和艱苦奮斗 D、個人與他人、社會
11、對孟子的上述觀點正確理解是( )
⑴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
⑵個人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發(fā)展的基礎
⑶個人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
⑷個人的社會價值主要是精神貢獻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12、孟子說:“心之官則思。”荀子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崩顣r珍說:“人的記憶皆在于腦”。這些論斷的共同點在于( )
A、心是思維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腦進行思維的
C、人們的思考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器官作基礎
D、心和腦實際上是思維的器官
13、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闭f明他已經( )
A、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B、認識到君主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重要性
C、感覺到群眾在社會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4、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边@體現(xiàn)了(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唯一原因 B、外因對事物發(fā)展是不可缺少
C、在事物發(fā)展中,內外因同等重要 D、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15、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王安石說:“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訴我們( )
A憂患與安樂、逸樂與災禍是矛盾的 B要反對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
C享樂主義具有危害性,應該反對 D必須走出拜金主義的誤區(qū),應該先前看
16、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哲學觀點看( )
⑴夸大了事物的運動和發(fā)展,夸大了運動的絕對性和連續(xù)性
⑵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即否認了運動的間斷性
⑶符合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運動的觀點
⑷否認了事物質的規(guī)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論觀點( )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⑵⑶
17、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彼恼芾硎敲埽 )
A、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 B、雙方是根本對立的
C、雙方的轉化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D、矛盾是無法解決的
18、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說明( )
A、一切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量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的變化
D、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
19、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也就是說要注意火候。這說明()
A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B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C要堅持適度原則 D要重視量的積累
20、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這主要說明()
A美與惡都是主觀自生的 B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C美與丑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1、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彼挠^點( )
⑴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⑵在認識理論上是唯心主義的先驗論
⑶批判了那種認為人的認識活動是感性的活動的觀點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預見能力
A、⑴⑶ B、⑵⑷ C、⑴⑵ D、⑵⑶
22、老子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這一段話體現(xiàn)哲理( )
A、物質決定意識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繼的發(fā)展的過程
D、矛盾雙方依據(jù)一定條件可以向其對立面轉化
23、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边@段話說明( )
A、萬事萬物都在運動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間并不存在界限
C、必須在運動中把握事物 D、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互為存在條件
24、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彼嬖V我們認識論的道理是( )
A、認識事物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B、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關鍵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D、事物的聯(lián)系是有條件的
25、“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逼渲邪恼芾碛校ǎ
(1)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2)任何事物的變化發(fā)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
(3)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4)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A(1)(3)(4)B(2)(3)(4)C(1)(2)(3)D(1)(2)(4)
26、“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體現(xiàn)的哲學道理是()
A輕重、大小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B事物變化是量變與質變的統(tǒng)一
C輕重、大小事無條件地相互轉化D量變與質變存在根本區(qū)別
27、孔子曰:“愛人者則人愛人,惡人者則人惡人。”這一思想體現(xiàn)的哲理有( )
⑴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是客觀的
⑵矛盾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⑶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⑷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⑵⑶⑷
28、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敝饕w現(xiàn)了下列哲理( )
A、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標志
B、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和改造的
C、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
D、要做到按規(guī)律辦事先要創(chuàng)造一定條件
29、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學含義是()
(1)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2)有了先進的認識工具,人們就能認識事物
(3)生產實踐的發(fā)展,促進了認識工具的發(fā)展
(4)人們認識世界的欲望,促進了實踐的發(fā)展
A(1)(3)B(1)(4)C(2)(3)D(1)(2)
30、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毛澤東說:“多思出智慧”。這說明( )
A、思考在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B、把握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從現(xiàn)象開始
C、現(xiàn)象是入門的先導,認識了現(xiàn)象也就認識了本質
D、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是一個過程,是整個認識的起點
31、、孔子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边@段話體現(xiàn)哲理是()
(1)認識是變化發(fā)展的(2)理論和實踐應當相結合
(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4)讀書和實踐是知識的來源
A(1)(2)(3)B(2)(3)4()C(1)(2)(4)D(1)(3)(4)
32.<<易?系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边@句話的哲學寓意是()
A事物由窮到變,由變到通,由通到久
B事物矛盾發(fā)展到了盡頭,就必然發(fā)生變化,以解決矛盾,這樣,變化后的事物又順利地向前發(fā)展,不斷解決矛盾,事物就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長久地發(fā)展下去
C事物由窮到變,到通,到久,無限地發(fā)展下去
D窮則思變,變則思通,通則思久
33.《淮南子》中說:“走不以手,縛手不能集疾;飛不以尾,屈尾不能遠!边@表明了()
A事物內部各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B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
C人們不能否認或改變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D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34、董仲舒說:“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這種觀點( )
⑴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靜止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
⑵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是靜止不變的,否認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
⑶是形而上學的觀點
⑷否認了物質決定意識,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35、蘇軾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人之!睆恼軐W上看,這句話(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的條件
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孫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韓信據(jù)此背水一戰(zhàn),大敗趙軍;馬謖據(jù)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36、同是根據(jù)《兵法》但卻造成兩種不同結果,這說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兩者沒有共性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C、《兵法》本身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D、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
37、上述事實啟示我們(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B、意識對物質有促進作用
C、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D、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學習書本知識
38、《孫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取勝者,謂之神!睆恼軐W觀點看,這段話表明( )
⑴事物變化無常,人的認識能力無限
⑵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統(tǒng)一的
⑶事物發(fā)展不同階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
⑷自然和社會規(guī)律都是客觀的,認識了前者也就認識了后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39、《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近。……此兵法之勝,不可先傳也!边@說明( )
A、人的認識要隨著實踐的變化面變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質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
C、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撇開事物的現(xiàn)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質
D、事物的本質是很難把握的
40、《孫子兵法》曰:“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統(tǒng)一的 B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C事物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D要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范縝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認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41、上述兩種觀點都是對 ( )的回答
A、世界觀和方法論關系問題 B、意識能否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問題
C、人類社會是否具有客觀性問題 D、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
42、從哲學上看上述兩種觀點( )
A、都肯定了世界觀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B、都肯定了意識是世界的本質
C、前者肯定了物質決定意識,屬于唯物主義;后者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屬于唯心主義
D、都肯定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是客觀的
43、赫拉克利特說:“世界不是任何神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創(chuàng)造的,它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火!边@說明( )
A、世界的本質是火 B、世界上沒有神
C、事物都有發(fā)展過程 D、世界是客觀存在的
44、赫拉克利特的觀點( )
(1)承認了世界的物質性 (2)認為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3)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4)否認了相對靜止的存在
A、(1) (2) B、(2) (3) C、(2) (4) D、(3) (4)
45、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屬于( )
A、樸素唯物主義 B、機械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唯心主義
46、亞里士多德說:“在任何狀態(tài)中或在某一狀態(tài)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著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他是用( )的觀點看問題。
A、片面 B、形而上學 C、孤立 D、聯(lián)系
47、黑格爾說:“在純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純粹的黑暗中一樣,什么也看不見!边@反映了
( ) 的觀點。
A、發(fā)展變化 B、矛盾著的事物各有其特點
C、對立統(tǒng)一 D、物質離不開運動
48、法國哲學家康德說:“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這一觀點是( )
A、唯物主義觀點,承認了規(guī)律的客觀性
B、唯心主義觀點,把人們發(fā)展規(guī)律等同于制造規(guī)律
C、唯心主義觀點,認為規(guī)律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
D、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人能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
49、培根說:“把學問用于裝飾是虛假,完全依靠學問上的規(guī)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边@段話的含義是( )
A、人們獲得認識是為了判斷是非
B、必須將書本知識和具體實踐結合
C、學習書本知識不如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
D、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50、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睂@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從自然 B、按規(guī)律辦事則事倍功半
C、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條件制約
D、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變成自然的奴隸
51、培根說:“真正的哲學家應當象蜜蜂一樣,從花園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這些原料,然后釀成香甜的蜜!边@個比喻所蘊含的哲理是()
A、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獲得是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B、在充分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才能獲得理性認識
C、感性認識是“香甜的蜜”,理性認識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的比喻違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取消哲學家和蜜蜂工作的不同特點
52、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shù)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學使人善辨!边@表明()
A事物內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雙方各有其共同之處
C矛盾在其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各有其特點D矛盾的特殊性規(guī)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質
53、19世紀法國文學家福樓拜說:“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砂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睂@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的
B、世界上事物雖然都有矛盾,但每個事物的具體矛盾又是不相同的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上各有不同的特點
D、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
54、法國作家雨果說:“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這句話強調的是
( )
A、理想受社會存在的制約 B、理想源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
C、人要有物質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55、雨果說:“動物是生存,而人則是生活!睂@一論斷分析正確的是( )
(1)生存是動物本能的欲求
(2)動物的生存是自然界中被動展開實現(xiàn)的
(3)生活是人的自然屬性在客觀世界中的表現(xiàn)
(4)人的生活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即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展開并實現(xiàn)的
A、(1)(2)(3)(4) B、(1)(2)(4) C、(1)(2)(3) D、(2)(3)(4)
56、德國寓言大師克雷洛夫說:“現(xiàn)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這個比喻告訴我們( )
(1)理想不是現(xiàn)實,二者是根本對立的
(2)理想的確立和形成,僅是理想通往現(xiàn)實之路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3)把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要靠實實在在的實踐
(4)今天的理想必然會轉化為明天的現(xiàn)實
A、(1)(2) B、(2)(3) C、(3)(4) D、(2)(4)
57、馬克思說:“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边@句話說明( )
A、理想源于現(xiàn)實 B、]理想轉化為現(xiàn)實,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C、理想和現(xiàn)實是辯證統(tǒng)一關系 D、要樹立崇高的遠大理想
58、恩格斯說:“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边@告訴我們( )
A、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B、理想可以轉化為現(xiàn)實
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59、愛因斯坦說過:“成功等于艱苦奮斗+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睆睦硐虢嵌瓤催@說明( )
A、要實現(xiàn)理想,必須經過艱苦奮斗
B、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C、只要付出汗水,就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D、艱苦奮斗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
60、魯迅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边@表明( )
A、理想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
B、理想是人們前進的動力
C、理想產生于現(xiàn)實的需要
D、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61、“言今日難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難于今日乎?”對這句話理解對的是( )
⑴它揭示了新事物發(fā)展的道路是筆直的
⑵它揭示了新事物發(fā)展的道路是艱難曲折的
⑶它不懂得新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⑷它看不到新事物發(fā)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⑷
62、根據(jù)上題觀點揭示的正確道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 )
⑴準備走曲折的路 ⑵滿腔熱情地支持新事物
⑶堅信前途是光明的 ⑷不怕走筆直的路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⑷
63、“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句話形象的說明了()
A事物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 B萬事萬物都處在永恒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
C事物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 D聯(lián)系是多種多樣的
64、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逼渲邪芾硎牵 )
A、人應當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 B、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C、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D、崇高的理想可以轉化為現(xiàn)實
65、“從來凱歌出艱難”體現(xiàn)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B、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
C、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D、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6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揭示的哲理是( )
⑴認識來源于實踐 ⑵實踐對認識具有反作用
⑶科學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⑷實踐是社會和歷史性的活動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67、“讀有字的書,不如去讀生活這本無字的大書!边@告訴我們( )
⑴認識要不斷地深化,擴展和推移
⑵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⑶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
⑷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⑴⑵⑶⑷
68、“立志是事業(yè)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寶的旅程!逼浜x是( )
⑴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實現(xiàn)要靠奮斗
⑵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⑶理想對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⑷“立志”與“工作”是相輔相成的
A、⑴⑷ B、⑴⑵ C、⑴⑶ D、⑵⑷
69、“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边@一句話表明( )
⑴理想的實現(xiàn)要靠艱苦奮斗精神
⑵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⑶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⑷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實事求是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70、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今日西方教育家斷言:“不提高就死亡!边@體現(xiàn)的哲理是()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事物是運動的,學習無止境
C新事物最終會戰(zhàn)勝舊事物 D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
71、“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這句話體現(xiàn)的哲學寓意是 ( )
(1)、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事物的聯(lián)系是客觀具體的
(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事物的外因是事物變化的重要條件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A(1)(2)(4) B(1)(2)(3) C(2)(3)(4) D(1)(2)(3)(4)
7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边@些名言揭示的共同哲理是( )
A 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 B 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C 對立統(tǒng)一是普遍現(xiàn)象 D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73、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shù)礁石和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從哲學上講,這段話包含的唯物辯證法觀點是( )
A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作用于客觀 B規(guī)律是客觀的,又是可以認識的
C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D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74、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漸”。這句話體現(xiàn)的哲學道理是( )
(1)、現(xiàn)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xiàn) (2)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3)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4)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1)(4) B(1)(3) C (1)(4) D(2)(4)
7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边@句話強調的是()
A.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B. 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 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76.馬克思說:“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這段話表明()
A. 意識先于物質而存在
B. 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
C. 認識對社會發(fā)展具有決定作用
D.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77.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道:“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边@意味著()
A. 認識事物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B. 感性認識必須發(fā)展到理性認識
C. 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不可靠
D. 理性認識必須回到實踐中去
78.恩格斯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這句話說明()
A. 由于實踐條件的限制,人們每一正確認識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 在一定時代,人們不可能獲得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正確認識
C. 人們認識事物所能達到的程度,完全取決于客觀條件
D. 客觀條件會妨礙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79.“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然來使自然界為自己服務,來支配自然界。但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人類統(tǒng)治自然界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們對自然的全部統(tǒng)治力量就在于能夠認識和正確地運用自然規(guī)律。”這段話表明的哲學道理是()
A. 人的主觀能動性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
B. 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相統(tǒng)一
C. 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統(tǒng)治自然界
D. 認識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利用自然規(guī)律
80、“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边@句話告訴我們()
A.事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運動變化著
B.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發(fā)展是由量變到質變
D.發(fā)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答案(名言哲理)
1-5DCBDD6-10CDCCD11-15ACCDC16-20CAACB21-25CDDAC26-30ABDAA
31-35ABABC36-40BCBBB41-45DCDAA46-50DCBBC51-55BDBCB56-60BBCAC
61-65BABAC66-70BCACB71-75BDDBB76-80BAABB
選擇題專項訓練(十)(共63分)
選擇題專項訓練(九)(共63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