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許多科學家在科學發(fā)展的歷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敘述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奧斯特首先發(fā)現(xiàn)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B.湯姆生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
C.門捷列夫首先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D.法拉第首先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表

分析 根據(jù)物理學發(fā)展史和化學發(fā)展史解答

解答 解:
A、奧斯特首先發(fā)現(xiàn)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A正確;
B、湯姆生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故B不正確;
C、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表,故C不正確;
D、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故D不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物理學史和化學史,應記住一些物理學家及他們的貢獻,物理學史也是物理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類題型,要求學生熟記著名科學家的貢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一瓶在空氣中敞口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其試劑瓶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物質(zhì)是( 。
A.NaOHB.Na2CO3C.Na2SiO3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我們初中科學學習了O2、CO2、H2這三種氣體的性質(zhì).某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成功干燥并收集了某純凈氣體,甲、乙、丙三位同學對該氣體的組成有不同的認識,甲認為可能是O2,乙認為可能是CO2,丙認為可能是H2.你認為他們中甲的推測是正確的(選填“甲”、“乙”或“丙”),理由是因為氧氣不與氫氧化鈉反應,密度比空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下列依據(jù)實驗目的進行的實驗設(shè)計,合理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設(shè)計
A從空氣中獲取純凈的氮氣用硫燃燒除去空氣中的氧氣
B鑒別硬水和軟水觀察顏色或聞氣味
C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把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D鑒別硝酸銨和氯化鈉固體加適量的水溶解,測量前后溫度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將等容積等質(zhì)量(包括瓶塞、導管、燃燒匙)的兩個集氣瓶置于天平左右兩盤,并調(diào)至平衡,然后分別放人等質(zhì)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圖1,關(guān)閉a、b,使二者充分燃燒后,冷至室
溫,此時打開彈簧夾a、b.
(1)打開彈簧夾a、b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甲中進水.
(2)此時的天平B
A.處于平衡狀態(tài)  B.偏向左  C.偏向右   D.無法確定
(3)若將甲、乙兩瓶直接用一導管連接(撤掉水槽,其他條件不變),當白磷和木炭充分燃燒,并使兩瓶恢復到原來的溫度,此時的天平C
A.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  B.偏向右   C.偏向左   D.無法確定
(4)某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白磷為足量.點燃圖中的酒精燈,過一段時間看到白磷被引燃,玻璃管內(nèi)充滿大量的白煙,從理論上分析,甲裝置的玻璃管內(nèi)液面最終將上升至1處,(選填“1”、“2”、“3”或“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王同學到實驗室進行實驗.可供選用的儀器如圖所示.

(1)實驗室常用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用加熱的方法制取甲烷.甲烷是一種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制取甲烷氣體所需的儀器(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B、E(或B、F)(選用儀器用儀器下的字母表示,下同).
(2)實驗室用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時,常會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為證明二氧化碳氣體中是否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所需的儀器和連接順序是I→L.
(3)現(xiàn)要求用鋅粒和鹽酸溶液反應,制取純凈、干燥、氣流可控的氫氣,所需的儀器和連接順序是D→K→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已知A、B、C、D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其中A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B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液體,C可用于滅火.(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未標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氫氣+氧氣$\stackrel{點燃}{→}$水,其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主要現(xiàn)象:火焰為淡藍色,有水霧,放出大量的熱.
(2)寫出B→A的文字表達式: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目前實驗室不用該反應制氧氣的原因是成本太高.
(3)若D是葡萄糖,B和C生成D和另一種物質(zhì),則另一種物質(zhì)的名稱為氧氣.
(4)若D是碳酸,寫出D→B的文字表達式:碳酸-→二氧化碳+水,可用紫色的石蕊試液來檢驗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科學實驗證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gòu)成.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雨、雪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氣中SO.及氮氧化物等物質(zhì),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請回答下列有關(guān)酸雨的問題:
(l)要測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為酸雨,下列提供的試劑(試紙)中宜取用D
A藍色石蕊試紙         B.紫色石蕊溶液
C.無色酚酞試劑        D.PH試紙
(2)已知 CO2的飽和溶液常溫下pH不小于 5.6.通?諝庵蠧O2的含量大于 SO2的含量,但人們反而將空氣中的 SO2認定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學想通過如右圖的實驗尋找證據(jù),你認為下一步的
實驗步驟是測定H2SO3溶液的pH,只要出現(xiàn)溶液pH小于5.6的實驗結(jié)果,就可認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已知SO2與 CO2有許多化學性質(zhì)是相似的,亞硫酸鈣(CaSO3)是白色難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體.某同學向一酸雨樣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未觀察到有渾濁現(xiàn)象,繼續(xù)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在以上實驗過程中,下列不可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A
A  SO2+CaCl2+H2O═CaSO3↓十2HCI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CaSO3↓+2NaCI
D.H2SO3+2NaOH=Na2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