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I為九年級化學所學的物質(zhì),已知A為金屬氧化物,C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為藍色沉淀,E為單質(zhì),F為淺綠色溶液,G溶液中的溶質(zhì)只含兩種元素。“→”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著相互轉(zhuǎn)化的關系(部分生成物未標出),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式是_____。
(2)B與I之間的化學反應屬于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寫出G與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答案】CaO 復分解 Fe + CuCl2=Cu+FeCl2
【解析】
A-I為九年級化學所學的物質(zhì),C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鈣,D為藍色沉淀, D可能是氫氧化銅沉淀,氫氧化鈉與G反應生成氫氧化銅, G溶液中的溶質(zhì)只含兩種元素,氯化銅中含兩種元素,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氯化鈉,G為氯化銅; E為單質(zhì),F為淺綠色溶液,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H是鐵,E是銅;A為金屬氧化物,A和水反應生成B,B會與I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A是氧化鈣, B是氫氧化鈣,I是碳酸鈉,經(jīng)過驗證,推導正確。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
(1)A是氧化鈣,化學式是CaO;
(2)B與I之間的化學反應是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該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3)G與H反應是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 + CuCl2=Cu+FeCl2。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久置的“504雙吸劑”固體樣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圖,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fā)生反應:Fe+2FeCl3=3FeCl2
已知:Ca(OH)2 + Na2CO3=CaCO3↓+2NaOH
打開固體包裝觀察:部分固體呈黑色,部分固體呈白色,另有少量紅棕色的固體。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其中可能含有Fe2O3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甲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1)取少量久置固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蒸餾水,攪拌 | 固體溶解,試管外壁發(fā)燙 | 固體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
(2)過濾,在濾液中滴酚酞溶液 | 溶液變紅色 | 固體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鈣 |
(3)取濾渣放入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 | 固體逐漸消失,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得到淺綠色溶液 | 固體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不含氧化鐵 |
(實驗質(zhì)疑):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在實驗中得出 “一定不含氧化鐵”的結論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實驗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鈣的結論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繼續(xù)探究)乙同學另取久置的固體進行實驗探究:
乙同學對濾渣B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濾渣B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將氣體通入石灰水中。 | 固體逐漸消失,有氣泡冒出,石灰水變渾濁,溶液變____________ | 固體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寫出Fe2O3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綜合甲乙同學得出結論):得出久置固體的成分一定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回答問題:
(1)標號①、②的儀器名稱:①_____,②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寫裝置序號),寫出用大理石和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達式_____;若要收集較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填寫裝置序號)。
(3)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zhì)時,做了如圖G所示的實驗: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_____。
(4)一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體內(nèi)具有擴張血管、增強記憶的功能。實驗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集氣法。據(jù)此我們推測出一氧化氮具有的性質(zhì)是_____(答出一點即可,但不可回答一氧化氮是一種氣體)。
(5)實驗室用稀硫酸與鋅粒反應制取氫氣時,裝置B、C均可用作發(fā)生裝置,相對于裝置B來說,裝置C具有_____的優(yōu)點,圖中可供選用的收集裝置有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實驗室常用的溶劑。
(1)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殺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2)含氮物質(zhì)進入水中會使水質(zhì)惡化,這里的“氮”指_____(填序號)。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3)在某溫度下,分別向盛有等質(zhì)量蒸餾水的兩燒杯中逐漸加入固體溶質(zhì)甲或乙,圖中x表示所加固體的質(zhì)量,y表示溶液中溶質(zhì)與水的質(zhì)量比。a、b點之間,該溫度下的乙溶液為_____(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該溫度時甲的溶解度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鋅片分別放入下列四種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溶液的質(zhì)量減輕的是( )
A. AgNO3B. MgSO4C. FeSO4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lO2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工業(yè)上用Cl2與NaClO2制取ClO2,其化學反應如下Cl2+2NaClO2=2NaCl+2Cl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前后只有氯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B. 反應前后所屬物質(zhì)類別有4類
C.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D. NaClO2中鈉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下列從圖中獲得的有關信息中,不正確的是( )
A. 圖示中X的數(shù)值為3
B. 該化學反應類型屬于分解反應
C. 該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種類都發(fā)生了改變
D. 該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和溶液的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科研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你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2)某同學在完成電解水實驗時,發(fā)現(xiàn)正極產(chǎn)生了5mL氣體,則負極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是____mL。
(3)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你認為下列做法會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農(nóng)業(yè)上過量的施用農(nóng)藥和化肥
C.工業(yè)廢水直接排放 D.生活上不用含磷洗衣粉
E.不間斷放水洗衣服 F.自來水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活性炭
(4)下圖為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據(jù)圖回答:
① t1℃時,將15g A物質(zhì)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是___ g。
② t2℃時,將等質(zhì)量的A、B、C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中溶劑的質(zhì)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
③ 從混有少量B物質(zhì)的A溶液中提純A物質(zhì)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小明設計的化學動力小車,他在試管中加入兩種試劑,塞緊塞子,將小車放在摩擦系數(shù)極小的道路上,過一會小車就向左運動了。
(可選試劑)①鋅粉;②鐵粉;③銅粉;④10%的稀鹽酸;⑤干冰
(1)在加入的兩種試劑總質(zhì)量相同的條件下,若加一次藥品能使小車在同一條水平道路上行程最遠,應選擇的金屬是_____(填序號),并且兩種試劑使用的量要控制在恰好完全反應,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在加入的兩種試劑總質(zhì)量相同的條件下,要使小車運動的速度最快,應往試管中加入上述哪種金屬?_____(填序號),原因是_____,產(chǎn)生氫氣速度更快;
(3)有的同學根據(jù)上述小車推進原理,發(fā)現(xiàn)不進行化學反應,也能使小車運動,則他在試管中投入的試劑可能是_____,其利用了它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zhì)。
(繼續(xù)探究)
(4)在不增減小車的設備、不改變試劑總質(zhì)量及道路的摩擦系數(shù)不變的條件下,從理論上講,如何使小車跑得更遠?請你在下表中寫出兩種改進的方法并給出理由。
改進的方法 | 簡述理由 | |
1 | _____ | _____ |
2 | _____ |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