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氖是稀有氣體元素.構成氖氣微粒的結構示意圖為( 。
A.B.C.D.

分析 氖氣屬于稀有氣體單質,是由氖原子直接構成的;氖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0,第一層上有2個電子、第二層上有8個電子,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氖氣屬于稀有氣體單質,是由氖原子直接構成的;氖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0,第一層上有2個電子,第二層上有8個電子,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的粒子構成、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向MgO和CuO的混合物8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總質量為10.7g,則參加反應的NaOH的質量為(  )
A.8.0 gB.12.0gC.16.0gD.1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化學與能源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
(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寫出天然氣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2)CO在工業(yè)上用于冶煉金屬,寫出一氧化碳在高溫下還原赤鐵礦(主要成分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3)如圖是化學家研究出的高效、經濟的制氫途徑.
途徑1:可用二氧化鈦(TiO2)作催化劑.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stackrel{Ti{O}_{2}}{=}$2H2↑+O2↑,其基本反應類型屬于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常用的科學方法.
(1)根據組成下列物質可平均分成三類:金剛石、氧化鋁、硝酸銨、葡萄糖、鉛、醋酸其中一類包括的物質的化學式是①C、Pb,你將它們按組成分為一類的依據是②由一種物質組成,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不能出現(xiàn)物質分類中的名詞)
(2)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化學反應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
Ⅰ.H2+CuO$\frac{\underline{\;\;△\;\;}}{\;}$Cu+H2OⅡ.Ca(HCO32═CaCO3↓+CO2↑+H2O
觀察兩個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升降的是①Ⅰ(填序號),其中化合價升高的元素是②氫元素.依據元素的化合價在化學反應前后是否有升降,我們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③通過列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不同的化學反應,比較這些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是否有升降.得出下列反應類型的關系正確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1-3周期的原子結構簡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請畫出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該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12號元素、8號元素和1號元素一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OH)2;
(2)已知,Al(OH)3既可以與鹽酸等強酸反應,也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水,寫出Al(OH)3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
(3)歸納第2周期元素原子結構中核外電子排列的規(guī)律:核外電子數從左至右逐漸增多(任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某學習興趣小組討論、辨析以下說法,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①僅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②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③糖類、蛋白質、油脂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④不銹鋼和目前流通的硬幣都是合金;⑤純堿和熟石灰都是堿;⑥粗鹽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化工廠用廢硫酸制備硫酸鉀的流程如下:

物質氯化鉀硫酸鉀氯化銨硫酸銨
溶解度/g(20℃)34.211.137.275.4
(1)“設備 I”中攪拌的目的是使藥品混合均勻,將碳酸鈣研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度
(2)“設備 II”和“設備 III”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別是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NH42SO4+2KCl=2NH4Cl+K2SO4
(3)若在化學實驗室分離“設備 II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名稱是過濾
(4)洗滌從“設備 III”中得到的固體時,不用水而是用飽和硫酸鉀溶液,其目的是減少硫酸鉀的溶解
(5)在“設備 IV”得到的物質中,除水以外,可以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是氨氣
(6)根據本題所給的信息推斷實驗室能(能、不能)用碳酸鈣粉末和稀硫酸反應制備得到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M、N、Q、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不正確的是( 。
物質MNQP
反應前質童(g)181232
反應后質童(g)X26212
A.反應中N、P的質量比為5:4B.反應后物質M的質量為13g
C.該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D.物質Q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追求化學家的足跡,建立嚴謹的科學實驗基礎.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氣的化學家之一,他獲得氧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類:
a.加熱分解硝酸鉀、氧化汞、硝酸銀等
b.用二氧化錳與濃硫酸加熱:2MnO2+2H2SO4(濃)$\frac{\underline{\;\;△\;\;}}{\;}$2MnSO4+2X+O2
①a中反應物均可制得氧氣,因為它們組成的共同點:都含氧元素;
②b中物質X化學式為H2O;
(2)舍勒由于受“燃素說”的影響(即認為一切可以燃燒的物質都是由灰和“燃素”組成的,物質燃燒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變成了光和熱,逸散到空中去了),導致“氧氣”從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學家拉瓦錫結合大量實驗事實,否定了“燃素說”認為的“物質燃燒后質量應當減輕”的觀點,真正發(fā)現(xiàn)了氧氣.
①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②以鐵燃燒的事實,指出上述“燃素說”的謬誤: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反應后固體的質量增加.
(3)拉瓦錫還通過定量研究分析實驗,推進了俄國化學家洛蒙諾索夫的發(fā)現(xiàn)獲得公認并成
為化學的重要定律:即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恒的.也稱物質不滅定律.它是自然界
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①.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a、b、e(填字母).
a原子種類       b 原子數目      c分子種類
d分子數目       e 元素種類       f物質種類
②.X、Y、Z三種物質各15g,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新物質M 30g;若增加10g X,X與Z恰好完全反應.則參加反應的Y、Z的質量比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