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如圖1所示),但測出的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明顯小于,請你參與探究:
(提出問題)
造成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課本上的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
1.紅磷、白磷的一些性質(zhì)如表:
顏色、狀態(tài) | 熔點/℃ | 著火點/℃ | 密度/(g/cm3) | |
紅磷 | 暗紅色固體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黃色固體 | 44.1 | 40 | 1.82 |
2.銅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
(猜想與假沒)
甲同學:可能是導管內(nèi)原含有空氣,后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乙同學:可能是瓶內(nèi)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
你還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
(交流與討論)
(1)丙同學認為用木炭代替紅磷,就可以消除誤差,你認為他的猜想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他們利用金屬的導熱性,對課本上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圖2所示的改進(其他儀器忽略)。
①甲同學提出應把紅磷換為白磷,理由是_____。
②與課本上的實驗裝置相比較,該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是_____。
(探究與反思)
(1)為了驗證乙同學的猜想,將銅粉放在殘余氣體中加熱,觀察到銅粉變黑色,證明乙同學的猜想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用改進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進行實驗,待玻璃管冷卻、管內(nèi)白色的煙幕消失時,左玻璃管內(nèi)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較準確的結(jié)果。左玻璃管上端生成白色固體的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是:_____。
【答案】集氣瓶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或裝置氣密性不好) 不合理 木炭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產(chǎn)生壓強差 白磷的著火點低,可以較容易的發(fā)生燃燒 實驗誤差小,不會污染空氣 合理
【解析】
猜想與假設:
集氣瓶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或裝置氣密性不好也會導致測量結(jié)果偏小,所以我們可以提出的猜想為:集氣瓶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或裝置氣密性不好);
交流與討論:
(1)木炭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產(chǎn)生壓強差,所以水不能進入廣口瓶中而不能測定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①白磷的著火點低,可以較容易的發(fā)生燃燒;
②分析圖2中的裝置可以知道該裝置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反應,能夠減少實驗誤差,氣密性更好,更加環(huán)保;
探究與反思:
(1)銅粉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固體,所以若觀察到銅粉變黑則說明裝置殘留有氧氣,即乙同學的猜想合理;
(2)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時,等量水中,分別加入甲、乙兩種固體,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變化如圖,說法錯誤的是( )
A.A 點所示乙溶液中,加入少量固體甲,能繼續(xù)溶解
B.20℃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將 A、B 點兩種物質(zhì)的溶液,降溫,均有晶體析出
D.由圖可知,影響固體物質(zhì)溶解度的因素:溶質(zhì)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裝置A為氣體發(fā)生裝置,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需要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目的是__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時應選用圖中裝置________(填字母序號)。裝滿氧氣的集氣瓶蓋上玻璃片后,應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4)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____作用,若選用C做發(fā)生裝置,與B相比,你認為選用C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方面應用廣泛。
(1)銅可用來制作導線,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
(2)天津的解放橋是一座全鋼結(jié)構(gòu)可開啟的橋梁,它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
①鋼屬于_____(填“單質(zhì)”、“純凈物”或“混合物”)。
②工業(yè)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煉鐵的原理是_____(寫化學方程式)。
③建造這座橋大約用了112t鐵,理論需要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_____t。
(3)為探究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步實驗。
①第1步實驗的目的是_____。
②第2步實驗中,為了達到實驗目的,溶液甲可以是_____(填序號)。
A 稀鹽酸 B FeSO4溶液
C CuSO4溶液 D Zn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1)只能除去水中固態(tài)雜質(zhì)的設備是__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 過濾池
B 吸附池
C 清水池
(2)通常使用的絮凝劑是明礬,是因為明礬溶于水生成的膠狀物可以_____懸浮于水中的雜質(zhì),使之從水中_____出來。
(3)我國有關(guān)部門規(guī)定,經(jīng)上述流程凈化后進入用戶的飲用水含鐵<0.3mg·L-1,含銅(1.0mg·L-1,……。)其中的“鐵、銅”指的是__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zhì)的科學。如圖為四種粒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氧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電子。
(2)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粒子有_____(填序號)。
(3)上述粒子中有_____種元素。
(4)已知A、B形成的物質(zhì)是SO2,則一個SO2分子中共有_____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
(1)請寫出鎂條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小明發(fā)現(xiàn)燃燒產(chǎn)物的質(zhì)量大于反應物鎂條的質(zhì)量,認為這個反應不遵守質(zhì)量守恒定律。我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觀點,因為_____。
(3)小紅按如圖裝置改進實驗,驗證了質(zhì)量守恒定律,卻發(fā)現(xiàn)產(chǎn)物中還有少量黃色固體。
[提出問題]黃色固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
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
②鎂能與氮氣反應生成黃色的氮化鎂(Mg3N2)固體;
③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chǎn)生氨氣,該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作出猜想]黃色固體為Mg3N2。
[實驗探究]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取少量_____于試管中,加入少量_____,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黃色固體為氮化鎂 |
[反思交流]
①若用鎂條代替紅磷完成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進入水的體積會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內(nèi)空氣總體積的。
②空氣中的氮氣的含量遠大于氧氣的含量,可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氧化鎂卻遠多于氮化鎂,合理的解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等質(zhì)量的鋅粉和鐵粉,分別放入質(zhì)量相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氫氣質(zhì)量(m)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
(2)對于該圖象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填序號)。
①A表示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曲線
②反應結(jié)束后兩種金屬定都有剩余
③反應結(jié)束后稀硫酸都沒有剩余
④反應結(jié)束后消耗兩種金屬的質(zhì)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裝置圖用序號填空)。
(1)寫出編號①和②儀器的名稱:① ②
(2)實驗室加熱KMnO4制O2時,應選用 做氣體發(fā)生裝置。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可用裝置E收集氧氣的原因是 。實驗室制取H2時,應選用 做氣體發(fā)生裝置。已知MnO2固體和濃鹽酸混合共熱可制得氯氣(Cl2),則應選用 做氣體發(fā)生裝置。
(3)有一名同學欲用F裝置收集H2,則H2應從導管口 通入。另一同學欲用G裝置收集氧氣,則O2應從導管口 通入。
(4)實驗室若用B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時,往長頸漏斗中應加入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F來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應從 進入(選“a”或“b”) 。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