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適量的鋅粉,過濾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
 C 鑒別NH4NO3固體和NaOH固體分別加入少量的水 
 D 鑒別H2O和H2O2溶液 分別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加入MnO2
A.AB.BC.CD.D

分析 根據(jù)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shù)某s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 解:A、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與鋅粉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CO與足量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鑒別NH4NO3固體和NaOH固體,可分別加入少量的水,溫度升高的是氫氧化鈉,降低的是硝酸銨,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D、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因此可以通過分別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A.

點評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B.反應前后元素種類發(fā)生改變
C.反應前后的每種物質均由2種元素組成
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蔗糖溶液時,導致溶液中蔗糖質量分數(shù)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
B.用來配制溶液的燒杯剛用少量蒸餾水潤洗過
C.把稱好的蔗糖倒入燒杯時,有少量蔗糖散出
D.用了含少量雜質的蔗糖配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是表示某些物質的微觀示意圖,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質子數(shù)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盛有水的燒杯中加入以下某種物質,形成溶液過程中,溫度下降,這種物質可能是( 。
A.氫氧化鈉B.氯化鈉C.硝酸銨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時,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稱取氯化鈉
B.
量取一定體積水
C.
溶解氯化鈉
D.
轉移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可以用裝置D(填字母序號)收集.
(2)用C裝置收集CO2時,驗滿的方法是把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若木條立即熄滅,說明裝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研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①向瓶內加入80℃左右的熱水剛好沒過燃燒匙中的白磷;②用注射器向瓶內推入空氣,瓶內水面下降,當白磷露出水面時發(fā)生燃燒.
(1)白磷燃燒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此實驗研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生產、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如圖所示的溶液需氯化鈉0.9g;
(2)配制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時,下列哪些操作會導致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偏?請說明偏小的原因.
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
②氯化鈉中含不溶性雜質;
③往燒杯中加水時有水濺出;
④將配制好的溶液往試劑瓶中轉移時有少量濺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