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是認識、改造和應用物質的科學。從海水中提取鎂、制“堿”,都體現(xiàn)了人類改造物質的智慧。結合下列流程圖(其中部分操作和條件已略去),請回答相關問題:
(1)提純物質常用轉化的方法,就是將雜質轉化為沉淀或氣體而除去。粗鹽中含有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等可溶性雜質,通過步驟Ⅰ,再利用過濾操作進行除雜。步驟Ⅰ加入下列三種溶液的先后順序為_____(填字母序號);
a.稍過量的Na2CO3溶液 b.稍過量的BaCl2溶液 c.稍過量的NaOH溶液
(2)母液中有MgCl2,卻經歷了步驟Ⅳ、Ⅴ的轉化過程,其目的是_____;
(3)步驟Ⅱ中先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4)化學變化是改造物質的重要途徑。上述流程圖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
【答案】cba(或bca或bac) 富集、提純MgCl2 促進碳酸氫鈉的生成與析出 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置換反應
【解析】
(1)除去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的順序是除氯化鈣,必須在除硫酸鈉之后,因為過量的BaCl2溶液,可以用除氯化鈣的過量的Na2CO3溶液,一起除去,而除氯化鎂的順序,可以在任何位置,故填寫:cba(或bca或bac);
(2) 母液中除了含有MgCl2,還含有其他雜質,為了提純、富集MgCl2需利用步驟Ⅳ、Ⅴ的轉化過程,故填寫:富集、提純MgCl2;
(3) 步驟Ⅱ中先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是為了促進碳酸氫鈉的生成與析出,故填寫:促進碳酸氫鈉的生成與析出;
步驟Ⅱ的反應是:氯化鈉、水、二氧化碳和氨氣生成氯化銨和碳酸氫鈉,化學方程式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4)由圖可知,步驟Ⅰ為復分解反應,步驟III為分解反應,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故填寫:置換反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部分溶解度(單位:g/100g水),請回答。
溫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甲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乙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丙 | 0.182 | 0.165 | 0.160 | 0.141 | x | 0.121 |
① 1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_______g/100g水;
② 三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是______;
③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與其溶解度(20℃)的關系示意圖如下,則丙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_;
④ 30℃時,乙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_____;(列式即可,不要求計算)
⑤ 5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
⑥ 向不同溫度的100 g水中分別放入等質量的乙物質,保持溫度不變,溶解情況如圖所示。相關分析正確的是______;
a.溶液溫度:Ⅰ>Ⅱ>Ⅲ>Ⅳ
b.溶液質量:Ⅰ=Ⅱ>Ⅲ>Ⅳ
c.溶液Ⅰ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d.使Ⅳ中的固體全部溶解,溶質質量分數可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圖所示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① 圖A中若紅磷用量不足,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將 ,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 圖B中實驗運用了 的研究方法,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 均不改變,
右邊試管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 圖C中反應后天平示數減少,有人說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的觀點是 ;
④ 圖D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了,熱水里的白磷沒有燃燒,說明燃燒條件之一是 。
⑤ 圖E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實驗瓶底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高光效氮化鎵發(fā)光二極管(簡稱LED)技術,已廣泛用于照明、顯像等多個領域。氮和鎵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鎵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屬于金屬元素B. 鎵原子核內有31個中子
C. 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gD. 氮化鎵的化學式為G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期使用的熱水鍋爐會產生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某興趣小組為了測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將6g水垢粉碎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0g某濃度的稀鹽酸,使之充分反應(水垢中除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外都不與稀鹽酸反應)。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反應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燒杯內所盛物 質的總質量/g | 46.0 | 45.2 | 44.8 | 45.1 | 44.1 | 43.9 | 43.8 | 43.8 | 43.8 |
試計算:(1)表中有一數據是不合理的,該數據的測得時間是第_____min;
(2)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_____(計算結果精確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方法。
(1)物質的用途主要是由它們的性質決定的,下面是一些物質的用途:①用作建筑材料②用于制取肥皂③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④用來配制波爾多液⑤溶液用于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⑥用來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請根據某種物質所對應的用途的角度將它們平均分成兩類。選出的一組是_____,理由是:_____。
(2)化學反應中有些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需要設計實驗證明化學反應是否發(fā)生。請從反應物或生成物變化的角度,將下列實驗中的A與_____(填“B”或“C”)歸為一類,理由是:_____。
A | B |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探究(儀器氣密性均良好):
(1)如圖1進行實驗,玻璃管中放入過量白磷(白磷燃燒溫度為40℃,實驗中熱水80℃),該實驗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白磷需過量的目的是_____,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觀察的現(xiàn)象是_____。
(2)如圖2進行實驗,其中錐形瓶容積(扣除內容物)為220mL,注射器中有40mL的水,關閉彈簧夾,將錐形瓶放入80℃熱水中,完全反應后打開彈簧夾,注射器中的水迅速流入錐形瓶,最終剩余7mL水,經計算氧氣的體積分數為_____,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可能為_____,同時可知剩余氣體的性質是_____。
(3)如圖3進行實驗,按正確的實驗操作后,發(fā)現(xiàn)水未倒吸,分析原因是因為使用了木炭而造成的,解釋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_____。
同學們思考后改進了方案,他們仍用木炭進行實驗,最終也獲得了成功,他們的改進方案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
(1)t1℃時,A、B、C三種物質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
(2)t1℃時,在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50克B物質,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g;
(3)t1℃時,C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 ;
(4)將t1℃的A、B、C三種飽和溶液分別升溫至t2℃,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