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能分解出氧氣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D、含同種元素的物質是單質
考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物質的分類
分析:根據(jù)物質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一定條件下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高錳酸鉀能分解出氧氣但不是氧化物,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種元素即碳元素,但不是單質屬于混合物進行解答.
解答:解:A、物質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A錯誤;
B、在一定條件下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故B正確;
C、高錳酸鉀能分解出氧氣但不是氧化物,故C錯誤;
D、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種元素即碳元素,但不是單質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物質的分類方法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等方面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圖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該裝置圖的特點是:打開彈簧夾,大理石和鹽酸接觸,發(fā)生反應;關閉彈簧夾后,稀鹽酸被反應產生的CO2氣體壓回長頸漏斗,與大理石分離,停止反應.用該裝置制備CO2可起到節(jié)約藥品和使用方便的效果.

(1)下圖裝置中哪些可以起到與上圖的裝置相同的效果?
 
(填寫編號).要想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如何使用該裝置:
 


(2)以甲圖的裝置圖,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來制取氧氣,是否同樣可以達到“打開彈簧夾,發(fā)生反應;關閉彈簧夾后,停止反應”的能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的效果?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如圖所示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
 
; ②
 
;  ③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檢驗已收集滿的方法是
 

(3)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則所用的藥品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F裝置收集并測量制得氧氣的體積,需在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
 
(填“a”或“b”)處導管通入,并需要補充的一種玻璃儀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過氧化氫(化學式為H2O2)俗稱雙氧水,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液體,它在MnO2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氣,同時生成水.在實驗室中可用如圖所示裝置用雙氧水制取氧氣(通過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開”“關”,可隨時向錐形瓶中滴加雙氧水).
(1)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在實驗室中該裝置還可以制取
 
 
(兩種氣體).
(3)與用氯酸鉀制氧氣相比較,用此法制取氧氣的優(yōu)點是
 
.寫出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的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為了節(jié)約藥品,實驗后用剩余的藥品要立即放回原瓶
B、用細口瓶盛放固體藥品,用廣口瓶盛放液體藥品
C、用滴管滴加液體時,為防止液滴飛濺,滴管緊貼試管內壁
D、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液體體積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學習小組準備探究氣體的測定和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提出問題】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為CaCO3)與稀鹽酸反應來測定生成CO2的質量和體積,并處理數(shù)據(jù).
【實驗設計】通過下列兩個實驗分別測定CO2的質量和體積:

【分析與表達】
(1)實驗I中,將小燒杯中的所有稀鹽酸分幾次加入到大燒杯中,并不斷攪拌,判斷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
 

(2)實驗Ⅱ中,先連接好裝置,再
 
(填操作名稱),然后裝好藥品,最后將10ml稀鹽酸快速推入燒瓶中.若稀鹽酸是緩慢推入的,則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記錄與處理】
(3)已知實驗I反應前的總質量[m(大燒杯+石灰石粉末)+m(小燒杯+稀鹽酸)],要計算生成CO2的質量,至少還需要的數(shù)據(jù)是
 

A.m(小燒杯)       B.m(大燒杯)      C.m(大燒杯+反應后剩余物)
(4)實驗II的實驗記錄如下(表中數(shù)據(jù)在相同溫度、相同壓強條件下測定):
時間/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讀數(shù)/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和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最終生成CO2的體積是
 
ml.
(5)該學習小組的同學采集了一塊石灰石樣品,將其敲碎后,稱出6g放入燒杯內(燒杯質量為20g).然后加入50g稀鹽酸(足量),充分反應后,再稱量為73.8g(連燒杯一起).試回答:
①將石灰石樣品敲碎的主要目的是
 

②該實驗過程中,共產生CO2的質量是
 

③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碳元素組成以下多種單質.

(1)石墨在一定條件下可轉變?yōu)榻饎偸撟兓瘜儆?div id="jz49jsv"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碳單質物理性質存在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
 
不同,但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3)北宋畫家張擇端用墨繪制《清明上河圖》能夠保存至今,因為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
 
(填“活潑”或“不活潑”).
(4)寫出下列碳單質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木炭不充分燃燒:
 
;
C60充分燃燒:
 

在高溫條件下,碳與二氧化碳反應:
 
;
在高溫條件下,焦炭還原氧化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證明,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根據(jù)此結論回答下列問題(以下氣體均在同溫同壓下).
(1)將同體積的一氧化碳(煤氣的主要成分)和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混合,所得混合氣體中,碳、氫、氧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
 

(2)分別寫出一氧化碳、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Cu、Al、Fe、Ag、Au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金屬.下面是某學習小組關于這幾種金屬的學習交流.請你參與交流并回答問題:
(1)小明同學在對上述金屬分類時,根據(jù)金屬的某種化學性質相似,將“Au、Cu、X”劃分為一類,你認為X是
 

(2)為一次性驗證Cu、Al、Fe三種金屬的活潑性,你能選用的試劑是
 
溶液,三種金屬的活潑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3)上述金屬中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且反應后溶液呈淺綠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王亮同學查閱到以上五種金屬還能開采的年限:Ag-16年,Au-26年,Cu-42年,F(xiàn)e-195年,Al-257年,請你結合資料,提出一條金屬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