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8.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長頸漏斗.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字母序號,下同),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選用的收集裝置是c或E,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_K2MnO4+MnO2+O2↑.

分析 (1)要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用途和使用方法;
(2)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來選擇制取裝置,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同時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根據(jù)氧氣的密度及水溶性來選擇收集裝置,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故填:長頸漏斗;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常溫下反應,所以制備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同時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_K2MnO4+MnO2+O2↑;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選用的收集裝置是C或E.
故填:2KMnO4_K2MnO4+MnO2+O2↑;E.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儀器的用途、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實驗裝置的選擇,選擇發(fā)生裝置時,要考慮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等因素;選擇收集裝置時,要考慮氣體的水溶性、能否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密度、能否和空氣中的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等因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如圖所示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
液體的量取
C.
液體的加熱
D.
傾倒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幾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和實驗方法
觀察、分類、實驗、歸納.演繹等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科學方法,過濾、蒸餾、結晶等是常用的實驗方法.請選擇適當?shù)摹胺椒ā碧羁眨?br />(1)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物質(zhì)超過六千多萬種,科學家根絕物質(zhì)的組成,采用分類法將物質(zhì)分為混合物(如溶液)和純凈物(內(nèi)含單質(zhì)、酸、堿等),然后進行研究,提高便捷性和有效性.
(2)比較鹽酸的化學性質(zhì)、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運用歸納法得出酸類物質(zhì)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醋酸也是一種酸,運用演繹法可以推知醋酸的化學性質(zhì).
(3)粗鹽精制的過程中,先用過濾法除去粗鹽中的泥沙,然后用結晶法得到精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這四種物質(zhì)均含有同一種元素.其中A為無色氣體單質(zhì),B、C為氧化物,且B為有毒氣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們之間的部分轉(zhuǎn)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圖中反應條件及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AO2;DCaCO3
(2)寫出由物質(zhì)C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B的化學方程式CO2+C_2CO,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用酒精燈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固體B、將等質(zhì)量的鎂片和鐵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用等質(zhì)量、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雙氧水分別制取氧氣D、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氯化鉀樣品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碳酸鈣、碳酸鉀和硫酸鉀雜質(zhì).
(1)為檢驗雜質(zhì)的存在,小軍進行了如下實驗:
操作步驟現(xiàn)象記錄結論
①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攪拌、溶解固體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無色該樣品沒有碳酸鈣
 ②用一支試管取步驟①中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硝酸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
后沉淀部分消失
該樣品含有碳酸鉀和硫酸鉀
(2)為除去樣品中的雜質(zhì),小軍設計了如圖1所示操作流程:

回答下列問題:
①作Ⅰ中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如圖2所示中不該出現(xiàn)的情形是D(填序號).操作Ⅰ中所得沉淀物的成分有BaSO4、BaCO3(填化學式);操作Ⅱ的名稱是蒸發(fā).

②加入試劑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K2CO3═BaCO3↓+2KCl.
③判斷試劑乙加入“適量”的方法是剛好不產(chǎn)生氣泡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將“分子”、“原子”、“元素”填在合適的位置,③填分子時,則①填元素②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
鹽 酸HCl 硫  酸H2SO4 硝 酸HNO3碳 酸H2CO3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鈣Ca(OH)2 氫氧化銅Cu(OH)2氫氧化鐵Fe(OH)3
氫氧化鋇Ba(OH)2 氯化鈉NaCl 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
硝酸銀AgNO3 硝酸鋇Ba(NO32 氯化鋇BaCl2硫酸銅CuSO4
氯化鐵FeCl3 硫酸鈉Na2SO4 硫酸鐵Fe2(SO43氧化鐵Fe2O3
硫酸鋇BaSO4 氯化銀AgCl 氯化亞鐵FeCl2碳酸鋇B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化學小組為探究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如下三個實驗(其中金屬均已打磨,其形狀、大小及同種稀鹽酸的用量均相同):

(1)實驗①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實驗②的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附著,這說明銅比銀的活動性強(填“強”或“弱”).
(2)甲同學認為通過實驗①和③可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他依據(jù)的實驗現(xiàn)象是鋅片和稀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快.
(3)乙、丙兩位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種金屬的活動順序,并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利用金屬
不同的化學性質(zhì)分別補充了一個實驗(圖2所示),都實現(xiàn)了探究的目的.乙同學的實驗:X是金屬,Y是稀鹽酸溶液;丙同學的實驗:X是金屬,Y是氯化亞鐵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